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语言美学修辞
文学语言美学修辞

文学语言美学修辞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淑娟著(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688064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修辞及其效果的专著。
《文学语言美学修辞》目录

目录 1

序一&宗廷虎 1

序二&陈光磊 6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语言、文学语言与修辞 1

一、语言 1

二、文学、文学语言 10

三、文学语言的美、特征、文学语言的美学特征 21

四、修辞、修辞学 23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及理论意义 25

一、研究对象 25

(一)节律 25

(二)意象 26

(三)模糊 27

二、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29

第三节 关于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学研究综述 31

一、文学语言节律美 31

二、文学语言意象美 39

三、文学语言的模糊美 46

第四节 从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美学特征:原则、方法、基本思路及语料来源 49

第二章 文学语言节律美的言语生成策略 54

第一节 论节律的艺术发生 54

第二节 汉语节律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59

第三节 节律与词语的锤炼 62

一、词语平仄之考究 65

二、衬字 67

三、虚词 71

第四节 音步节奏层与双声、叠韵、叠音 74

一、双声、叠韵、叠音 74

二、韵尾或韵腹同声相应及同调 78

第五节 节律与炼句 79

一、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将主语、谓语倒置 82

二、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将宾语前置 83

三、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宾语和主语都倒置 84

四、为了协调平仄律而把介词和它的宾语倒置 84

五、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把定语后置到它所修饰的名词后边 85

六、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产生的倒字现象 85

七、为了使结构整齐匀称或协调平仄律而节缩词语 86

第六节 节律与语段 88

一、语段与长短律 88

二、语段与快慢律 92

三、语段与声韵律 95

(一)回文 95

(二)顶针 96

(三)对偶 97

(四)排比 98

(五)反复 99

四、语段与扬抑律 100

第七节 节律与篇章 101

一、语篇的固定型节律 102

二、语篇的自由型节律 103

第八节 节律与内容 112

第三章 文学语言意象美的言语生成策略 119

第一节 意象概念的界定及意象、意境辨析 119

第二节 审美意象生成的语言物质基础 128

一、语言符号所蕴藏的生动可感的表象性 128

二、在语言的组合、聚合关系中实现概念意义向具体表象的转变 132

第三节 审美意象言语生成策略 135

一、列锦意象 137

(一)词的列锦意象 141

(二)词组的列锦意象 145

二、通感意象 149

(一)通感的心理机制 149

(二)通感意象的言语呈现策略 152

三、对比意象 159

(一)语义相反的对比意象 160

(二)空间意象的对比 163

(三)时间意象的对比 165

(四)时间、空间共现的对比意象 166

(五)意象色彩的对比 167

(六)在同一个向度上表现情感、观念或描绘情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的对比 169

(七)意象的动态和静态的对比 169

(八)意象的动态方向的对比 170

四、比喻意象 172

第四章 文学语言模糊美的言语策略 184

第一节 以科学哲学为先导的混沌理论 184

第二节 自然语言的模糊性是文化世界中的一种混沌现象 186

第三节 模糊思维的生理学基础 190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生成和接受是一个模糊过程 193

第五节 文学语言模糊美的言语策略 198

一、作家自觉地采取违反逻辑的言语策略,使语义表达上出现模糊的审美效应,借以表现深刻的内容 198

(一)悖论现象及模糊效应 198

(二)同语现象及其模糊效应 203

(三)违反矛盾律和排中律而产生的语义模糊 206

二、由辞格手段营造的审美意境上的模糊 210

(一)比喻的模糊审美 211

(二)用典与模糊审美 221

三、由缺省创造的模糊审美 229

(一)由文本语境中确切语义的缺省而营造的模糊审美 230

(二)欲言又止的缺省 231

(三)有问无答的缺省 233

四、由对词语理性意义的偏离而形成的模糊审美 234

(一)由数量词语理性意义的正偏离——精确词语模糊化而营造的模糊审美 238

(二)形容词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 248

(三)动词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 252

(四)疑问代词的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 253

(五)名词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 255

结语 258

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