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与改革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与改革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与改革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楠森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0701287X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与改革》目录

序 黄枬森 1

第一篇 唯物史观与方法论 1

一 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变革 1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 1

目录 1

(二)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实践的结果 8

(三)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 11

二 恩格斯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新探 14

(一)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14

(二)恩格斯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7

(三)对恩格斯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的评价 20

(四)恩格斯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的现实意义 25

三 认识社会规律的科学方法 27

(一)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特殊性 27

(二)用实践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31

维方法 34

(三)坚持“具体——抽象——具体”的思 34

四 唯物史观的导向功能 38

(一)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功能的实质 38

(二)运用唯物史观功能的态度和方法 42

(三)研究唯物史观功能的现实意义 47

五 深化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武器 51

(一)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51

(二)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54

(三)坚持唯物史观深化对社会主义再认识 58

第二篇 社会形态与历史动力 67

一 恩格斯对社会形态理论的贡献 67

(一)恩格斯是社会形态理论的拓荒者 67

(二)恩格斯科学论证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 70

自然历史过程 70

(三)恩格斯对社会形态统一性理论的发展 75

方法论意义 80

(四)社会形态理论对当前社会主义改革的 80

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揭示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 82

(一)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揭示了原始社会的 83

基本特征 83

(二)共同揭示了从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 86

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86

(三)共同完善了两种生产理论 89

展动力论 92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发 92

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论 92

(二)科学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系统化和完善化 95

(三)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与历史运动的合力 104

四 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10

(一)恩格斯关于历史偶然性的基本观点 110

(二)对恩格斯偶然性思想的片面理解 113

(三)研究历史偶然性的现实意义 115

定作用 119

(一)劳动生产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 119

第三篇 物质生活 119

一 生产劳动是贯穿金部历史进程的红线 119

(二)物质生产在私有制和阶级划分的形成、 120

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20

(三)物质生产对于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归根 122

到底的决定作用 122

(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检验 123

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123

二 两种生产和两种生产关系 129

(一)关于人类的两种生产和两种生产关系 129

(二)家庭血缘关系和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 131

制约和联系 131

(三)两种生产和两种生产关系的相互制约 137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137

三 三种生产理论与唯物史观框架的构想 142

(一)关于物质生产的两个序列的规律 143

(二)关于人的生产的两个序列的规律 146

(三)关于精神生产的两个序列的规律 151

四 物质利益观和物质利益分析法 157

(一)物质利益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 157

观点 157

(二)阶级分析方法是物质利益分析法在阶 159

级社会中的具体运用 159

(三)物质利益分析法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对 161

期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 161

五 企业改革与发展生产力 166

(一)进行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厂长负 167

责制 167

(二)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171

(三)探索“一厂多制”,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174

一 对社会革命形式的再认识 178

(一)革命的两种形式和两种策略 178

第四篇 政治生活 178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平过渡的可能性 183

二 恩格斯的社会改革思想 189

(一)社会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189

(二)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2

(三)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的社会 197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决策发生了根 204

本变革 204

三 唯物史观与社会决策 204

(二)尊重历史主体的观点是社会决策的根 206

本观点 206

(三)坚持调查研究实行民主决策是社会决 211

策的根本途径 211

(四)生产力标准是验证社会决策效应的根 213

本标准 213

四 自由与人类解放 217

(一)自由与必然 217

(二)自由与政治 220

(三)自由与历史 226

五 社会主义与自由 231

(一)自由是历史范畸 23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是相对的、有限的 235

(三)社会主义为自由提供了重要条件 238

六 恩格斯平等观的新思考 243

(一)平等是社会历史范畸,由经济关系所 243

决定 243

(二)绝对平等的理想王国是一种虚无飘缈 247

的幻想 247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248

第五篇 精神生活 252

一 对人性论的再认识 252

(一)人性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质 252

(二)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人性论过程中创 258

立唯物史观 258

(三)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地分析人性 26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264

(一)道德的经济根源 264

(二)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267

(三)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272

三 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再审视 277

(一)审视资产阶级道德的立足点 277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铸造的资产阶级道德 282

(三)对资产阶级道德两重性的剖视 285

四 恩格斯论家庭 291

(一)恩格斯和马克思关于家庭形式发展的 292

顺序和内容 292

(二)恩格斯和马克思关于家庭形式演化的 296

动力 296

(三)恩格斯关于家庭形式演化问题研究的 299

独特贡献 299

编后记 3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