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荣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21112224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语境与英语词汇的关联、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语境问题及语境认知转向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旨在克服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孤立主义倾向,为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书探讨语境与英语词汇的关联、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语境问题及语境认知转向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旨在克服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孤立主义倾向,为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目录

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2

(二)英语词汇教学的历史命运 7

(三)研究的现实状况 28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38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39

(二)研究的实践价值 42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46

(一)研究的内容 46

(二)研究的方法 47

第一章 英语词汇教学的特征及语境问题 52

一、语境的内涵 53

二、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联 60

(一)语境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61

(二)语境改进词汇教学方式 63

(三)语境拓展词汇教学资源 64

(四)语境增强词汇文化意识 65

三、从语境看英语词汇教学的特征 67

(一)开放性 68

(二)真实性 69

(三)制约性 71

(四)选择性 71

四、英语词汇教学的语境问题 76

(一)词汇教学的语境问题 76

(二)词汇教学的语境观念冲突 79

第二章 英语词汇教学的语境认知转向 83

一、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 83

(一)结构语言观:内在语境塑造 85

(二)功能语言观:外在语境拓展 87

(三)认知语言观:语境认知转向 89

二、词汇生成的认知语境基础 101

(一)认知语境及其特点 101

(二)词汇生成及其演变的自然情景语境 115

(三)词汇生成及其演变的文化认知语境 117

(四)词汇生成及其演变的认知心理语境 119

三、词汇理解的认知语境表征 121

(一)图式表征与词汇理解 121

(二)框架表征与词汇理解 124

(三)范畴表征与词汇理解 130

(四)认知域与词汇理解 132

四、词汇理解的认知语境维度 134

(一)词汇理解的语言认知语境 135

(二)词汇理解的情景认知语境 139

(三)词汇理解的文化认知语境 142

五、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意蕴 145

(一)关注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 146

(二)引导学习者建构词汇知识 150

(三)建立词汇的认知语境关联 154

(四)既教语言知识,又教语境知识 155

第三章 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表征 158

一、图式表征与英语词汇教学 158

(一)图式中呈现词汇 159

(二)图式中讲解词汇 160

二、框架表征与英语词汇教学 161

(一)框架中呈现词汇 162

(二)框架中讲解词汇 164

三、范畴表征与英语词汇教学 165

(一)范畴中呈现词汇 168

(二)范畴中讲解词汇 171

第四章 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维度 174

一、语言语境认知化与英语词汇教学 174

(一)语言语境认知化与词汇理解 174

(二)语言语境认知化与英语词汇教学 175

二、情景语境认知化与英语词汇教学 186

(一)情景语境认知化与词汇理解 187

(二)情景语境认知化与英语词汇教学 190

三、文化语境认知化与英语词汇教学 197

(一)文化与认知语境 197

(二)文化语境认知化与词汇理解 208

(三)文化语境认知化与英语词汇教学 210

(四)词汇教学的文化认知语境途径 211

第五章 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策略 218

一、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原则 218

(一)系统性原则 219

(二)关联性原则 221

(三)文化性原则 222

(四)概念性原则 232

(五)认知性原则 236

二、学习者英语词汇学习的认知语境策略 237

(一)探索词汇认知理据 238

(二)建立词汇概念网络 243

(三)深化词汇知识学习 245

(四)比较英汉词汇差异性 247

三、教师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策略 253

(一)词汇呈现:词汇与认知语境关联 254

(二)教学内容:既教词汇知识,又教语境知识 255

(三)教学途径:训练学习策略,鼓励猜词 258

(四)拓展学习渠道,陶冶文化性情 261

(五)围绕主题,鼓励运用 261

(六)基于认知语境的词汇学习模式与步骤 266

结语 285

主要参考文献 289

附录 305

后记一 330

后记二 3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