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凤琴,姜淑梅主编;崔继红,李淑莲,张春梅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2396666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可以说是吉林师范大学所有公共课心理学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材将以围绕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即围绕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来建构课程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一篇 基本理论 3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3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述 3

一、个体行为 4

二、心理活动(心理现象) 4

三、心理的实质 6

四、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派别 9

五、心理学的分支 1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4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4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6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7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8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22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2

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2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25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26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26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28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32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35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5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5

第三节 学生人格发展阶段 45

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46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47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51

第三章 学习及学习理论 55

第一节 学生的学习 56

一、学习概述 56

二、学习的作用 57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59

四、学习的分类 59

第二节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62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62

二、认知学习理论 69

第三节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5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5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8

第四节 展望:教育神经科学与脑科学 81

一、教育神经科学 82

二、脑与学习 83

第二篇 学习心理 89

第四章 学习动机 89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90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90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90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91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91

五、学习动机的分类 92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93

一、强化理论 93

二、需要层次理论 96

三、成就动机理论 98

四、成败归因理论 101

五、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102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104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06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106

二、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106

三、培养与激发学习兴趣 107

四、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08

五、设置榜样 110

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110

七、正确评价,适当运用表扬与批评 111

八、适当开展竞赛 111

九、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112

十、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增强自我效能感 113

第五章 知识的获得 115

第一节 知识获得的概述 116

一、知识与知识的获得 116

二、知识的种类 117

三、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 118

四、知识获得的方式 119

五、知识构建的组织原则 121

第二节 注意与教学 121

一、注意 121

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122

三、注意的种类 124

四、注意的品质 128

五、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131

第三节 观察与知识的感知 134

一、观察与观察力 134

二、感知觉的概述 135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40

四、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43

第四节 记忆与知识的巩固 144

一、记忆的概述 144

二、记忆过程分析 147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51

第五节 思维与知识的理解 156

一、思维的概述 156

二、知识的理解 158

第六节 概念的掌握与学习迁移 161

一、概念的概述 161

二、在教学条件下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162

三、学习迁移的概述 164

四、学习迁移的理论 165

五、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68

第六章 学习策略 173

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特征 174

一、学习策略概述 174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175

三、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 176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 177

一、认知策略 177

二、元认知策略 184

三、资源管理策略 185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 190

一、学习策略教学概述 191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 192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的途径 194

四、学习策略的教学课程 196

第七章 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 199

第一节 问题解决能力概述 200

一、问题解决概述 200

二、问题解决及问题解决的阶段 203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205

一、问题解决的策略 205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07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211

第三节 创造性概述 212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213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13

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214

第四节 创造性的测量与培养策略 215

一、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215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7

第八章 技能的学习 221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221

一、技能的含义 222

二、技能的类型 223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224

一、操作技能的作用及其分类 225

二、操作技能的掌握阶段 226

三、操作技能的培训 228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学习 235

一、心智技能的含义及其作用 235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236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241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249

第一节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 250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 250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253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55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256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259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 261

四、道德行为的形成 263

第三节 良好品德的培养模式 264

一、道德发展理论 264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 267

第四节 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270

一、学生品德的产生过程 270

二、品德不良的转化 272

第三篇 教学心理 277

第十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 277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278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278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278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280

第二节 选择教学策略 283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及其分类 283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284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285

四、个别化教学策略 288

五、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289

第三节 教学评价概述 290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290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 291

三、教学评价的范围 292

四、教学评价的分类 293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297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297

二、教师自编测验 298

三、测验的质量分析 301

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301

五、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302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305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306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306

二、教师的特征 310

第二节 师生互动 314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314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317

三、师生互动 318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18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 321

一、教师职业倦怠 321

二、教师心理健康 325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331

一、教师的成长阶段 331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332

三、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334

第四篇 个性心理 339

第十二章 个性差异与教育 339

第一节 智力差异与教育 340

一、智力概述 340

二、智力的测量 341

三、智力的发展及个体差异 344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48

五、智力差异与教育 349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 351

一、人格的概述 352

二、气质差异与教育 354

三、性格差异与教育 366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374

五、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375

参考文献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