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欢进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2033518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实践问题、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制度、市场体系、资金、劳动力、分配、农业、粮食、对外开放、宏观调空等19个理论问题的论述和探讨。
上一篇:经济学概论下一篇:贸易创新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目录

第1章国际社会主义百年探索的结论 1

第一节社会主义:历史与逻辑的起点 1

一、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商品货币关系的看法 1

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商品货币关系的看法 3

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4

第二节列宁对未来社会商品货币关系的看法 5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货币关系的看法 5

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与总结 6

三、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 8

第三节斯大林及其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实践 13

一、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实践 13

二、斯大林之后的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 17

第四节东欧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实践 20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 20

二、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21

三、其他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与实践 23

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内背景 32

第一节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国内外背景 32

第2章中国半个世纪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32

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国际背景 33

三、独特的国内外背景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走向 33

第二节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理论与实践 34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与实践 34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与实践 41

第三节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前半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43

一、拨乱反正阶段的思想解放运动 43

二、改革开放前半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44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及其实践 48

一、南方讲话前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争论 4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终确立 51

第3章市场经济: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6

第一节经济落后原因何在 56

一、来自实践的大问题 56

二、“科技决定论” 58

三、“传统决定论” 61

四、“人口决定论” 62

五、“自然环境决定论” 65

第二节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律 66

一、当代世界现实的检验 66

二、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的验证 68

三、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检验 69

第三节市场经济核裂变般的能量 72

一、分工协作深化生产效率提高 72

二、技术不断改进成本普遍降低 73

三、持续高效积累生产能力扩张 74

四、资源最优配置经济高速增长 75

第4章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77

第一节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77

一、市场经济的前身早于资本主义而长期存在 77

二、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紧密联系 78

三、市场经济概念的最初提出与使用 7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提出了新问题 80

一、社会经济形式类型的不同 81

第二节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81

二、本质要求的不同 82

三、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层次的不同 83

四、所需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 84

五、历史作用的不同 85

第5章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86

第一节“不可逾越论”的提出 86

一、“制度变革激情”的沉重代价 86

二、“不可逾越论”的提出 87

一、人类经济发展的两条线索 88

三、要从经验之谈上升到理性思考 88

第二节人类经济发展两条线索的比较 88

二、五种社会形态更替中的逾越性 89

三、揭开社会发展之谜 90

第三节存在条件区别的考察 90

一、三种私有制社会的存在条件 90

二、市场经济的存在条件 91

三、产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92

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作用 94

第四节历史作用不同的分析 94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作用 95

三、市场经济的历史作用 96

第五节逾越条件差异的思考 97

一、各民族发展的相当程度的异步性 97

二、仿效样板的存在 99

第6章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 101

第一节理论上的失误和实践中的偏差 101

一、理论上的失误 101

二、实践中的偏差 102

第二节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灵魂 104

一、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104

二、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灵魂 105

第三节偏差的根本是排斥了市场经济 107

一、企业规模大小并不直接等同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108

二、机械化大生产并不直接等同于社会化大生产 109

第四节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 110

一、社会化大生产不可能靠人工来塑造 110

二、中国更需要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111

第7章市场经济及其规律、特点 113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 113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 113

二、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114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规律 115

一、价值规律 115

二、供求规律 115

三、竞争规律 116

四、货币流通规律 117

第三节市场经济的特点 118

一、经济联系的市场化 118

二、企业经营的自主化 118

三、行为主体的平等化 119

四、经济活动的竞争化 119

五、经营活动的专业化 120

六、经济生活的开放化 120

八、宏观管理的间接化 121

七、经济活动的法制化 121

第8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与企业改革 122

第一节所有制与企业制度 122

一、所有制决定企业体制 122

二、企业体制决定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123

三、企业制度协调生产力与所有制的矛盾 124

四、企业制度决定所有制形式的活力和优越性的发挥 125

第二节我国企业改革的回顾 125

一、从放权让利到厂长负责制 125

二、承包制与“两权分离” 126

第三节现代企业制度 134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134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构造 138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外在特点 140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两权分离” 144

五、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作用 145

一、市场与市场体系 149

第一节市场体系概说 149

第9章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 149

二、市场分类 151

三、我国的市场发育 151

四、市场中介组织 153

第二节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资料市场 154

一、消费资料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154

二、消费资料市场的分类 155

一、生产资料市场的地位与作用 156

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资料市场 156

三、消费资料市场的特点 156

二、生产资料市场的分类 157

三、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158

第四节商品交易所与拍卖行 159

一、商品交易所 159

二、期货市场 160

三、拍卖行 161

一、资金市场的地位与作用 162

第10章市场经济中的资金市场 162

第一节资金市场 162

二、资金市场的分类 163

三、资金市场的特点 164

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筹集资金的思路 165

一、资金市场化带来的地区间的矛盾 165

二、深化股份制改革 166

三、加快培育金融市场 168

四、拓展利用外资新途径 170

五、靠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71

第11章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 173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 173

一、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 173

二、劳动力市场的分类与特点 174

第二节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 175

一、企业劳动工资制度非改不可 175

二、明辨是非消除疑虑 177

一、要充分认识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179

第三节要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179

二、系统工程协调联动 180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几个认识问题 181

第四节破除陈旧意识树立就业新观念 185

一、要破除社会主义不会有失业的旧观念,树立一定限度内的失业是市场经济正常现象的新+观念 186

二、要破除就业靠国家的依赖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的新观念 188

三、要破除一定要端“铁饭碗”的保守意识,树立就业风险的新观念 189

五、要破除把所有制分为三六九等的旧思想,树立任何所有制经济都是平等的就业出路的新+观念 190

四、要破除与世无争的传统意识,树立竞争就业的新观念 190

六、要破除把工作分成高低贵贱的等级意识,树立所有劳动岗位就业都光荣的新观念 191

七、要破除从一而终的思想,树立多次就业的新观念 192

八、要破除只有八小时上班才算就业的过时思想,树立多种形式就业的新观念 193

九、要破除重关系轻学习的旧意识,树立靠不断提高自己来就业的新观念 193

第12章市场经济与科技进步 195

第一节技术市场 195

一、技术市场的涵义 195

二、技术市场的特点 195

一、科技与市场现实的分析 196

第二节科技与市场:现实、对策 196

二、应有的对策 198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 202

第一节市场经济中分配的特点 202

一、分配的市场化 202

二、分配的货币化 203

三、分配主体的多元化 204

第二节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及其作用 204

一、分配理论的新进展 204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05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条件 208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213

第三节市场经济中收入差距拉大与两极分化 217

一、从平均主义到市场经济会拉开收入档次 217

二、应该怎样看待收入差距的拉大 220

三、两极分化是可以避免的 223

一、奸商并非市场经济的必然 228

第一节奸商析 228

第14章商人是非论 228

二、奸商产生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发达 229

第二节商人是一个革命的要素 231

一、经典作家们的评价与历史回顾 231

二、正确看待商人 233

第15章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 236

第一节“假冒伪劣”的含义 236

一、“假冒伪劣”的整体含义 237

二、“假冒商品”的含义 240

三、“伪劣商品”的含义 245

第二节“假冒伪劣”的危害 248

一、假冒伪劣对消费者的危害 248

二、假冒伪劣对微观经济的危害 250

三、假冒伪劣对宏观经济的危害 251

四、假冒伪劣对社会的危害 254

第三节假冒伪劣盛行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一种阶段性现象 255

一、假冒伪劣盛行是市场经济早期的一种共有的阶段性现象 256

二、市场经济早期假冒伪劣盛行的社会经济原因 258

三、假冒伪劣从盛行到收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 262

四、打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 264

第四节从假冒伪劣盛行到收敛要靠社会的积极努力来实现 264

一、假冒伪劣从盛行到收敛不是自然过程 264

二、假冒伪劣自己是不会轻易退出的 265

三、特殊的国情要求我们对打假更要特别重视 266

四、中国的打假已经到了关键期 267

第16章市场经济中的农民与农业 269

第一节中国农民走向市场经济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69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体制转换的历史背景 269

二、现有分散小农的体制基础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 270

第二节解决小农民与大市场矛盾的基本思路 274

一、解决小农民与大市场的矛盾要以家庭经营基本稳定为前提 274

二、建立和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是解决小农民与大市场矛盾的基本途径 276

第三节国外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279

一、国外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概况 279

二、美国的农业合作组织 280

第四节日本农协的组织与作用 284

一、日本农协的形成与发展 285

二、日本基层农协的组织与作用 286

三、县级农协的组织与作用 293

四、全国性农协的组织与作用 297

第五节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300

一、我国发展农业合作组织的必要性 300

二、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 302

三、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306

四、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分析 307

第17章市场经济中的粮食问题 315

第一节粮食储备的不同社会形式 315

一、自然经济中的“家庭消费储备” 315

二、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商品储备” 316

三、“生产储备”与“国家调节储备” 317

第二节转型期的粮食储备形式变化 317

一、先哲的警告 317

二、转型中易导致危机的原理 318

第三节我国的粮食储备变型 319

一、“卖粮难”与粮食不过关的“二律背反” 319

二、我国市场发育中的粮食储备变型 320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粮食储备制度 321

第四节粮食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 323

一、粮食生产与需求的特点 323

二、粮食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324

三、市场经济国家调节粮食生产的方式 327

第五节日本的粮食流通体制及启示 328

一、日本独特国情基础上的粮食流通体制 328

二、日本粮食流通体制的特征 330

三、有益的启示 335

第18章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 337

第一节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337

一、市场经济要求对外开放 337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338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44

第二节入世与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344

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345

第三节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理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生成 350

一、市场经济的共同基础决定了借鉴的可能性 350

二、发达国家积累的丰富的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借鉴的现实性 351

三、坚持原则,把握国情,一分为三 354

第一节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原理 358

一、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58

第19章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58

二、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特点 360

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政策 360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不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361

一、市场发育、开放不全的特有体制 362

二、总供给不足的特殊运行 365

三、价格改革的特殊要求 367

第三节过剩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368

一、我国过剩局面的形成 368

二、过剩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3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