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
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

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根山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45464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以“理论创新推动改革开放”为主题,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工业化”为主线,从理论创新、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参与模式改革、区域发展战略改革等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和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工业化历程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成本会计下一篇:阔步前进的白云区
《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目录

引论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创 1

第一章 理论创新推动中国工业化实践新探索 17

第一节 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 18

一、时代主题转换 18

二、时代主题转换的科学判断逐步形成 23

三、时代主题转换是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 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赋予中国工业化新特色 29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2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形成 3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的中国特色 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中国工业化新途径 40

一、原生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欧美工业化 41

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苏联工业化 4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工业化 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激发中国工业化新动力 77

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认识偏差 78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坚定中国工业化正确方向 81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赋予中国工业化直接动力 84

第二章 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国工业化迈向新阶段 92

第一节 1979—1996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93

一、1979—1984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94

二、1985—199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111

三、1993—1996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122

四、简要评价 127

第二节 1997年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28

一、1997—200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129

二、2003—2008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140

三、2009年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 151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与问题 161

一、成就重大 161

二、任重道远 164

第三章 主体参与模式变革开辟中国工业化的新道路 16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社队企业 169

一、农业合作化时期起步 169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迅速壮大 170

三、治理整顿时期遭遇政策困境 174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择机发展 177

第二节 改革开放之初的社队企业 184

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184

二、曲折发展 187

三、地位与作用 190

第三节 1984年以来的乡镇企业 191

一、“异军突起”阶段(1984—1988) 191

二、整顿提高阶段(1989—1991) 195

三、超常发展阶段(1992—1996) 197

四、分化重组、调整创新阶段(1997—2002) 199

五、转型发展阶段(2003—2013) 202

第四节 乡镇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07

一、带动经济增长,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07

二、改善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 208

三、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210

四、促进城镇化,支持农业现代化 211

五、乡镇企业开辟了中国工业化新道路 215

第五节 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17

一、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217

二、乡镇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 219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新成就 230

第一节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30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基础增强 230

二、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效果显著 232

三、工业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 237

第二节 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239

第三节 工业化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变迁 244

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44

二、中国社会开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253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新经验 256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变革与经济变革的关系 256

一、经济变革与政治变革: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两个基本方面 257

二、近代,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延缓工业化的启动 258

三、现当代,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降低工业化的绩效 263

四、当前,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事关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267

五、结语 276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77

一、领导地位根源于党的先进性 277

二、领导地位形成于追求独立与富强的历史进程 281

三、领导地位认同于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地位 283

四、领导地位巩固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284

五、结语 286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创新 287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 287

二、科技进步推动世界工业化进程 290

三、科技落伍是近代中国工业落后的重要原因 293

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295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99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02

七、建设创新型国家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07

跋 31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