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艺思想战线三十年
文艺思想战线三十年

文艺思想战线三十年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辽宁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辽宁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
  • 出版年份:1973
  • ISBN: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
《文艺思想战线三十年》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延安时代文艺战线上对反党逆流的批判 27

第一节 斗争的历史背景 27

第二节 文艺界的整风运动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31

一、文艺战线尖锐激烈的两条路线斗争 31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34

第三节 延安文艺界的批判运动 39

一、对以周扬为代表的反党文艺路线的严正批判 39

(一)对周扬及其《漫谈》的批判 39

(二)对丁玲及其反党作品的批判 43

(三)对王实味的揭露和斗争 46

二、周扬一类骗子疯狂破坏批判运动的罪行 48

(一)周扬的反革命两面派活动 49

(二)国民党反共分子反动嘴脸的大暴露 51

(三)解放后对四十年代机会主义文艺路线流毒的“再批判” 63

本章结语 67

第二章 批判反动电影《武训传》的斗争 69

第一节 斗争的历史背景 69

一、建国初期的政治形势 69

二、建国初期文艺界两条路线斗争概况 71

三、反动电影《武训传》的出笼 74

第二节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判《武训传》的斗争 76

一、毛主席的光辉文献指引着斗争的航向 76

二、在毛主席指引下,无产阶级奋起批判《武训传》 79

三、江青同志领导的武训历史调查给文艺黑线以有力打击 81

第三节 批判反动电影《武训传》,揭露反革命两面派周扬 85

一、电影《武训传》的反动实质 85

(一)《武训传》反对以革命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蛊惑向反动统治阶级投降 85

(二)《武训传》反对对反动派造反有理,鼓吹叛徒哲学 87

(三)《武训传》反对社会政治革命,宣扬反革命的改良主义 88

二、揭露反革命两面派周扬 92

本章结语 95

第三章 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 97

第一节 政治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 97

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深入 97

二、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99

三、《武训传》批判后的两条文艺路线的斗争 102

(一)为捍卫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而斗争 103

(二)解放初期戏曲革命中的两条路线斗争 105

第二节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09

一、在《红楼梦》问题上尖锐的两个阶级、两种思想的斗争 109

二、两个“小人物”的认真开火 112

三、在《红楼梦》具体评价问题上必须与胡适派的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115

第三节 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展开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 125

一、毛主席发出了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伟大号召 125

二、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光辉胜利 127

本章结语 137

第四章 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1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与两条路线斗争的新形势 139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与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 139

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更加尖锐激烈 141

三、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尖锐化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 142

第二节 对胡风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 144

一、解放后,周扬一伙极力包庇胡风反革命集团 144

二、胡风恶毒攻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疯狂反对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 149

(一)胡风鼓吹“主观论”的反动哲学思想,反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150

(二)胡风鼓吹“主观战斗精神”,反对作家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53

(三)胡风鼓吹写“精神奴役的创伤”,反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156

三、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战斗号召,对胡风反动文艺思想进行了总清算 160

第三节 无产阶级进一步发动攻势,彻底捣毁胡风反革命“地下王国” 167

一、公开发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些材料》,把思想大批判引向政治大揭发 167

二、公开发表第二批材料,把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推向新高潮 171

三、公开发表第三批材料,彻底捣毁了胡风反革命“地下王国” 176

四、无产阶级革命派响应毛主席的战斗号召,积极投入反胡风的斗争 178

本章结语 182

第五章 文艺战线上批判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 186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的历史背景 186

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发展和深入 186

二、国际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188

三、刘少奇、周扬一伙反革命阴谋的进一步暴露 189

第二节 在社会大变动时期,毛主席指引了革命斗争的胜利航向 193

一、社会大变动时期,毛主席指引了革命斗争的胜利航向 193

二、毛主席两篇光辉著作着重阐述政治、思想、文化革命的几个重要问题 195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 195

(二)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7

(三)关于批判修正主义的重要性 198

(四)关于建立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问题 198

三、两篇光辉著作对文艺战线上批判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的伟大指导意义 200

第三节 党中央发布整风决定及资产阶级右派的乘机进攻 202

一、毛主席关于整风运动的光辉论述 202

二、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风的指示 203

三、利令智昏的资产阶级右派从得意忘形到彻底暴露 205

四、对资产阶级右派反动文艺观点和作品的批判 209

(一)批判右派反动文艺观点 209

(二)批判右派代表性反动文艺作品 225

(三)批判右派在戏剧、电影方面的罪行 234

第四节 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的反右派斗争的伟大胜利 240

一、毛主席对反右派斗争的科学预见和伟大战略部署 240

二、工农兵群众与文艺界革命派奋起反击右派 243

三、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伟大胜利 250

本章结语 253

第六章 清除周扬文艺黑线的一场决战 257

第一节 政治战线上的尖锐斗争 257

一、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与庐山出现的一场斗争 257

二、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 260

三、四清运动中反对形“左”实右的斗争 262

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战决胜 264

第二节 文艺舆论阵地上决战前夕反对黑线颠覆的三年斗争风浪 270

一、社会主义文艺大跃进中两条根本对立的文艺路线 271

二、毛主席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一系列英明指示彻底戳穿了文艺黑线的反革命实质 278

(一)对文艺黑线召集的几次会议及其有关黑论点的批判 280

(二)对几类反动文艺作品的批判 318

(三)对文艺黑线的两个有代表性反动纲领的批判 333

第三节 无产阶级在文化艺术领域实现全面专政的伟大胜利 346

一、毛主席两个批示的发布和文艺界两条路线斗争的进一步深化 346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在冲破文艺黑线的重重阻碍后不断前进 351

(一)刘少奇一伙以“贯彻”批示为名,继续对抗批示,颠倒历史 351

(二)周扬一伙以“纯学术”讨论抵制批判的阴谋彻底暴露 356

(三)周扬一伙以形“左”实右手法破坏京剧革命运动的可耻失败 360

(四)对鬼戏及“有鬼无害”论的批判 362

(五)对周谷城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 366

三、江青同志亲自领导的京剧革命运动 370

(一)京剧革命是文艺革命的创举 370

(二)从京剧革命的兴起到革命现代京剧汇演 372

(三)京剧革命的两条路线斗争 376

(四)京剧革命的光辉成就 384

四、《海瑞罢官》批判以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彻底摧毁了周扬文艺黑线的统治 392

(一)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打中了敌人的要害 392

(二)一九六六年二月的两个根本对立的文件的尖锐斗争 396

(三)文化大革命发动期间对“三家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批判运动 401

(四)中央五月十六日《通知》的发布加速了周扬文艺黑线的最后垮台 404

本章结语 409

第七章 文艺战线上反对新的黑线干扰的斗争 413

第一节 政治战线上的两条路线斗争 413

一、毛主席指引了继续革命的道路 413

二、不断深入开展的批修整风运动 415

三、在无产阶级强大攻势面前,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阴谋计划的总崩溃 418

第二节 文艺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 420

一、三十年代以来两条思想文化路线斗争的继续 420

二、干扰和破坏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两个黑纲领的出笼 422

三、彻底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在文艺方面的修正主义论点 425

(一)批判天才论 426

(二)批判灵感论 432

(三)批判反对无产阶级政治路线统帅革命文艺的谬论 447

(四)批判“两个标准化合”的谬论 456

(五)批判技巧、风格问题上的反动谬论 458

(六)批判“四边”、“四比”的谬论 477

(七)批判破坏思想改造的一次“纯正”的谬论 484

(八)批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世界思想的根源”的谬论 4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艺运动在斗争中深入发展 503

一、迎接《讲话》发表三十周年,文艺创作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 503

(一)京剧革命运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503

(二)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运动取得了胜利成果 504

(三)无产阶级文艺阵地的开创与队伍的培养 505

二、坚持批修整风斗争的理论批评战线 506

三、文艺战线三十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两报一刊社论《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就是胜利》 508

本章及全书结语 512

编后记 5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