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英健,杨永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49919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水和污水、大气和废气、噪声、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
《环境监测》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 1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 1

二、环境监测的内容 2

三、环境监测的类型 3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和原则 3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3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4

三、环境监测的原则 5

四、环境监测的要求 6

第三节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7

、环境监测的发展 7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8

第四节 环境标准 9

一、环境标准的作用 9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9

三、环境标准简介 10

本章小结 15

阅读材料 15

第二章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16

第一节 概述 16

一、质量保证的意义 16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7

三、质量保证体系构成 17

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 18

一、基本概念 19

第二节 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19

二、可疑值的取舍 20

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和结果表述 22

四、直线回归和相关 26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30

一、名词解释 30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31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39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 43

一、标准分析方法 43

第四节 监测方法的质量保证 43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44

第五节 环境标准物质 45

一、环境标准物质及作用 45

二、环境标准物质的分类 46

三、环境标准物质的制备 47

第六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48

一、质量保证检查单 48

二、环境质量图 49

三、编图图式 53

本章小结 54

第三章 水和污水监测 56

第一节 概述 56

一、水和水体污染 56

二、水体监测对象和目的 57

三、水体监测方法 57

四、水体监测项目 58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 60

一、采样前的准备 61

二、地表水的采集 62

三、地下水的采集 65

四、水污染源的采集 67

五、底质样品的采集 69

六、流量的测量 70

一、水样的运输 72

二、水样的保存 72

第三节 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72

三、采样记录和水样标签 76

四、水样的预处理 77

第四节 物理性质的监测 80

一、水温 80

二、色度 81

三、浊度 82

四、残渣 82

五、透明度 83

六、电导率(电导仪法) 84

七、臭 85

八、矿化度(称量法) 86

第五节 金属化合物的监测 87

一、汞 88

二、镉 90

三、铅 91

四、铜 91

五、锌 92

六、铬 93

七、其他金属化合物 94

第六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监测 95

一、pH值 95

二、氟化物 96

三、溶解氧 97

四、硫化物 99

五、氰化物 101

六、含氮化合物 102

七、砷 107

第七节 有机化合物的监测 108

一、化学需氧量 109

二、高锰酸盐指数 110

三、生化需氧量 110

四、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113

五、挥发酚 114

六、矿物油 116

第八节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117

一、水体污染生物监测原理 117

二、生物群落法 118

三、细菌学检验法 120

第九节 底质监测 122

一、底质监测的目的 122

二、底质样品的制备 122

三、底质监测 124

第十节 实验 125

实验一 污水悬浮物的测定 125

实验二 色度的测定 126

实验三 浊度的测定 128

实验四 六价铬的测定 129

实验五 汞的测定 131

实验六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中的铜、锌、铅、镉 134

实验七 氟化物的测定 136

实验八 氨氮的测定 138

实验九 溶解氧的测定 141

实验十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42

实验十一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145

实验十二 酚类的测定 147

实验十三 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149

实验十四 设计实验——地表水的监测 153

阅读材料 153

本章小结 154

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一、大气和大气污染 156

三、大气污染源 157

四、大气污染物的特点 157

二、大气污染物 157

五、大气监测项目及监测目的 158

第二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 158

一、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158

二、采样点的布设 159

三、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161

四、采样效率和评价方法 164

五、采样记录 165

六、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 166

一、标准气体的制取 167

第三节 标准气体的配制 167

二、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 168

第四节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171

一、二氧化硫 171

二、氮氧化物 172

三、一氧化碳 173

四、臭氧 175

五、总烃和非甲烷烃 175

六、氟化物 176

七、硫酸盐化速率 177

九、可吸入颗粒物 179

八、总悬浮颗粒物 179

十、自然降尘 180

十一、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 181

第五节 大气降水的监测 183

一、采样点的布设 183

二、采样 183

三、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184

一、大气污染源 185

第六节 大气污染源监测 185

二、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186

三、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 187

四、含湿量的测定 189

五、烟气组分的测定 190

六、流动污染源 191

第七节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192

一、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192

二、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受害症状和特点 193

三、监测方法 194

第八节 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 195

一、甲醛 195

二、苯 197

三、氨 198

四、总挥发性有机物 200

五、氡 200

实验一 二氧化硫的测定 201

第九节 实验 201

实验二 二氧化氮的测定 204

实验三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206

实验四 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209

实验五 自然降尘的测定 210

实验六 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212

实验七 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14

阅读材料 216

本章小结 217

一、基本概念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五章 噪声监测 218

二、噪声的特征 222

三、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226

第二节 噪声评价 228

一、噪声评价量 229

二、噪声评价标准 233

第三节 噪声监测仪器 234

一、声级计 234

二、声级频谱仪 236

三、自动记录仪 237

四、磁带录音机 237

五、实时分析仪 237

第四节 噪声监测 237

一、噪声监测程序 237

二、噪声监测 238

第五节 实验 244

实验一 环境噪声监测 244

实验二 扰民噪声监测 246

阅读材料 247

本章小结 247

第六章 土壤污染监测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一、土壤污染 249

二、土壤污染特点和类型 252

第二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 253

一、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 253

二、土壤背景值样品的采集 255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256

一、土壤样品的制备 256

二 土壤样品预处理 257

第四节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258

一、土壤监测目的 258

二、土壤监测方法 259

三、土壤监测 259

第五节 实验 262

实验一 土壤中镉的测定 262

实验二 土壤有机氯农药(PCB)的测定 264

阅读材料 265

本章小结 266

第七章 固体废物的监测 267

第一节 概述 267

一、固体废物 267

二、固体废物特性 268

三、固体废物的危害 269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69

一、样品的采集 270

二、样品的制备 272

三、样品保存 272

第三节 固体废物监测 273

一、有害物质的监测 273

二、有害特性的监测 273

三、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 275

阅读材料 278

本章小结 279

一、生物污染形式 280

第八章 生物污染监测 280

第一节 概述 280

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 281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284

一、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84

二、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86

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287

第三节 生物监测方法 289

一、生物监测方法 289

二、监测实例 290

第四节 实验 292

实验一 粮食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292

实验二 鱼中甲基汞的测定 295

阅读材料 298

本章小结 298

第九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300

第一节 概述 300

一、基本知识 300

二、放射性的分布 301

三、放射性度量单位 304

四、放射性监测对象、内容和目的 305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仪器 306

一、放射性监测仪器 306

二、放射性监测实验室 309

第三节 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310

一、放射性样品采集 310

二、样品的预处理 311

第四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312

一、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312

二、水质放射性监测 314

三、土壤中放射性监测 314

四、生物样品灰中锶-90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离子交换法 315

阅读材料 315

本章小结 316

第一节 连续自动监测 318

一、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组成 318

第十章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318

二、连续自动监测项目 319

三、常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 321

四、监测数据的传输控制和处理 322

五、监测车和监测船 324

第二节 遥测技术 325

一、遥测方法 325

二、遥测实例 328

阅读材料 330

本章小结 331

附录 332

附录1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32

附录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333

附录3 中国现行的室内主要污染物浓度限值 334

附录4 国际组织及各国的室内氡浓度上限值 334

及行动水平/(Bq/m3) 334

附录5 辐射量单位对照表 335

附录6 室内环境监测流程 335

参考文献 3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