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
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

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枫著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156927
  • 页数:5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实践和理论综合的结合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得出了社会主义已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将继续发展创新的结论。
《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目录

序言赵曜/ 1

代序龚育之/ 1

序论高放/ 1

前言/ 1

目 录 1

1.从李一氓同志的一个重要观点谈起/ 2

时代“本质”未变但“主题”已转换/ 3

第一编 时代特征与历史条件 3

1.“和平与发展”并未改变当今时代的本质/ 5

2.国际共运为何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7

2.关于如何认识“时代”的十个观点/ 8

3.三个“七十年”与当前共运所处的历史阶段/ 9

国际共运当前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1 10

4.改革创新是历史性转折的中心环节/ 12

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13

5.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

1.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14

2.当代资本主义的十大变化/ 15

6.新发展,呼唤新的哲学思维和世界眼光/ 17

3.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四方面原因/ 21

4.“9·11”事件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深层矛盾的反映/ 25

5.正确认识和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29

6.关于“霸权主义”与“帝国主义”问题/ 34

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 42

1.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43

2.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 51

3.美国对外战略重点的调整/ 60

4.中美关系的“变”与“未变”/ 65

5.新世纪头20年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71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76

1.多极化的现实格局尚未形成,但趋势不可逆转/ 77

2.“9·11”事件后美国单边主义的发展/ 79

3.世界多极化趋势会逆转吗?/ 87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策/ 90

第二编 形势转折与战略转变 101

国际共运的历史性转折/ 101

1.从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的调整谈起/ 102

2.共运历史性转折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104

3.发展战略由“外延扩大”转向“内涵深化”的新特点/ 106

1.国际共运原来意义上的“国际性”已不复存在/ 111

2.国际共运的三个“七十年”与当前“低潮”的形势/ 116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发展/ 125

1.国际新形势下政党外交的新机遇/ 126

2.新时期我党对外工作的重大调整/ 127

3.求同存异与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 129

4.新时期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131

毛泽东党际关系的思想与新时期党的对外关系/ 133

1.毛泽东一向重视发展我党我国的对外关系/ 135

2.毛泽东关于党际关系的主导思想/ 137

3.毛泽东关于党际关系的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141

邓小平怎样“回头看”国际共运“大论战”/ 144

1.反对“老子党”,“我们是反对得对了”/ 145

2.意识形态争论,“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 148

3.“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152

如何看待共运“大论战”的《九评》/ 156

1.中央没有总结讨论过,但小平同志的基本思想很明确/ 157

2.《九评》是“左”的指导思想下的产物,总体上不能肯定/ 159

如何认识“国际主义”的问题/ 162

1.关于“国际主义”的基本涵义/ 162

2.国际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67

3.对“国际主义”应取何种态度/ 16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创新/ 171

1.新发展战略的客观历史条件和实践依据/ 173

2.关于社会主义新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177

社会主义传统的发展战略向新战略的转变/ 184

1.传统战略向新战略的历史性转变/ 185

2.战略转变是共运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188

3.社会主义新发展战略的基本特点/ 195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197

苏东剧变以来世界共运的形势和若干问题/ 217

第三编 经验教训与理论创新 217

1.对当前世界共运总体形势的基本估计/ 218

2.共运理论上的新动向和政策上的调整问题/ 222

3.对世界共运几个共同性问题的看法/ 226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挫折”与“新局面”/ 230

1.苏东剧变引发的“震荡期”已基本结束/ 231

2.传统的苏联模式被突破,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新希望/ 232

3.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将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233

4.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大战略性课题/ 234

苏联东欧剧变的深层根源和教训/ 236

1.苏东社会主义政权为什么会垮台/ 237

2.执政党陷入危机是苏联解体的致命性根源/ 249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体制上的经验教训/ 254

1.苏联的“一党制”及其造成的理论误区/ 255

2.东欧国家不同政党体制的实践/ 258

3.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的政党体制/ 267

4.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69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历史教训/ 275

1.低估了资本主义,造成了总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 276

2.高估了社会主义,导致不自觉地重新陷入乌托邦/ 279

3.看近了共产主义,造成建设实践中超越发展阶段/ 280

4.忽视了封建主义,使社会主义发生了严重扭曲/ 282

5.教条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特殊结合害了社会主义/ 283

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上的经验教训/ 287

1.苏共为什么一再“整”南共?/ 288

2.苏波关系为什么发生“十月危机”?/ 294

3.“匈牙利事件”的深层根源在哪里?/ 302

4.“布拉格之春”为何变成严冬?/ 306

5.我们党在党际关系上有何经验教训?/ 311

1.从中国数千年看——凡是我们民族开放时就兴旺发达/ 316

社会主义中国只有开放才能腾飞/ 316

2.从世界发展趋势看—现代国家要发展必须面向世界/ 318

3.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看——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 319

4.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对外开放是富民兴邦政策/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323

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328

1.中国20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329

2.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332

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十个观点/ 336

邓小平理论“挽救了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 34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世界共运历史经验/ 359

1.战争与革命年代的实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61

2.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62

3.柬共“左”祸悲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73

4.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76

5.发达国家两类政党(共产党与社会党)的兴衰很值得研究/ 379

第四编 历史地位与前途命运 395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95

1.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96

2.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 398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了什么/ 401

4.社会主义前途光明/ 406

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粗略回顾与前瞻/ 410

1.“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411

2.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四件大事”/ 411

3.两件影响很大的“不小的事”/ 415

4.一个“历史难题”上的四次探索/ 418

5.“一球两制”条件下的两大战略问题/ 424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428

1.从时代高度看—社会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429

2.从世界格局看—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431

3.从社会进步看—社会主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34

4.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世界的今天/ 436

做坚定而清醒的共产主义者/ 438

1.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439

2.既要坚信“两个必然”,又不要忽视“两个决不会”/ 444

第五编 建设哲学与世界眼光 453

哲学使命的转换:建设哲学/ 453

1.搞建设与搞革命一样,都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方法论/ 454

2.解决执政和建设的新问题,需要更新思维方式和方法/ 467

“三个规律”与世界眼光/ 479

1.从资本主义“载体”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481

2.历史辩证地对待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理论和实践/ 483

3.社会发展既需要“动力机制”又需要“平衡机制”/ 492

4.认识和处理好“民主—稳定—发展”的辩证关系/ 497

5.民主的阶级性、民族性、渐进性和相互借鉴性/ 509

6.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性”是不可违抗的规律/ 520

7.物质与精神: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性课题/ 531

8.在世界历史的大舞台上谋划社会主义的发展/ 539

放眼世界看政党执政的“历史周期律”/ 542

1.无法回避的“历史周期律”/ 543

2.执政38年的日本自民党是怎样下台的/ 546

3.执政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为什么下台/ 552

4.百年老党——印度国大党为何衰落/ 558

5.印尼专业集团党为何丧失政权/ 562

6.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什么能长期执政/ 566

7.马来西亚和埃及的政局为何长期稳定/ 576

结束语 中国的“大三步”、“小三步”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585

后记/ 5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