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水稻高产新技术  稀少平栽培法的原理与应用
水稻高产新技术  稀少平栽培法的原理与应用

水稻高产新技术 稀少平栽培法的原理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彭炎,姚长溪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4101999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造林学下一篇:苗圃施肥
《水稻高产新技术 稀少平栽培法的原理与应用》目录

前言 1

Ⅰ、水稻高产栽培的历史与展望 1

一、作物栽培学的一般概念 1

目 录 1

二、水稻高产栽培的类别 3

(一)结构栽培 4

(二)株型栽培 6

(三)协调栽培 11

(一)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 14

三、60年代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稀少平栽培法 14

的形成 14

(二)稀少平栽培法的形成 16

Ⅱ、稀少平栽培法的生物学基础 23

一、分蘖的发生与成穗 23

(一)分蘖发生的一般规律 23

(二)影响分蘖的因素 26

(三)分蘖发生的特殊规律及其利用 35

(四)分蘖成穗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39

(五)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42

二、叶的建成与功能 46

(一)叶建成的一般规律 46

(二)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光合作用 57

(三)影响叶片光合特性的因素 65

三、穗的建成与灌浆 78

(一)生育传换及影响转换的栽培因素 78

(二)穗建成的一般规律 89

(三)影响颖花退化的因素 102

(四)籽粒灌浆的一般规律 107

(五)影响籽粒灌浆的因素 111

四、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119

(一)群体的一般概念 119

(二)最适群体的含义 126

(三)最适群体的构成与发展 135

(四)影响构成最适群体的因素 142

(五)考察群体大小的方法 150

五、结论—水稻稀少平栽培法高产稳产原因概述 158

(一)个体生育健壮 159

(二)群体发展平稳 162

(三)抽穗后植株能继续向土壤吸收较多氮素 166

(四)群体的茎叶立体分布合理 168

(五)物质生产速度快,运转效率高 172

(六)抗逆性和适应性强 175

Ⅲ、稀少平栽培法的综合配套技术 190

一、育秧技术 190

(一)原理 190

(二)秧田播种量 202

(三)秧田施肥技术 211

(四)秧田杂草防治 216

(五)早稻地膜育秧 220

(六)春花田早稻“双株摆寄”秧的培育及其应用 223

二、密植技术 226

(一)原理 226

(二)高产田的苗、茎、穗、粒结构模式 230

(三)适宜的插秧本数 232

(四)推行“东西行向,宽行狭株”栽插方式 236

三、施肥技术 240

(一)施肥原理 240

(二)减少基面肥用量 244

(三)早施紧施促蘖肥 247

(四)酌施促花肥 249

(五)施好保花肥 251

(六)适施粒肥 256

四、管水技术 259

(一)原理 260

(二)前期(移栽~穗分化) 262

(三)中期(穗分化~齐穗) 263

(四)后期(齐穗~成熟) 272

(一)选用适宜品种 274

五、其他技术措施 274

(二)改进稻田耕作方法 279

(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283

Ⅳ、稀少平栽培法的推广及其栽培模式 290

一、示范推广情况概述 290

二、各种稻作的稀少平栽培技术模式 295

(一)早稻 295

(二)单季粳(籼)稻 305

(三)连作晚稻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