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战英,张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740785
  • 页数:4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论述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主要分为问诊、实验室外检查、器械检查、病历及诊断方法和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等。
《诊断学基础》目录

绪论 1

第二节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4

第一节 问诊的重要性 4

第一篇 问诊 4

第三节 问诊内容 5

第四节 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7

第一节 发热 10

第二篇 常见症状 10

第二节 咳嗽与咳痰 13

第三节 咯血 15

第四节 发绀 17

第五节 呼吸困难 18

第六节 胸痛 21

第七节 心悸 22

第八节 呕血与黑便 24

第九节 腹痛 27

第十节 腹泻 28

第十一节 黄疽 31

第十二节 水肿 33

第十三节 血尿 35

第十四节 眩晕 36

第十五节 头痛 37

第十六节 抽搐与惊厥 39

第十七节 意识障碍 40

第二节 触诊 44

第一节 视诊 44

第三篇 体格检查 44

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 44

第三节 叩诊 45

第四节 听诊 47

第五节 嗅诊 48

(一)体温 49

一、生命征 49

第二章 一般检查 49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49

(三)呼吸 50

(二)脉搏 50

(四)血压 51

(一)发育与体型 52

二、一般状态 52

(三)面容与表情 53

(二)营养状态 53

(五)姿势和步态 55

(四)体位 55

(六)意识状态 56

(二)弹性 57

(一)色泽 57

第二节 皮肤及粘膜 57

(七)皮下结节 58

(六)蜘蛛痣与肝掌 58

(三)水肿 58

(四)皮疹 58

(五)皮下出血 58

第三节 浅表淋巴结 59

(九)毛发及指(趾)甲 59

(八)瘢痕与条纹 59

第一节 头颅 61

第三章 头部检查 61

一、眼 62

第二节 头部器官 62

二、耳 64

三、鼻 65

四、口 66

五、腮腺 68

三、甲状腺 70

二、颈部血管 70

第四章 颈部检查 70

一、颈部外形与活动情况 70

四、气管 72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73

第五章 胸部检查 73

二、体表垂直线标志 74

一、骨骼标志 74

四、肺叶在胸壁上的投影 75

三、常用的自然陷窝和分区 75

一、胸壁 76

第二节 胸壁、胸廓与乳房 76

二、胸廓 77

三、乳房 78

(一)胸廓扩张度 79

二、触诊 79

第三节 肺和胸膜 79

一、视诊 79

(一)呼吸运动 79

(二)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79

(三)胸膜摩擦感 80

(二)语音震颤 80

(三)肺界的叩诊 81

(二)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 81

三、叩诊 81

(一)叩诊的方法 81

(四)胸部病理性叩诊音 82

(二)异常呼吸音 83

(一)正常呼吸音 83

四、听诊 83

(三)啰音 84

(四)语音共振 85

一、视诊 86

第四节 心脏检查 86

(五)胸膜摩擦音 86

五、肺部及胸膜常见综合体征 86

(二)心尖搏动 87

(一)心前区外形 87

(二)震颤 88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88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88

二、触诊 88

(二)正常心浊音界 89

(一)叩诊方法 89

(三)心包摩擦感 89

三、叩诊 89

(四)心浊音界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90

(三)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90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 91

四、听诊 91

(二)听诊内容 92

(三)周围血管征 102

(二)肝颈静脉回流征 102

第五节 血管检查 102

(一)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情况 102

附:常见心血管疾病综合体征 103

二、腹部分区 105

一、体表标志 105

第六章 腹部检查 105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105

一、腹部外形 107

第二节 视诊 107

三、腹壁静脉 108

二、呼吸运动 108

(一)腹壁皮肤 109

五、腹壁其它情况 109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109

第三节 触诊 110

(四)上腹部搏动 110

(二)脐部 110

(三)疝 110

(一)肝脏触诊 111

三、脏器触诊 111

一、腹壁紧张度 111

二、压痛及反跳痛 111

(二)脾脏触诊 113

(四)肾脏触诊 114

(三)胆囊触诊 114

四、腹部包块 115

(五)膀胱触诊 115

五、波动感 116

二、肝脏叩诊 117

一、腹部叩诊音 117

第四节 叩诊 117

五、胃泡鼓音区 118

四、移动性浊音 118

三、脾脏叩诊 118

三、血管杂音 119

二、振水音 119

六、叩击痛 119

七、膀胱叩诊 119

第五节 听诊 119

一、肠鸣音 119

附:腹部常见综合体征 120

四、搔弹音 120

(二)触诊 121

(一)视诊 121

第七章 肛门、直肠、生殖器 121

第一节 肛门与直肠 121

第二节 生殖器 123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25

(二)脊柱活动度 125

第八章 脊柱及四肢 125

第一节 脊柱 125

(一)脊柱弯曲度 125

(一)形态异常 126

第二节 四肢 126

(二)运动功能障碍 128

(五)面神经 129

(四)三叉神经 129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129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129

(一)嗅神经 129

(二)视神经 129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129

(一)肌力 130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130

(六)位听神经 130

(七)舌咽、迷走神经 130

(八)副神经 130

(九)舌下神经 130

(二)深感觉检查 131

(一)浅感觉检查 131

(二)肌张力 131

(三)不随意运动 131

(四)共济运动 131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131

(一)浅反射 132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132

(三)复合感觉检查 132

(二)深反射 133

(三)病理反射 134

(四)脑膜刺激征 135

(五)Lasegue征 136

(二)自主神经反射 137

(一)一般观察 137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37

一、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138

第一章 概论 138

第四篇 实验室检查 138

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39

三、实验诊断的检查项目选择和分析 140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142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 142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142

(三)红细胞形态改变 143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143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43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44

(一)中性粒细胞 145

(四)淋巴细胞 147

(三)嗜碱性粒细胞 147

(二)嗜酸性粒细胞 147

附:类白血病反应 148

(五)单核细胞 148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150

四、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151

(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152

(一)血细胞比容测定 152

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152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 153

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154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54

(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155

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查 155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56

三、溶血性贫血原因分析的实验室检查 156

(二)显示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依据 156

(四)酸溶血试验 157

(三)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157

(二)温孵育后渗透脆性试验 157

一、血管壁检查 158

第三节 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58

(五)蔗糖水溶血试验 158

(六)抗人球蛋白试验 158

(七)冷热溶血试验 158

(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158

(九)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 158

(十)血红蛋白电泳 158

(十一)异丙醇沉淀试验 158

(一)血小板计数 159

二、血小板检测 159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159

(二)出血时间测定 159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159

(四)血小板粘附试验 160

(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160

(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 160

(七)血块收缩试验 161

(六)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测定 161

(五)血小板聚集试验 161

(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62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162

三、凝血因子检测 162

(一)凝血时间测定 162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162

(四)血浆游离肝素时间 163

(三)复钙交叉试验 163

四、抗凝物质检测 163

(一)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 163

(二)血浆蛋白C抗原 163

(三)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164

(二)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164

五、纤溶活性检测 164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164

(一)全血粘度测定 165

六、血液流变学检测 165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165

(五)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测定 165

(二)DIC的组合试验 166

(一)出血性疾病的检查步骤 166

(二)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166

(三)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166

七、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组合试验 166

一、临床应用价值 167

第四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167

(三)血栓前状态的组合试验 167

三、骨髓检查的步骤 168

二、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及规律 168

四、正常骨髓象的特征 170

六、各系列细胞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 173

五、填写检验报告单 173

一、ABO血型系统及亚型 174

第五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174

附:急性白血病的FBA分型简介 174

二、Rh血型系统 175

四、献血者的选择 176

三、交叉配血试验和输血原则 176

(二)一般性状检查 177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177

第三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 177

第一节 尿液检验 177

一、尿液一般检验 177

(四)显微镜检查 179

(三)化学检验 179

(五)尿细胞计数 182

(四)尿β2-微球蛋白 183

(三)尿清蛋白/肌酐比值 183

二、尿液的其他检验 183

(一)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183

(二)尿补体C3、免疫球蛋白 183

一、标本采集 184

第二节 粪便检查 184

(五)尿溶菌酶 184

(六)尿淀粉酶 184

(二)显微镜检查 185

(一)一般性状检查 185

二、检查项目 185

(一)一般性状检查 187

二、检查项目 187

(四)细菌学检查 187

第三节 痰液检查 187

一、标本采集 187

(三)细菌培养 188

(二)显微镜检查 188

(三)显微镜检查 189

(二)化学检查 189

第四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189

一、胃液检验 189

(一)一般性状检查 189

(三)显微镜检查 190

(二)一般性状检查 190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190

(一)十二指肠引流液的组成 190

(一)一般性状检查 191

二、检验项目 191

(四)细菌学检查 191

第五节 脑脊液检验 191

一、适应证及标本采集 191

(三)显微镜检查 192

(二)化学检查 192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 193

(五)免疫学检查 193

(四)细菌学检查 193

二、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诊断 194

(四)细菌学检查 194

一、检验项目 194

(一)一般性状检查 194

(二)化学检查 194

(三)显微镜检查 194

一、阴道分泌物检验 195

第七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验 195

二、精液检验 196

三、前列腺液检查 197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198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 198

第四章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98

二、血清肌酐测定 199

四、血β2-微球蛋白的测定 200

三、血清尿素氮测定 200

六、血清尿酸测定 201

五、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测定 201

一、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202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 202

三、α1-微球蛋白测定 203

二、尿渗量(尿渗透压)测定 203

四、尿酸化功能测定 204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205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205

第五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205

第一节 常用的肝功能试验 205

(二)血清蛋白电泳 206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207

(一)血清胆红素测定 208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 208

(四)血氨测定 208

(二)尿内胆红素测定 209

三、血清酶检查 210

(三)尿内尿胆原测定 210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211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212

(三)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213

(五)脯氨酰羟化酶测定 214

(四)单胺氧化酶测定 214

第二节 肝脏病检查项目的选择 215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16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 216

第六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216

第一节 糖类检测 216

第二节 脂类检测 217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217

(三)脂蛋白电泳测定 218

(二)甘油三酯测定 218

(一)总胆固醇测定 218

(一)血清钾测定 219

一、血清无机离子测定 219

(四)血清载脂蛋白检测 219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 219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220

(二)血清钠测定 220

(六)血清镁测定 221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221

(四)血清钙测定 221

(一)血清铁测定 222

二、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检测 222

(七)血清铜测定 222

(八)血清锌测定 222

(四)铁蛋白检测 223

(三)转铁蛋白饱和度 223

(二)总铁结合力检测 223

一、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224

第四节 酶学检测 224

四、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225

三、酸性磷酸酶测定 225

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225

(一)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226

一、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激素检测 226

五、胆碱酯酶测定 226

第五节 内分泌激素检测 226

(四)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227

(三)反T3测定 227

(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T4 227

(一)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228

三、垂体激素检测 228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 228

(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 228

(二)血皮质醇和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228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229

二、肥达反应(WR) 230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230

第七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230

第一节 免疫血清学检查 230

六、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Hp-Ab) 231

五、冷凝集反应 231

三、斑疹伤寒血清反应(外-斐反应,WER) 231

四、布氏杆菌病凝集试验 231

九、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 232

八、钩端螺旋体抗体测定 232

七、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和DNA测定 232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233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 233

十、艾滋病血清学检查 233

三、类风湿因子检测 234

(二)补体C3检测 234

二、补体测定 234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CH50) 234

七、癌胚抗原测定 235

六、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 235

四、抗核抗体检测 235

五、丙种反应性蛋白检测 235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236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236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 236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237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237

附:实验诊断常用检测仪器简介 238

五、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238

一、X线的产生及特性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五篇 器械检查 242

第一章 X线检查 242

三、X线检查方法 243

二、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 243

(一)胸廓 246

一、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 246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 246

五、X线诊断的原则和步骤 246

第二节 呼吸系统X线检查 246

(二)纵隔 247

(四)肺 248

(三)膈 248

(一)肺部病变 249

二、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49

(五)胸膜 249

(三)肺纹理改变 251

(二)肺门改变 251

(四)支气管阻塞 252

(五)胸膜病变 253

(三)肺炎 254

(二)支气管扩张症 254

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254

(一)慢性支气管炎 254

(四)肺脓肿 255

(五)肺结核 256

(六)肺肿瘤 257

(一)心脏和大血管正常投影 258

一、心脏和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258

第三节 循环系统X线检查 258

(三)影响心脏和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 259

(二)心脏和大血管的搏动 259

(一)心脏增大 260

二、心脏和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60

(二)心血管疾病肺循环改变 262

(一)风湿性心脏病 263

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263

(三)主动脉的改变 263

(四)先天性心脏病 264

(三)高血压性心脏病 264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64

(一)食管 265

一、消化道正常X线表现 265

(五)心包炎 265

第四节 消化系统X线检查 265

(二)胃 266

(一)食管癌 267

二、消化道常见疾病X线表现 267

(三)十二指肠 267

(四)小肠 267

(五)结肠 267

(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68

(二)食管静脉曲张 268

(四)胃癌 269

(七)肠梗阻 270

(六)消化道穿孔 270

(五)结肠癌 270

(二)胆道系统正常X线表现 271

(一)检查方法 271

三、胆道系统疾病X线检查 271

第五节 泌尿系统X线检查 272

(三)胆道系统常见疾病X线表现 272

(一)泌尿道结石 273

二、泌尿系统常见疾病X线表现 273

一、泌尿系统X线检查方法及其正常X线表现 273

(一)腹部平片 273

(二)造影检查 273

(一)长骨 274

一、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 274

(二)泌尿道结核 274

(三)泌尿道肿瘤 274

第六节 骨与关节系统X线检查 274

(一)骨折 275

二、常见骨与关节疾病的X线表现 275

(二)四肢关节 275

(四)骨关节结核 277

(三)化脓性感染 277

(二)关节脱位 277

(七)骨肿瘤 278

(六)退行性骨关节病 278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 278

一、CT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79

第七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279

二、颅脑CT扫描 280

(二)颅内常见疾病的CT扫描 281

(一)颅脑CT横断面解剖 281

(一)胸部CT扫描 284

三、其他部位的CT扫描 284

(二)肝、肾CT扫描 286

(一)血管介入技术 288

第八节 介入性放射学 288

第九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289

(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289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290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290

第二章 心电图检查 290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291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293

一、心电图测量 295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295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299

(一)左房肥大 301

一、心房与心室肥大 301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301

第三节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301

(四)左室肥大 302

(三)双侧心房肥大 302

(二)右房肥大 302

(五)右室肥大 304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305

二、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305

(六)双侧心室肥大 305

(一)基本图形 307

三、心肌梗死 307

(二)临床意义 307

(三)鉴别诊断 307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308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309

(四)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310

(二)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311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311

四、常见心律失常 311

(三)期前收缩 313

(四)异位心动过速 315

(五)扑动与颤动 316

(六)心脏传导阻滞 317

(七)预激综合征 322

(二)电解质紊乱 324

(一)洋地类药物 324

(八)逸搏与逸搏心律 324

五、洋地黄类药物及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 324

一、动态心电图 326

第五节 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326

第四节 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临床应用 326

一、心电图的分析步骤 326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326

(四)分析注意事项 327

(三)临床应用范围 327

(一)仪器基本结构 327

(二)导联选择 327

(四)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28

(三)常用心电图运动试验方法 328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328

(一)生理基础 328

(二)运动负荷量的确定 328

(五)运动结果判断 329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30

第一节 超声检查基础 330

第三章 超声检查 330

二、超声诊断仪及类型 331

三、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332

一、心血管疾病的超声检查(M型、二维及多普勒) 333

第二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333

二、腹部器官疾病的超声检查(B超) 335

三、妇产科超声检查(B超) 341

四、颅脑疾病的超声诊断(B超或彩色多普勒) 345

一、肺容积测定 347

第一节 肺功能 347

第四章 其他检查 347

三、换气功能检查 348

二、肺通气量测定 348

四、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测定 349

一、检查技术 350

第二节 脑电图 350

二、脑电图的成分 351

三、正常脑电图 352

五、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353

四、异常脑电图 353

一、核医学的基础知识 354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354

二、甲状腺检查 355

三、肺检查 358

四、心脏检查 359

五、泌尿系统检查 360

六、肝脏检查 362

三、正常组织MRI影像特点 364

二、MRI机的基本结构 364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364

一、MRI的基本物理学原理 364

四、病理组织MRI影像特点 369

五、MRI的临床应用 373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374

第五节 纤维内镜检查 374

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377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78

(一)住院病历 380

一、住院期间病历 380

第六篇 病历及诊断方法 380

第一章 病历 380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380

第二节 病历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380

(二)常用医疗文件 386

(一)书写要求 388

二、门诊病历 388

(三)再次入院病历 388

(三)门诊病历举例 389

(二)书写内容 389

二、分析综合,作出诊断 391

一、搜集资料 391

第二章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思维方法 391

第一节 诊断疾病的步骤 391

三、反复实践,验证诊断 392

二、诊断方法 393

一、诊断原则 393

第二节 诊断原则及方法 393

第三节 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394

三、常见漏诊、误诊的原因 394

一、胸膜腔穿刺术 396

第七篇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396

三、心包腔穿刺术 397

二、腹腔穿刺术 397

四、腰椎穿刺术 398

五、骨髓穿刺术 399

六、淋巴结穿刺术 400

七、十二指肠液引流术 401

八、导尿术 402

十、中心静脉压测定 403

九、周围静脉压测定 403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试用稿) 4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