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现代心理学基础
现代心理学基础

现代心理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柳友荣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12022039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有如下特色: 一是综合性。本书打破传统公共心理学的陈旧框架,依重教书、育人两个层面组织内容,建构一个全新的、完整的高师《现代心理学基础》内容体系,综合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学校分支的有关内容,围绕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有机地贯穿一体。《现代心理学基础》既能使师范生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形成并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又有助于他们应用心理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操作性。本书一改传统的公共心理学畸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情况,在立足于基础知识和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师范生的应用心理学技能。本书详细了阐释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智力心理、品德心理的发展特征,并且依此提出了开发和提升中学生心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以资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统一性。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本书注重教材内容时代气息和对学生阅读情超的激发。本书通过视窗化的“教学目的”、“心理自助餐”、“实践与思考”等形式,将心理学重要人物、应用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超向、富有启发意义的经典实验和具有工具价值的量表生动地呈现给了广大学习者。 四是实用性。本书强调学以致用,充分体现
《现代心理学基础》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目录 1

第一节 心理及心理科学 2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5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

第二节 关于心理的基本认识 8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8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3

一、现代心理学发展概貌 15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纵览 15

二、现代心理学在中国 16

第四节 心理学的教师专业教育价值 17

一、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特殊性 17

二、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9

第二章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3

第一节 信息加工理论 23

一、注意 23

二、感知觉 27

三、表象和记忆 31

四、思维与想像 35

第二节 行为调控理论 41

一、动机 41

二、意志行动 45

三、情绪和情感 46

第三节 心理特征理论 49

一、能力 49

二、人格 53

一、学习的概念 60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60

第三章 学习心理 60

二、学习过程 62

三、学习动机 66

第二节 学习理论 68

一、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 68

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70

三、人本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 72

第三节 学习迁移 73

一、学习迁移概述 73

二、学习迁移理论 74

三、练习及练习曲线 77

四、影响迁移的因素 79

第四节 学习策略 80

一、学习策略概述 80

二、认知方式与学习策略 81

三、元认知与学习策略 82

四、学习策略的发展和应用 84

第一节 智力概述 88

一、智力的含义 88

第四章 智力心理 88

二、智力结构 90

三、影响智力的因素 92

第二节 智力的测量与评价 94

一、智力测量概述 94

二、常用智力测验 96

三、智力测验的评价 98

第三节 智力的发展与开发 100

一、智力发展的规律 100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01

三、智力的开发 102

第四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105

一、创造力的概念 105

二、创造力的结构 105

三、创造力的培养 107

第五章 教师心理 110

第一节 教师心理概述 110

一、教师心理的概念 110

二、教师心理的研究 112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 115

第二节 教师心理素质 115

二、教育机智 117

三、教学效能感 118

四、教师的个性品质 119

第三节 教师心理健康 120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120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21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问题与原因 123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128

第四节 师生人际关系 132

一、师生人际关系的概念 132

二、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33

三、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 135

第六章 心理教育 137

第一节 心理教育概述 137

一、心理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137

二、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40

三、心理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143

第二节 心理教育课程 145

一、心理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145

二、心理教育课程的单元设计 145

三、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 148

四、心理教育课程的评价 149

第三节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150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51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程序 152

三、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和管理 153

第四节 心理教育的评价 155

一、心理教育评价的原则 155

二、心理教育评价的实施 156

一、德性的含义 163

第一节 德性心理概述 163

第七章 德性心理 163

二、德性的心理结构 164

三、有关德性的研究 166

第二节 德性的形成与发展 172

一、影响德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72

二、促进学生德性形成和发展的策略 173

第三节 学生不良德性的矫正 177

一、不良德性的涵义 178

二、学生不良德性的成因分析 179

三、不良德性的矫正 182

第四节 德性测评 187

一、什么是德性测评 187

二、德性测评的方法 188

第八章 青春期心理 196

第一节 青春期心理概述 196

一、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196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197

第二节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和教育重点 199

一、青春萌发期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或否定倾向 199

二、对异性的好感、接近 200

三、对异性的倾慕、依恋 201

一、青春期性心理特征 202

第三节 青春期性心理特征及性心理误区 202

二、青春期性心理误区及调节 204

第四节 青春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途径 209

一、青春期教育的概念 209

二、青春期教育的目的、目标和内容 209

三、青春期教育的原则 210

四、青春期教育的方法 212

一、教学心理简析 214

第九章 教学心理 214

第一节 教学心理概述 214

二、教学过程基本要素的心理学分析 215

三、教学控制目标及控制过程中的心理学原则 217

第二节 课堂教学管理 220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220

二、教学交往 221

三、课堂教学气氛的调控 225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228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228

第三节 教学设计 228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229

第十章 班级群体心理 234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234

一、群体的一般概念 234

二、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37

三、研究学校群体心理的意义 239

第二节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240

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一般概念 240

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及发展 241

三、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243

第三节 班级群体心理 244

一、班集体的一般概述 244

二、班集体的功能 245

三、班集体的发展建设 246

第四节 学生的人际关系 250

一、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 250

二、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251

三、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条件 253

四、了解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254

参考资料 2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