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觉奋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2374807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各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抗生素与其他西药、保健药和中药间的相互作用。还介绍了抗生素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

一、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1

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迫切性 2

三、合理用药工作中药师作用 3

第二节临床用药能力是执业药师的必备技能 5

一、执业药师临床用药能力的制约因素 5

二、临床用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

三、临床用药能力是执业药师的必备技能 7

第三节执业药师的基本功 8

一、掌握必备的抗生素知识和相关理论是执业药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9

二、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生物利用度 11

三、抗生素的新制剂、新剂型 14

第四节抗生素的合理选用 16

一、根据药效学选用 17

二、根据药代动力学选用 19

三、根据不良反应选用 20

第五节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0

一、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合理用药 20

二、妊娠期妇女的合理用药 22

三、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23

第二章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机制及其对策 25

第一节耐药性概述 25

一、耐药性的定义 25

二、细菌耐药性的机制 26

第二节细菌产生钝化酶的耐药机制 28

一、β-内酰胺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开发应用 28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与对策 32

三、MLS类抗生素钝化酶 35

四、氯霉素类抗生素钝化酶 36

第三节药物作用靶位发生突变或被修饰的耐药机制 36

一、药物作用靶酶(靶蛋白)发生突变或被修饰所产生的耐药机制 37

二、药物作用靶核糖体被修饰或发生突变所产生的耐药机制 38

三、抗生素产生菌的抗性机制与应用核糖体工程技术进行微生物菌种选育 39

第四节细胞膜渗透性改变和外排泵系统的耐药机制 39

一、细胞外膜渗透性降低的耐药机制 39

二、药物外排泵的耐药机制 42

第五节细菌菌膜形成的耐药机制 43

一、细菌运动的驱动力 44

二、专一性外膜黏附物的作用及外聚多糖 44

三、细菌菌膜与耐药性 45

第六节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位与克服细菌耐药性的对策 45

一、细菌生长过程中的新分子靶位 45

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新分子靶位 46

三、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46

四、对付细菌耐药性的途径和策略 47

一、分类 50

第一节概述 50

第三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50

二、命名 51

三、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51

四、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55

五、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酶抑制剂 60

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63

一、影响细胞壁的生成 63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65

第三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合理应用 66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的联用 66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的联用 67

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四环类抗生素联用 68

四、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氯霉素联用 68

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环孢菌素A联用 69

六、头孢他啶与万古霉素联用 69

八、如何合理使用青霉素 70

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用 70

第四节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71

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71

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72

第五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73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73

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禁忌 76

第四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77

第一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与特性 77

一、链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79

二、卡那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81

三、庆大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82

四、异帕米星的结构与特性 83

五、西索米星的结构与特性 83

六、奈替米星的结构与特性 84

七、妥布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85

八、巴龙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86

九、新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87

十、青紫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88

十一、大观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89

十二、丁胺卡那霉素的结构与特性 90

十三、地贝卡星的结构与特性 91

十四、依替米星的结构与特性 92

第二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93

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93

二、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始过程的抗生素 94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延长过程的抗生素 94

第三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95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联用 95

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两性霉素B联用 96

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四环素联用 96

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多黏菌素联用 96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 96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头孢菌素类联用 96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氯林可霉素联用 96

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肌肉松弛剂联用 97

九、阿米卡星和林可霉素联用 97

十、庆大霉素与磷霉素或红霉素联用 98

十一、奈替米星和米诺环素联用 98

第四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98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98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99

第五章四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00

第一节四环类抗生素的结构与特性 100

一、四环类抗生素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00

二、四环类抗生素生物学活性和作用特点 102

三、四环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 104

五、金霉素 105

四、四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105

六、土霉素 106

七、四环素 107

八、脱甲金霉素 107

九、多西环素 108

十、米诺环素 109

十一、四氢吡咯甲基四环素 110

第二节四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10

第三节四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11

一、四环类抗生素与青霉素联用 111

二、四环素与TMP(甲氧苄胺嘧啶)联用 111

三、强力霉素与TMP联用 111

四、四环类与透明质酸钠间的相互作用 112

五、新生儿、孕妇和老年患者禁用四环素 112

第四节四环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12

一、四环素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12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113

二、其他肾脏副作用 113

第六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14

第一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和特性 114

一、红霉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 115

二、麦迪霉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 118

三、螺旋霉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 119

四、柱晶白霉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 121

五、交沙霉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 122

六、罗他霉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 123

第二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特征与新上市品种的评价 124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特征 124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存在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125

三、新上市品种的评价 125

四、半合成麦迪霉素、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 126

七、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 127

六、存在的局限性 127

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市场年销售额 127

第三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28

第四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29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NaHCO3联用 129

二、红霉素与氟喹诺酮联用 129

三、红霉素与环孢菌素A联用 129

四、红霉素应避免联用的药物 129

五、克拉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30

六、罗红霉素引起肝损害 130

七、与红霉素类可配伍的药物 130

第五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31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31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131

第七章其他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32

第一节多肽类、多烯类、林可类、环桥类和蒽环类抗生素 132

一、多肽类抗生素 132

二、多烯类和非烯类抗真菌抗生素 141

三、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145

四、蒽环类抗生素 147

五、环桥类抗生素 149

第二节其他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53

一、多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53

二、多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56

三、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57

四、蒽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57

五、环桥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59

第三节其他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59

一、多肽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59

二、多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60

三、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61

四、蒽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61

五、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61

六、其他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62

第四节其他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63

一、其他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63

二、其他类抗生素的配伍禁忌 164

第八章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165

第一节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165

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 165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169

三、四环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169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 170

五、利福霉素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 171

六、氯霉素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 172

第二节抗生素与保健品的相互作用 172

一、抗生素与绿茶的相互作用 172

二、抗生素与乳制品、豆制品的相互作用 173

三、抗生素与其他保健品的相互作用 173

第三节抗生素与中药的联用 173

一、某些抗生素与中药注射剂在常用输液中配伍稳定 174

二、中药注射剂与某些抗生素在常用输液中不适宜配伍 175

第四节抗生素联合应用在胃肠道内、外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179

一、抗生素联合应用在胃肠道内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179

二、抗生素联合应用在胃肠道外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180

第九章抗生素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83

第一节抗生素在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84

一、理化性质的相互作用影响吸收 185

二、消化道的pH与功能状态影响吸收 186

三、肠道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187

四、胃肠道疾病与药物吸收 187

五、影响抗生素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188

第二节抗生素在分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89

一、抗生素分布过程 189

二、血浆蛋白结合 190

三、组织结合及药物蓄积 190

第三节抗生素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91

五、改变抗生素的体内分布 191

四、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 191

一、药物代谢过程 192

二、人类药物代谢的分类 192

三、药物代谢的酶 193

四、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94

第四节抗生素在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95

一、肾脏排泄 196

二、肝脏排泄至胆汁排泄 198

第五节受体部位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99

第十章抗生素疗效与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用药剂量、剂型、时间节律、进食和联合应用的关系 200

第一节概述 200

第二节抗生素疗效与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的关系 201

一、抗生素直接进入循环的血管内途径 202

二、抗生素通过膜屏障后进入循环的血管外途径 202

第三节抗生素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204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205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205

四、多烯类抗生素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206

五、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206

三、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206

第四节抗生素疗效与给药剂型的关系 207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疗效与给药剂型的关系 209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与给药剂型的关系 212

三、多烯类抗生素疗效与给药剂型的关系 214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疗效与给药剂型的关系 216

五、抗肿瘤抗生素疗效与给药剂型的关系 217

第五节抗生素疗效与时间节律的关系 218

一、生物节律在人体中的表现 219

二、时间与药物动力学关系 219

三、时间节律与感受性、药效之间的关系 221

四、时间节律与药物毒性的关系 221

五、时间节律与合理用药 221

一、食物对抗生素吸收的影响 222

第六节抗生素疗效与进食的关系 222

二、食物中高蛋白、高脂肪及钙、镁、铁等金属离子与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23

三、药物与某些饮料间的相互作用 224

四、空腹或饭后服用的抗生素 224

第七节抗生素疗效与联合应用的关系 226

一、合理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226

二、不合理联用的危害 226

三、不合理联用造成院内二重感染 228

四、青霉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229

附录 231

附录一英文抗生素词干表 231

附录二常见医学微生物名词 232

附录三美、日、英最新版国家药典收载的抗生素品种 235

附录四世界医学临床常选用的非法定抗生素 238

附录五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订的《英汉、汉英中国药品通用词汇》包括 2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所收载的抗生素名词 2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