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陈伯海文集  第5卷  哲思与审美
陈伯海文集  第5卷  哲思与审美

陈伯海文集 第5卷 哲思与审美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伯海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2006575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本文集收录了陈伯海先生主要的学术成果。共分六本,每本的内容分别是宏观文学史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研究、唐诗学研究、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研究。这些作品反映了陈伯海长期的理论思考,体现了他的探索精神,对后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
上一篇:两晋通俗演义下一篇:商城没有夜晚
《陈伯海文集 第5卷 哲思与审美》目录

回归生命本原——我的生命哲学概观 3

引言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形上之思”的兴起——通向新生命哲学之路 3

上编 天道篇——新生命哲学的自然观与世界观 17

第一章 释“有生于无”——试探哲学“形上之思”的逻辑起点 17

一、“是之为是”与“有生于无” 17

二、“有生于无”命题的提出及其含义 20

三、“有生于无”在中国哲学思想传统中的演进 24

四、“有生于无”与西方哲学:兼探“形上之思”的新的进路 28

第二章 “生生之谓易”——论“存在”及其生命本原 31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31

二、“存在”与“存在者” 33

三、“独在”与“共在” 36

四、“存在”与“自为” 39

五、“生生之谓易” 40

第三章 “和实生物”与“生生之流”——新生命哲学的方法论概说 44

一、在“生生之流”的背面 44

二、“和实生物”的历史资源 45

三、“和实生物”的现代阐释 49

四、“和实生物”视野下的“生生之流” 55

中编 人道篇——新生命哲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62

第四章 生存·实践·超越——人的生命活动之链 62

一、生存作为人的最基础的存在 63

二、在实践中求发展,是人的存在活动的主导方式 64

三、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圆成 71

四、结语:走向健全而合理的人生 76

第五章 “认识你自己”——论人性的建构及其张力 78

一、有关人性范畴的历史争议 79

二、作为建构过程的人性 82

三、作为矛盾丛结的人性 87

四、人性的异化与复归 90

第六章 生命理念与多重意义世界的开显——新生命哲学的价值观 93

一、价值的生成和意义世界的开显 94

二、多重意义世界及人生境界的构筑 97

三、生命理念与意义世界的整合 103

下编 天人篇——新生命哲学的天人关系概观 109

第七章 “唯天为大,唯人为灵”——天人关系的再思考 109

一、何谓“天人关系” 109

二、把握天人关系的两种方式:“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111

三、天人关系的再思考 117

第八章 “自我”与“非我”——关于主体性的讨论提纲 125

一、“主体性”的若干界定 125

二、主体性的生成及其历史演进 127

三、从“主体”到“主体间”:主体性的重构 132

四、本我·自我·超我:主体性的超越 136

第九章 “思”与“在”——意识活动探源 139

一、什么是意识活动 140

二、意识的生成及其条件 143

三、意识活动的基本类型 146

四、意识活动中主体心理图式的建构 152

第十章 “言”与“道”——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 155

一、“言”与“物”:语言的一般性能 155

二、“言”与“意”:语言的哲学定位 158

三、“言”与“道”:语言的“形上”维度 163

结语 “万类霜天竞自由”——兼及新生命哲学之旨归 170

一、“自由”的一般含义 170

二、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由”观 172

三、自由的演化历程与新生命哲学的旨归 180

后记 187

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新生命哲学的审美观 193

引言 在“解构”与“重构”之间——美学命运之思 193

第一章 人为什么需要美——论审美的可能性 210

一、需要与生命活动 211

二、需要的层级结构 213

三、审美需要何以可能 216

第二章 怎样才是“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论审美态度及其性能 223

一、审美态度问题的提出与反响 223

二、审美态度的基本性能 229

三、审美态度的功效及其功能组合 233

第三章 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论审美体验的由来与归趋 239

一、何谓“体验” 239

二、审美来自生命体验 240

三、从生命体验到体验生命 244

四、审美体验的持续深化及其归趋 249

第四章 “一体两用”“感而遂通”——论审美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257

一、超越性生命体验的主体化建构 258

二、超越性生命体验的对象化显现 262

三、“一体两用”、“感而遂通” 267

第五章 “肉身”也能“证道”——论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关系 271

一、哲学与审美传统中的“身体” 271

二、身体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审美主体 275

三、身体在审美体验过程中的作用 278

四、作为欲望的身体及其与审美的关系 280

第六章 美在“天人合一”——论审美价值理念及其存在本原 284

一、从“美是什么”到“美如何是” 284

二、美的存在方式及其本原 288

三、美的价值尺度 294

四、美感心理效应 297

第七章 琳琅满目的美世界——论审美诸形态 302

一、美和丑 303

二、崇高和优美 309

三、悲剧性和喜剧性 315

四、新奇·怪诞·荒诞 320

五、娱乐·狂欢·眩惑 323

第八章 艺术与审美——论审美传达 327

一、作为审美传达活动的艺术 327

二、艺术创作与审美传达 333

三、艺术作品与审美传达 336

四、艺术欣赏与审美传达 340

第九章 “人诗意地栖居”——论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344

一、“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审美的大趋势 345

二、“审美回归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352

三、审美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重大意义 356

余论 “有容乃大”——论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 361

一、生命论审美理念的承传与革新 362

二、在不同美学思潮的互补互动中实现综合创新 370

三、几句赘辞 378

后记 381

札记与短论 387

黑格尔辩证法批判 387

“实践哲学”论纲 391

“物自体”新解 399

实体主义和非实体主义 402

理学的演化与自我否定 409

阳明“四句教”诠说 413

哲学,行进在途中 41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美学的未来 4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