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明芳,谢学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565185
  • 页数:7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整理了传统中医眼科学理论与方法。
《中医眼科学》目录

目录 3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中医眼科学的源流及发展概况 3

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的萌芽时期 3

一、发展概况 3

二、眼科基础理论的萌芽 3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概况 4

一、发展概况 6

第二节 中医眼科学的奠基时期 6

四、重要文献简介 6

二、眼科基础理论的发展 7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发展 7

四、重要文献简介 9

第三节 中医眼科的独立发展时期 10

一、发展概况 10

二、眼科基础理论的发展 10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发展 12

四、重要文献简介 12

一、发展概况 14

第四节 中医眼科学的兴盛时期 14

二、眼科基础理论的发展 15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发展 16

四、重要文献简介 17

第五节 中医眼科学的衰落与复兴时期 21

一、晚清至民国时期 21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 21

一、按自觉症状命名 23

第二章 眼病的命名与分类 23

第一节 眼病的命名 23

二、按临床体征命名 26

三、按病因病机命名 32

四、按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 34

五、按症状与病位结合命名 36

六、按病因与病位结合命名 40

第二节 眼病的分类 41

一、按内障、外障分类 41

七、按病因、症状与病位结合命名 41

二、按五轮部位分类 42

三、按八廓部位分类 42

五、按病因病机分类 43

四、按六经辨证分类 43

第一节 眼的结构与功能 46

一、眼的结构 46

(一)眼珠 46

1.白睛 46

2.黑睛 46

第三章 中医眼科学的基础理论 46

7.神膏 47

6.晶珠 47

5.瞳神 47

4.神水 47

3.黄仁 47

9.目系 48

(二)胞睑 48

1.上胞 48

2.下睑 48

3.眼弦 48

4.睫毛 48

5.两眦 48

8.视衣(包括目络) 48

(五)目眶 49

6.泪窍 49

(三)眼带 49

(四)泪泉 49

二、眼的功能与物质基础 50

(一)神光 50

(二)真血 50

(三)真气 51

(四)真精 51

一、眼与脏腑的关系 52

第二节 眼与整体的关系 52

二、眼与经络、经筋的关系 56

三、眼与精、气、血、津液、神的关系 59

第三节 五轮学说 62

(一)五轮学说的起源 63

一、五轮学说的源流与发展 63

(三)五轮学说的发展 64

(二)五轮学说的形成 64

二、五轮学说的基本内容 66

(一)五轮的定位及生理状态 66

(二)轮脏标本关系 67

(三)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 68

第四节 八廓学说 70

一、八廓学说的源流与发展 70

(一)八廓学说的起源 70

(二)八廓学说的形成 71

(三)八廓学说的发展 71

二、八廓学说的基本内容 72

(一)八廓的名称 72

(二)八廓的定位 73

(三)八廓学说的临床应用 74

(一)内外障学说的起源 75

一、内外障学说的源流与发展 75

第五节 内外障学说 75

(三)内外障学说的发展 76

(二)内外障学说的形成 76

二、内外障学说的临床应用 77

(一)玄府学说的起源 78

一、玄府学说的源流与发展 78

第六节 玄府学说 78

(二)玄府学说的形成 79

(三)玄府学说的发展 79

二、玄府学说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81

第七节 眼科六经学说 82

一、六经学说的源流 83

二、六经学说的形成 85

三、六经学说的发展——眼科六经学说的形成 86

四、眼科六经学说的发展 90

第八节 内眼辨证学说 91

一、内眼辨证学说的起源 91

二、内眼辨证学说的形成 92

三、内眼辨证学说的内容 92

四、内眼辨证学说的发展 94

(一)眼科病因学说的起源 95

第九节 眼科病因学说 95

(二)眼科病因学说的形成 95

一、眼科病因学说的源流与发展 95

(三)眼科病因学说的发展 96

二、眼科病因学说的基本内容 98

(一)六淫 98

(二)疫气 101

(三)七情 101

(四)饮食失宜 102

(五)劳伤 102

(六)外伤 103

(七)其他因素 103

第十节 眼病病机 103

一、脏腑功能失调 104

二、气血津液失调 107

三、经络玄府病机 110

(一)经络失调 110

(二)经筋失调 112

(三)玄府失调 112

(四)奇经八脉失调 112

第十一节 养目学说 113

一、养目学说的源流与发展 113

(一)养目学说的起源 113

(二)养目学说的形成 113

(三)养目学说的发展 114

二、养目学说的基本内容 115

第四章 诊断 116

第一节 眼科诊法的源流与发展 116

一、眼科诊法的起源 116

二、眼科诊法的形成 117

三、眼科诊法的发展 118

第二节 眼病的诊法 119

一、问诊 120

二、望诊 122

第三节 眼病的辨证 124

三、切诊 124

四、闻诊 124

一、眼科常见症状辨证 125

(一)主观症状辨证 125

(二)客观症状辨证 127

二、内外障辨证 129

三、内眼辨证 130

四、八纲辨证 133

五、脏腑辨证 136

(一)眼部与全身证候结合的脏腑辨证 136

(二)五轮辨证 139

(三)八廓辨证 142

六、六经辨证 143

七、卫气营血辨证 145

八、气血津液辨证 146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149

第一节 祛风法 149

第五章 眼科治法 149

二、临床运用 149

(一)常用药物 150

(二)常用方剂 158

二、临床运用 164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164

第二节 清热法 164

(一)常用药物 165

(二)常用方剂 177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184

第三节 祛湿法 184

二、临床运用 185

(一)常用药物 185

(二)常用方剂 196

第四节 化痰法 198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198

二、临床运用 198

(一)常用药物 199

(二)常用方剂 206

(一)常用药物 207

二、临床运用 207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207

第五节 退翳法 207

(二)常用方剂 208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211

第六节 止血法 211

二、临床运用 212

(一)常用药物 212

(二)常用方剂 216

二、临床运用 217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217

第七节 活血法 217

(一)常用药物 218

(二)常用方剂 223

第八节 疏肝理气法 225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225

二、临床运用 225

(一)常用药物 226

(二)常用方剂 227

(一)常用药物 229

二、临床运用 229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229

第九节 平肝潜阳法 229

(二)常用方剂 233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235

第十节 益气养血法 235

(一)常用药物 236

二、临床运用 236

(二)常用方剂 241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245

第十一节 补益肝肾法 245

二、临床运用 246

(一)常用药物 247

(二)常用方剂 257

一、常用方法 262

第十二节 药物外治法 262

二、外用药物 265

第十三节 手术疗法 297

一、钩割法 297

(一)钩割法的源流 297

(二)钩割法的临床运用 297

(二)镰洗法的临床运用 298

二、镰洗法 298

(一)镰洗法的源流 298

(一)烙法的源流 298

三、烙法 298

(二)烙法的临床运用 299

四、白内障针拨术 299

(一)白内障针拨术的源流 299

(二)白内障针拨术 300

(三)白内障针拨套出术 300

二、眼科常用的针灸疗法及操作技巧 304

第十四节 针灸疗法 304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304

三、眼科常用穴位 308

(一)外障眼病 318

四、眼科常用的配穴处方 318

(二)内障眼病 321

(三)其他眼病 323

第十五节 按摩疗法 324

一、立法的理论探讨 324

二、眼科常用穴位 324

三、眼科按摩技巧 324

第六章 眼病的防护 326

第一节 眼病的预防 326

一、顺应四时,避免时邪 326

二、调和七情,防止内伤 327

五、劳逸适度,惜视缄光 328

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328

三、爱养身心,保精强身 328

六、戒烟慎酒,养目之要 329

七、注意安全,预防外伤 329

八、讲究卫生,预防传染 329

第二节 眼病的护理 330

一、一般护理 330

(一)精神护理 330

(三)辨证施护 331

(二)饮食调理 331

(四)合理休养 331

(五)服药方法 331

二、手术前后护理 332

(一)内眼手术前护理 332

(二)内眼手术后护理 333

第三节 眼病的调养 333

一、饮食调养 333

二、药物保健 333

三、针灸按摩 334

四、养目导引 336

五、眼操 337

六、敷熨法 339

七、熏洗法 339

下篇 各论 343

第七章 胞睑疾病 343

第一节 针眼 343

第二节 眼丹 349

第三节 胞生痰核 352

第四节 风赤疮痍 355

第五节 睑弦赤烂 360

第六节 椒疮 365

第七节 粟疮 370

第八节 目劄 374

第九节 上胞下垂 377

第十节 胞轮振跳 381

第十一节 胞肿如桃 383

第十二节 胞虚如球 387

眼瘤 390

第十三节 其他胞睑疾病 390

内急外弛之病 391

睑发 391

倒睫拳毛 392

睥急紧小 393

睥肉粘轮 394

胞肉胶凝 395

睥翻粘睑 395

目闭不开 396

眼皮麻木 397

眼胞菌毒 398

目中结骨症 398

蜡目 399

鸡冠蚬肉 399

眼癣 400

眼生长肉 401

睑黡 401

第八章 两眦疾病 402

第一节 流泪症 403

第二节 漏睛 409

第三节 漏睛疮 414

第四节 眦帷赤烂 419

第五节 胬肉攀睛 423

第六节 赤脉传睛 429

第七节 其他两眦疾病 434

黄油症 434

阳漏 435

阴漏 436

大眦漏 437

小眦漏 438

流金凌木 439

第九章 白睛疾病 441

第一节 暴风客热 441

第二节 天行赤眼 444

第三节 天行赤眼暴翳 448

第四节 时复症 451

第五节 金疳 453

第六节 火疳 456

第七节 白睛溢血 461

第八节 白涩症 463

第九节 神水将枯 466

第十节 其他白睛疾病 468

白膜侵睛 468

白睛青蓝 469

赤丝虬脉 472

暴露赤眼症 474

目珠管 476

形如虾座 477

状如鱼胞 479

气壅如痰 480

状如悬胆 481

腐皮遮睛 481

气轮枯落 483

偏漏 483

第十章 黑睛疾病 486

第一节 聚星障 486

第二节 花翳白陷 491

第三节 凝脂翳 496

第四节 黄液上冲 502

第五节 混睛障 507

第六节 风轮赤豆 511

第七节 宿翳 515

木疳 520

银星独见 520

第八节 其他黑睛疾病 520

蟹睛 521

黑翳如珠 521

垂帘翳 523

青黄牒出 523

血翳包睛 524

正漏 525

钉翳根深 525

旋胪泛起 526

旋螺突起 526

偃月侵睛 527

第十一章 瞳神疾病 528

第一节 瞳神紧小 529

第二节 瞳神干缺 537

第三节 绿风内障 542

第四节 青风内障 547

第五节 黑风内障 552

第六节 乌风内障 556

第七节 黄风内障 559

第八节 圆翳内障 561

第九节 胎患内障 568

第十节 金花内障 571

第十一节 惊振内障 574

第十二节 暴盲 578

第十三节 血灌瞳神 583

第十四节 云雾移睛 588

第十五节 视瞻昏渺 593

第十六节 视瞻有色 599

第十七节 视物易色 605

视直如曲 608

第十八节 视物易形 608

视定若动 613

视正反斜 617

视大为小 620

第十九节 高风内障 623

第二十节 青盲 629

第二十一节 其他瞳神疾病 635

瞳神欹侧 635

睛黄视渺 636

目赤如鸠眼 638

瞳神散大 641

通瞳 644

雷头风 644

左右偏头风 647

阴邪风 648

阳邪风 648

卒脑风 648

巅顶风 648

视物颠倒 649

游风 649

珠中气动 649

视惑 650

视一为二 650

目妄见 650

黑夜睛明症 651

神光自现症 651

目晕 651

神珠自胀症 652

第十二章 其他眼病 653

第一节 能近怯远 653

第二节 能远怯近 659

第三节 老花眼 664

第四节 肝劳 668

第五节 目偏视 673

第六节 口眼斜 681

第七节 突起睛高 687

第八节 鹘眼凝睛 690

第九节 珠突出眶 694

第十节 膏伤珠陷 697

第十一节 辘轳转关 700

第十二节 因风成毒 704

第一节 小儿疳眼 707

第十三章 与全身有关的眼病 707

第二节 肝虚雀目 714

第三节 痘疹入眼 717

第四节 亡血目病 722

第五节 经期目病 726

女子逆经 727

行经目痛 730

第六节 妊娠目病 732

第七节 产后目病 736

第八节 消渴目病 740

第一节 眯目飞扬 746

第十四章 眼外伤 746

第二节 撞击伤目 749

第三节 真睛破损 753

第四节 酸碱入目 756

第五节 爆炸伤眼 760

第六节 电光伤目 763

附录 769

一、中医方剂索引 769

二、推荐书目 775

三、主要参考书目 7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