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职业教育的凝思与创新
职业教育的凝思与创新

职业教育的凝思与创新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健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526274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所完成的101篇随笔文章,围绕凝思与创新的主旨,共分哲学况味的解读,课改创新的沉思,科研实践的澄明,教师成长的守望,方法探求的反思,创新感悟的追问六个板块,每个板块都配写了简洁的“作者题记”,以概括和提示板块的主旨、内容和要义。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是在寻求那“最值得一思”、“最值得一写”的东西。没有感觉,找不到创新点决不盲目动笔,强求硬写。而一旦发现富有创意思想点、感悟点、切入点,心中喜悦,难以自禁。有的一挥而就,但更多的还需要沉淀、备料、凝思、催熟,然后方成可采摘的创新之果。
《职业教育的凝思与创新》目录

哲学况味的解读 1

把怎样的职业教育带向未来 3

职业教育: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5

职业教育的整合特性与创新取向 6

职业教育的“现实”、“现实性”与“实现” 8

高等职业教育的整合与超越 11

跨界与整合: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14

职业教育的“赋魅” 18

职业教育的本质追问:跨界还是整合? 21

谋求职业教育的深刻整合 23

职业教育的应然与实然 26

高等职业教育整合的创新价值 28

寻找职业教育的“根” 30

知识:引领我们抵达远方 32

职业教育价值的理论追问 34

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辨 37

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 39

职业教育的对接、衔接与整合 41

职业教育:追寻怎样的终极价值 43

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 45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应然之境:理论实践化与实践理论化 47

课改创新的沉思 51

职业教育:怎样获取知识最有价值 53

空对空·空对地·地对空——关于高职课程实施的形象思考 55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情境 57

学习情境设计的辩证关系把握 59

学习情境的设计缘何要≥3 61

致能·致思·致知——谈高职教育“三致”课程目标 62

国际课改经验本土化超越的策略 6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的创新 67

课程的思维与思维的课程 70

学科知识的解构与工作知识的重构 72

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74

高职教育:“知其然”还是“知其所以然” 76

课程知识选择:该如何拿捏 78

能力本位:怎样落到实处 80

在“应会”中掌握“应知” 82

参与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的应然取向 84

职业教育:“坐中学”还是“做中学” 86

课程改革的二律背反 88

高职课程整合的价值 90

高职课程教材:该如何整合 93

国际课改经验本土化的“三个阶段” 95

高职理论知识教学的应然路径 97

重视“工作化知识”这个概念 99

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之比较 101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 103

科研实践的澄明 105

“四种效应”拷问职业教育科研 107

职教科研心态的误区与突破 109

职教科研积累的意义与方法 112

职教科研能力的问题与化解 116

职教科研思维方法的创新 119

教育科研的“三力” 123

职业教育:在研究中“立根” 125

教师成长的守望 129

教师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131

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 133

职业教育的“觅泉” 135

“春蚕”随想——写在2011年教师节之际 137

高职教师应弘扬生态取向学习 139

在书香里诗意地栖居 141

教师的如水人生 144

三十,你“而立”了吗?——写给青年教师 146

抵达心灵的远方 148

经验的反思与超越 150

教学的具体做法如何向理论方法转化 153

教师:追求精神的丰富与高贵 155

教育,该如何反思 156

“四十不惑”新见 159

方法探求的反思 161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国际课改经验的本土化超越 163

他山之石,攻玉?还是他山之玉,攻石? 165

类比的方法 167

体验式教学法 168

重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后 171

职业教育方法论的结构化路径 173

高职教育的四种学习路径 175

弘扬绿色批评 178

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该如何发力 180

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 182

创新感悟的追问 187

应该给技能大赛降降温 189

订单教育:中国的“双元制” 191

如何给学生“一桶水” 193

授鱼、授渔与捕鱼 195

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开去 197

高职教育: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了吗? 199

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是学习是成功之母 206

德国“双元制”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207

高职培养人才:究竟该如何定位——解读“十二五”规划高职人才定义 213

“苏派”职教断想 217

校企合作立法刻不容缓 219

“扬长”与“补短” 221

教育创新的双向整合 223

解读海德格尔的“让—学习” 225

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229

知识·能力·素质 231

高职教育:能不能多点定力、少点折腾 233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解读 236

高职教育:以人的什么为本与怎样为本 238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整合的机理 240

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靠什么来驱动 242

教育方针目标应涵盖职教一维 244

“削足适履”还是“削履适足” 246

五年制高职的办学优势摭谈 248

从“很重要、离不开、看不起”说开去 250

精品随笔是怎样“炼”成的(代后记) 2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