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明远著
  • 出 版 社:上海:文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6767304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证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人在各个阶段的生活条件和经济背景,用翔实的史料和缜密的论述进行梳理与研究,反映出文化人和知识阶层发展的历史脉胳。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目录

目录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缘起  1

“文化人”概念的出现与界定  2

“文化人”的褒贬和价值观  3

“文化人”称呼的回溯与扩充  4

现代中国文化人的发展  6

文化人经济状况的重大意义  7

启蒙的起点:清末洋务学堂  10

“西文学堂”即外国语院校性质的方言学堂  11

“西艺学堂”即技术和军工性质的实业学堂  12

洋务学堂并不景气  13

同文馆的师资薪水  14

同文馆的经济生活  15

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洋务学堂的生活  17

洋务派学堂的规模和局限  19

清末四所大学的状况  21

甲午战后中国的“西文热”  22

“圣约翰”——从书院到大学  23

三所国立大学堂的创办  25

北洋大学堂的学习条件  26

北洋大学堂教师的待遇  27

南洋公学的学习条件  28

南洋公学教职员的待遇  30

两度浩劫下的京师大学堂  30

京师大学堂的教员薪俸  31

京师大学堂学生的优惠待遇  32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臭名昭彰  33

京师大学堂的腐败风气  33

商务印书馆和文化人  36

商务印书馆——文化人的出版阵地  36

南洋公学与商务印书馆的亲缘  37

商务与作者的经济关系  39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39

商务印书馆付给梁启超的优厚稿酬  40

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合同  41

商务印书馆职员的经济状况  42

“经济自立”的觉醒  44

每年年终的“花红”  45

商务印书馆的劳资纠纷  46

20世纪上半叶的稿酬版税——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分成  48

举世闻名的上海文化街——四马路  49

清朝末年初订的稿酬标准  50

《大清著作权律》、《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施行细则》  51

民国初年的稿酬和版税幅度  52

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新闻出版界的薪金标准  53

20世纪20—30年代的稿酬与版税  54

一个典型的版税合同  55

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闻出版界的待遇  57

报刊稿酬  58

《申报·自由谈》给鲁迅的优惠稿酬  59

新闻出版界具体收入记载  60

新闻出版业的工人工资  61

文化人进入娱乐剧影圈  63

戏剧、电影业的兴起  63

北京最老的戏园子广和楼  64

买票看戏  66

从照相馆到影片公司  69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现代电影院  71

20世纪30年代电影演员的经济生活  74

电影工作者加入文化人的行列  77

五四前后北京文化人群体  80

蔡元培的“爬格子”情结  81

李大钊论经济权  84

“独立进款”的理想  86

《新青年》同人为何不要稿费  87

《新青年》、《新潮》等杂志的费用  90

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读的待遇  91

民国初年北京大学薪俸考  94

五四前后北京大学教员待遇  99

教育界为索取欠薪向政府抗争  101

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生活水准  104

文化人的嗜好  106

文化人的经济地位  107

自由撰稿人的经济状况  109

民办出版社和自由撰稿人  110

柔石——中国左翼自由撰稿人的典型  111

[附录]“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20年代留法半工半读的生活  116

丁玲的经济生活  116

大学生的文艺刊物  119

20世纪20年代上海底层贫民生活状况  120

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的一般生活水平  122

20世纪30年代大中学校经济状况  125

20世纪30年代银圆(或国币)的购买力  126

抗战以前学者的教学收入  127

北京大学的校园生活  128

清华大学的校园生活  130

60年前的大学学费  131

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中学生活——方成求学生活记  137

20世纪30年代北平专科和中等学校的费用  139

中小学教员的待遇  141

60年前文化万元户  143

20世纪30年代北平文化人  143

大学教员资历要求  148

大学教员薪俸表  150

20世纪30年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152

中国的“拉丁区”  157

20世纪30年代北平一般生活费用  159

20世纪30年代北平娱乐场所的票价  159

抗战前夕上海的文化人  164

四类作家的收入标准  164

左联成员的经济状况之一  166

左联成员的经济状况之二  168

田汉的经济生活  171

夏衍的经济生活  174

阳翰笙的经济生活  175

胡风的经济生活  176

周扬的经济生活  178

沈从文的经济生活  179

李金发的经济生活  181

周巍峙的经济生活  182

丰子恺出售漫画的“润例”  182

1930·小知识者的生活  184

参照:1933年上海工人生活状况  185

鲁迅生活的经济背景  189

鲁迅的经济来源  190

北京时期(1912—1926)  193

《鲁迅家用帐》和《书帐》的日常支出(1923年8月—1926年2月一斑)  197

鲁迅在北京的住房  198

上海时期(1927—1936)  200

鲁迅为版税而奋斗  203

鲁迅在上海的住房  206

致命的昏和卖  207

带着体温的一块钱  209

抗战时期的生活费和实际收入  212

通货膨胀的危机(1939—1945)  213

大后方工薪阶层生活下降  215

生活费和实际收入  216

重庆和昆明的实际收入逐年下降  220

教授的幽默  223

我国108所高等院校的分布  227

抗日战争期间的学校生活  227

日军对我国大学的摧残  228

空前规模的学府长征  229

文教重心向西部开拓  232

青年学生几乎一无所有  233

抗战中的教育及生活  234

抗战期间小学教师们饥寒交迫  235

川北青年教师的心里话  237

西南联大的吃、穿、住  239

“半工半教”  241

物价高涨,高级人物并不在乎  242

孔二小姐和飞机洋狗事件  243

孔祥熙送来的钱  243

自食其力,自行其是  246

中华民族的脊梁  247

沦陷区北平高校概况  248

北平沦陷后的校园生活  248

汉奸周作人  25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燕京大学  252

贫贱能否移,威武能否屈  252

抗战后期水深火热  253

中共根据地的供给制  25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的供给制  256

奔赴延安的文化人  257

延安“鲁艺”的经济生活  259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8)的供给制  261

新中国成立初期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  265

抗战胜利后的经济形势  268

国民党官僚腐败透顶  268

“底薪”和“实际薪津”  269

抗日胜利后北平的经济危机  270

1946—1948年北平粮价狂涨  271

1946—1949年四川物价水平  272

法币的崩溃  274

按法币计算的最低生活费  276

国民政府的财政陷入绝境  277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学校生活  278

上海学生眼中的经济危机  278

平津师生饥寒交迫  280

北洋大学风雨飘摇  281

所谓调整薪金和“年功加俸”  283

震惊国内的“五·二○”运动  283

“二分三十七秒内战费”等于中大全体同学全月膳费  284

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  286

法币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286

配给面粉的悲喜剧  288

罢教、罢研、罢工  290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的气节  292

《观察》周刊的经济状况与社会影响  294

《观察》周刊的经济状况  294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95

风云变幻中初战告捷  297

忍辱负重,义无反顾  299

市场发行——广大读者的经济支持  302

自由战士,大众喉舌  303

对于金圆券的嘲笑和抗议  305

金圆券和独裁政权的崩溃  309

金圆券的加速灭亡  309

一个学生的日记  313

1949年仍然通行银圆  315

“金元宝兑换法币”的故事  315

浦熙修评金圆券  316

金圆券时期的校园生活  318

经济危机与顾颉刚  320

金圆券、银圆券的大洗劫  323

历史的教训必须牢记  324

附录一:近代中国的货币  328

(一)银币  329

(二)铜钱  335

(三)纸币  341

附录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地银圆购买力  347

历史上一块银圆的购买力  347

1900—1926年北京的最低生活费和物价水平  350

华北天津历年的银圆购买力  352

1912—1940年上海物价水平和1930年的基本生活费  353

华南广州历年的银圆购买力(以1912年购买力为100)  356

结论  357

后记  359

修订再版附记  3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