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宗良,孔寒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68557
  • 页数:6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从思潮、运动和制度三个层次系统地描述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原因,总结了其重要经验和教训。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目录

目录 1

导论 1

一、为什么要研究世界社会主义 1

二、世界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流派 3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 7

四、世界社会主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12

五、如何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16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滥觞 20

第一节 人类优秀政治文化的历史沉淀 21

一、社会平等 21

二、财产公有 24

三、民主政治 25

第二节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27

一、宗教改革 27

二、文艺复兴 31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4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 34

二、资产阶级革命 39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1

第四节 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政治后果 45

一、科技革命的内涵 45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肇始和进程 47

三、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社会后果 48

第五节 空想社会主义 50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50

二、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52

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55

四、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57

第二章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 6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 62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 62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 67

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73

第二节 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判 77

一、批判自由资本主义的意义 77

二、以唯物史观审视资本主义的过去 79

三、以唯物辩证法展望资本主义的未来 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82

一、革命的前提 82

二、革命的道路 83

三、革命政权 85

四、革命的主体与同盟军 88

五、革命的政党 89

第四节 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 91

一、设想的出发点和根据 91

二、未来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93

第三章 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 98

第一节 法俄等国的无政府主义 99

一、蒲鲁东和薄鲁东主义 99

二、巴枯宁和巴枯宁主义 102

三、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105

四、索列尔和工团主义 108

第二节 英国的改良社会主义 110

一、宪章运动 110

二、工联主义 113

三、费边社及其主张 116

第三节 德国的拉萨尔主义及其影响 119

一、拉萨尔和他的基本观点 119

二、爱森纳赫派 122

三、拉萨尔派同爱森纳赫派的合并 124

一、民粹派 127

第四节 俄国的民粹主义 127

二、民粹主义 129

第四章 三个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政党组织 134

第一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 135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135

二、无产阶级在1848年革命中的斗争 138

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主要活动 142

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144

第二节 第一国际 147

一、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 147

二、巴黎公社革命 149

三、国际工人协会的后期活动 153

第三节 第二国际 156

一、第二国际的建立 156

二、社会主义运动范围的不断拓宽 158

第五章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野 163

第一节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后果 164

一、第二次科技革命 164

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与垄断资本的产生 167

三、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矛盾的新变化 171

第二节 改良还是革命 174

一、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的产生 174

二、围绕修正主义问题的争论 180

第三节 社会民主党的裂变 185

一、不同派别的产生 185

二、各国共产党的诞生 188

第四节 布尔什维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分歧 194

一、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诞生 194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形成 199

第六章 两大工人组织的对立与合作 204

一、三个国际的诞生 205

第一节 分庭抗礼与最初的聚合尝试 205

二、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 208

三、柏林联席会议 212

第二节 两个国际的对峙 216

一、从统一战线转向敌对 216

二、共产国际的极“左”错误政策 219

三、社会主义工人国际顽固的反共立场 226

四、兄弟阋墙的恶果 229

第三节 再次走向合作 234

一、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重新接触 234

二、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方针 238

三、人民阵线运动 244

第四节 退出历史舞台 247

一、反法西斯政策的逆转 247

二、消失的与留下的 251

第七章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55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56

一、列宁的革命理论 256

二、革命前的俄国 261

三、十月革命 266

第二节 欧洲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70

一、德国十一月革命 270

二、匈牙利1919年革命 273

三、德国1921年“三月行动”和1923年“十月行动” 276

四、保加利亚1923年“九月起义” 2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扩展 285

一、欧亚11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85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91

三、社会主义扩展的原因 293

第八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对东欧和中、越、朝的影响 298

一、从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299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299

二、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304

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两次争论 309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15

五、苏联模式的形成、基本特征及其根源 318

六、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323

第二节 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325

一、东欧的人民民主制度 325

二、苏联在东欧的目标 330

三、苏联模式在东欧的确立 334

第三节 苏联模式在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确立 340

一、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40

二、中国对苏联模式的移植 343

三、朝鲜的社会主义改造 350

四、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造 353

第九章 亚非拉的社会主义 356

第一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概况 357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 357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360

第二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 362

一、东南亚的社会主义 362

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 367

三、非洲的社会主义 371

四、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 373

第三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76

一、理论特征 376

二、实践特征 379

第十章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384

第一节 新科学技术革命 385

一、新科技革命的缘起 385

二、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387

三、新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389

第二节 西方生产方式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392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 392

二、阶级构成的变化 395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东方社会主义的冲击 399

一、苏东国家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399

二、科技发展缓慢与社会主义在两制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400

三、当代科技革命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主权受到威胁 402

四、当代科技革命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挑战 404

第十一章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407

第一节 苏联有限的政治经济体制调整 408

一、苏共二十大对政治体制的冲击和赫鲁晓夫时期的体制改革 408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412

三、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全”理论 416

四、勃列日涅夫时期内政外交的主要问题和苏联社会的衰落 419

五、“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 422

第二节 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 424

一、南斯拉夫自治、不结盟的社会主义 424

二、匈牙利的改革尝试 430

三、波兰的“十月理想” 435

四、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之春 440

第三节 改革的主要障碍因素 448

一、难以突破的“围城” 448

二、极不正常的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 451

第十二章 苏联东欧剧变 458

第一节 改革困境中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459

一、东欧剧变 459

二、苏联的剧变与解体 467

第二节 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472

一、要用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总结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472

二、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任务与经济任务的地位 474

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执政党建设生死攸关的问题 476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事关全局 480

五、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几点经验 485

六、在推进改革、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三者关系中寻求最佳结合点 488

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491

第三节 俄国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493

一、社会主义党派的分化与重组 493

二、社会主义多元化的新走势 495

三、重整旗鼓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498

第四节 东欧国家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 504

一、东欧的三类社会民主党 504

二、东欧民主社会主义复兴的原因 508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之中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513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51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514

二、改革开放 518

三、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522

四、成就、问题与未来发展 524

第二节 逐渐走向开放的朝鲜 528

一、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528

二、从主体思想到红旗思想 529

三、朝鲜式的社会主义 531

四、经济改革的初步探索 533

五、“强盛大国”战略 536

第三节 在革新开放中探索前进的越南 540

一、革新开放的缘起 540

二、革新开放的基本历程和内容 543

三、革新开放的特点 550

一、社会主义改造及初步发展 551

第四节 走向全面革新的老挝 551

二、探求新路 554

三、冷战后的人民革命党 558

第五节 与美国抗争中的古巴 561

一、改革之前的古巴 561

二、“和平年代的特殊时期”和改革措施 565

三、改革的成果和特点 574

第十四章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578

第一节 社会党国际及其纲领 579

一、社会党国际的成立 579

二、社会党纲领的演变 580

第二节 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 588

一、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哥德斯堡纲领》 588

二、英国工党及其国有化政策 590

三、瑞典模式 593

四、法国、意大利的社会党及其政策 594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新变化 597

一、新的挑战和困境 597

二、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 599

三、“第三条道路” 600

第四节 西方国家共产党及其社会主义的演变 603

一、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主张 603

二、意、法、西等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和实践活动 606

三、葡萄牙、希腊、美国等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和实践活动 611

四、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分化 614

结束语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地位、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620

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620

二、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 626

三、从经济全球化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635

文献举要 644

后记 6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