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六编  第8册  董仲舒《春秋繁露》气论思想研究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六编  第8册  董仲舒《春秋繁露》气论思想研究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六编 第8册 董仲舒《春秋繁露》气论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萧文宁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3221333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六编 第8册 董仲舒《春秋繁露》气论思想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6

一、研究范围 6

(一)原典部份 6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 7

二、研究方法 10

(一)对于原典的摘录与归纳 10

(二)透过图表重新归纳与分析 10

(三)以时代思潮为旁证 10

第二章 董仲舒的生平及著作 11

第一节 董仲舒的生平 11

一、生平纪要 11

二、重要事件的论述 13

(一)生卒年 14

(二)对策之年 18

(三)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关系 21

第二节 《春秋繁露》的介绍 24

一、内容分类 25

(一)三分说 25

(二)四分说 26

二、版本流传与注本介绍 26

三、真伪之考辨 29

(一)全部皆为后人所伪 29

(二)除部份譌脱讹舛外,大部分为董仲舒所自作 30

(三)全部皆为董仲舒所自作 31

第三章 时代背景与思想构成 33

第一节 时代背景 33

一、大环境的转变 33

(一)政治方面 34

(二)经济方面 35

(三)社会方面 36

二、阴阳五行大盛 37

(一)阴阳演变 37

(二)五行演变 41

(三)阴阳五行合流 43

三、儒家的重新定位 45

(一)由黄老道家转变为儒家 45

(二)汉儒对经典的重视 47

第二节 思想架构的渊源 50

一、对他家思想的取舍 51

(一)墨子的天 51

(二)法家 54

(三)黄老之学 55

二、《吕氏春秋》的延续 58

(一)阴阳五行 59

(二)气化宇宙论的架构 62

(三)天人感应 64

(四)五德终始 65

三、与《淮南鸿烈》的关系 67

(一)宇宙架构 67

(二)阴阳五行 70

(三)天人感应 72

四、对《春秋公羊传》的继承与创新 74

(一)对《公羊传》的继承 76

(二)对《公羊传》的创新 78

第四章 气化宇宙论的架构 81

第一节 元气 81

一、各家对元的讨论 81

(一)直指为元气者 82

(二)将元视为道者 83

(三)元非等同元气者 84

二、元气的解说 85

(一)「元」与「元气」 86

(二)元与天的关系 90

第二节 阴阳与五行 91

一、阴阳 93

(一)阴阳二气的运行 93

(二)阴阳相生 102

(三)阳尊阴卑 107

二、五行 114

(一)与阴阳、四时的关系 114

(二)相生与相胜 121

三、螺旋式前进的气化观 127

(一)阴阳与五行的结合 127

(二)灾异谴告 133

(三)螺旋式宇宙观 138

第五章 气论视野下天人感应 143

第一节 元之具体表现——天 143

一、天的分类 144

(一)至上神 144

(二)自然义 146

(三)万物之本 148

(四)道德义 150

(五)天有十端 152

(六)人君为天的化身 155

二、人格神的讨论 156

(一)人格神的内容 157

(二)人格神的厘清 165

第二节 人以气与天相贯通 169

一、人副天数 169

二、气贯通天人 173

(一)贯通天人的「同类相动」 173

(二)天人的四时与四情 174

(三)宇宙论下的感应 177

第三节 天人感应的延伸 179

一、法天而治 180

(一)官制应天 180

(二)改正朔与易服色 182

二、天、君、民的关系 184

(一)天与君 185

(二)君与民 187

第六章 气论视野下的人性论 191

第一节 与孟、荀心性的关系 192

一、对孟子性善的辩驳 193

(一)正名 194

(二)天道的权威 195

(三)圣人之言 196

二、对荀子性恶的发展 198

(一)性由天生 198

(二)外在教化 198

第二节 由气化说心 200

一、栣众恶的心 200

二、必仁且智之心 204

三、养气以养心 207

第三节 由气化说性 210

一、性与善的关系 211

(一)天人同类 212

(二)性禾与善米 213

二、性与情的关系 215

三、性有三品 220

(一)圣人之性与斗筲之性 221

(二)待教而后善的中民之性 222

(三)对后世的影响 227

第七章 对后世的影响 233

第一节 扬雄 234

一、贯通天人之说 235

(一)阴阳五行 236

(二)气化整体观 237

(三)气类相通 238

二、人性论 239

三、经学的革新 241

第二节 《白虎通》 242

一、气化宇宙观 242

二、官制象天 244

三、三纲六纪 246

第三节 王充 247

一、元气论 248

二、阴阳与五行 249

三、天人感应 250

第八章 结论 255

第一节 评价 255

第二节 特色 258

引用文献 261

参考文献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