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中日俄近现代技术发展比较研究
中日俄近现代技术发展比较研究

中日俄近现代技术发展比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振寰,谢咏梅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0317995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需求工程下一篇:古树名木趣谈
《中日俄近现代技术发展比较研究》目录

引 言 1

1可比性分析 1

一、中日俄近代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 1

2中日俄近代技术引进的前提与社会背景的比较分析 3

2.1政治比较 3

2.2经济比较 5

2.3教育与文化比较 6

2.4国际环境比较 7

3.1 中国 8

3引进技术在三国的发展 8

3.2日本 11

3.3俄国 12

4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二、19世纪后半叶中日技术引进中制度安排之比较研究 17

引 言 17

1.1制度遗产 18

1近代以前的制度与技术的存量 18

1.2经济、技术存量 22

2工业化初期政府主导的技术引进 24

2.1国家目标与技术引进 24

2.2技术引进事业的推进 27

3技术自立过程中的制度安排 30

3.1技术自立的涵义 30

3.2两国政府的行为及企业制度的演变 31

3.3人力资本和研究组织 40

3.4中日两国企业家行为与技术引进 48

4结论 53

参考文献 55

三、中日传统文化对近代技术引进影响比较研究 57

引 言 57

1中日近代技术引进的史实 58

1.1 中国近代的技术引进 58

1.2日本近代的技术引进 61

2.1中日技术引进的动机、目的及结果比较 65

2中日近代技术引进差异的比较 65

2.2技术引进的环节性因素比较 67

2.3技术引进观比较 70

3中日近代技术引进差异的文化渊源分析 73

3.1技术引进差异的传统文化背景 74

3.2两国东西文化交融的差异 79

3.3中日传统文化特征及技术引进观形成分析 83

4结论 88

参考文献 89

四、技术转移中的文化整合研究——近代日本技术引进史案例分析 91

引 言 91

1异质文化冲突的历史过程:前明治维新时期 93

1.1第一次异质文化冲突 94

1.2第二次异质文化冲突 99

2异质文化冲突的历史过程:明治时期 103

2.1近代日本导入西方文化的社会背景 103

2.2第三次异质文化冲突 106

3.1异质技术社会化的一体化机制 110

3文化整合的外显机制 110

3.2异质技术社会化的内纳机制 116

4文化整合的内隐机制 120

4.1工业文明建构的价值基础 120

4.2儒教伦理及其整合机制 124

5结论 129

参考文献 130

五、中苏建国初期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 133

引 言 133

1.1苏联 134

1中苏建国初期技术引进的社会背景 134

1.2中国 136

1.3中苏比较 138

2中苏建国初期技术引进思想及技术引进的发展 139

2.1苏联 139

2.2中国 144

2.3中苏比较 148

3.1苏联 149

3中苏建国初期技术引进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149

3.2中国 152

3.3中苏比较 155

4结论 157

参考文献 158

六、二战后中日技术政策比较研究 161

引 言 161

1 中日两国技术政策制定实施的社会前提和国际背景比较 162

1.1中国 162

1.2日本 164

1.3中日比较 166

2中日技术政策及其演变过程的比较 167

2.1中国 167

2.2日本 175

2.3中日比较 181

3中日技术政策实施效果的比较 184

3.1中国 184

3.2 日本 188

3.3中日比较 191

4结论 193

参考文献 195

七、战后中日国防科技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197

引 言 197

1中日两国国防工业基础与国际背景 199

1.1中国 199

1.2日本 201

1.3中日比较 202

2.1 中国 204

2中日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演进 204

2.2 日本 209

2.3中日比较 211

3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比较 212

3.1 中国 212

3.2 日本 217

3.3中日比较 220

4.1 中国国防技术经济开发的新探索 222

4中日两国国防技术经济开发的比较 222

4.2 日本国防技术经济开发的经验 223

4.3 中国国防技术经济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224

5结论 228

参考文献 229

附录 231

表1中日科技政策比较年表 231

表2 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与美国、日本、印度的比较 237

表3 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美国、印度比较 238

表4清政府经营近代军用工业概况表(1861-1894年) 239

表5 1866-1868年广东省购买外国火轮船 240

表6江南制造总局历年基本建设生产情况 240

表7广东水师 241

表8福建水师 242

表9南洋水师 243

表10北洋水师 244

表11 中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所占的比重(按当年价格计算) 245

表12“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 246

表13中国1952-1957年工业生产的增长 250

表14中国50年代引进技术装置投产情况 250

表15中国50年代从苏联东欧引进设备概况 251

表16来华苏联专家数(1950-1960年) 251

表17在苏联受教育的中国人数(1950-1960年) 251

表18中国“一五”时期主要工业产量的增长 252

表19中国1963-1968年技术引进项目表 253

表20明治政府接收幕藩营军工企业一览表 256

表21 日本资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及有关制度 257

表22 日本资助开发的各种补助金额的变动情况(亿日元) 258

表23 日本租税特别措施对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补助金额的变动情况(亿日元) 259

表24 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260

表25 日本主要物资产量、占世界比重、居世界位置的变化(1963-1973年) 260

表26 苏联主要大型企业(技术项目)接受西方援助情况表 261

表27 苏联部分重要工业产品产量 262

表28 苏联各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62

表29 苏联各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