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钢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7530065
- 页数:403 页
教育基础编 1
第一章 教育思想方式的历史演变 3
第一节 西方教育思想的古典方式与现代转换 4
一、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4
二、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多元思想方式 12
三、当代西方教育思想的繁荣局面 15
第二节 中国教育思想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建构 18
一、儒家教育的基本思路及其演变 18
二、晚清教育家的改革思想与古典儒家教育的退场 23
三、现代中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24
反思与探究 27
基本阅读 27
第二章 教育基本问题与视点 29
第一节 教育的内涵与构成 29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29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2
第二节 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34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 34
二、教育与个体发展需要 38
第三节 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44
一、转型时期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44
二、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验 48
反思与探究 52
基本阅读 52
第三章 教育体制和办学机制 53
第一节 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54
一、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54
二、公共教育系统的产生 56
三、国民教育体系的延伸 58
第二节 国家教育系统的制度化构成 59
一、教育行政体制 59
二、教育财政体制 61
三、教育督导体制 63
第三节 学校办学机制 65
一、学校的法律地位 65
二、学校的办学体制 67
三、学校的管理体制 68
反思与探究 69
基本阅读 70
学校教育编 71
第四章 学校文化建设 73
第一节 什么是学校文化 73
一、理性的学校文化研究 74
二、学校文化即“我们在这儿做事的方式” 78
第二节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 79
一、由静到动 80
二、由果及因 81
三、由表及里 83
第三节 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84
一、文化靠挖掘:反思学校历史 84
二、文化靠引领:打造学校英雄 88
三、文化靠宣传:经营学校仪式 90
第四节 学校文化的创新 91
一、借鉴企业形象识别,进行学校形象设计 92
二、创新学校组织架构,进行管理制度建设 92
三、建设学校温馨场所,关注教师满意状态 92
反思与探究 93
基本阅读 93
第五章 学校管理改革与学校领导 94
第一节 学校管理与学校领导概述 94
一、学校管理与学校领导的涵义及特征 94
二、学校管理与学校领导的历史演进 95
三、学校管理的变革趋势 97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实务与变革 98
一、管理的要素与组织架构 98
二、学校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100
三、当代中小学组织与制度的变革 103
第三节 学校领导在变革中发展 106
一、领导问题的理论研究 106
二、管理变革中校长及中层干部的成长 110
三、教师在学校运作中的领导角色 112
反思与探究 115
基本阅读 115
第六章 学校教学研究与组织 116
第一节 我国教学研究组的演变 117
一、出现学科教学研究的萌芽 117
二、形成学科教学研究组 118
三、建立中小学教研组 120
第二节 教研组的工作内容与活动方式 122
一、教研组的工作内容 122
二、教研组的活动方式 127
第三节 教研组的变革需求 130
一、行政管理体制与学科教研体制 130
二、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 131
三、研“教”与研“学” 132
反思与探究 133
基本阅读 133
教学实务编 135
第七章 课程改革理论与实务 137
第一节 课程改革背景 137
一、世界课程改革背景 137
二、中国课程改革背景 138
第二节 课程目标定位 139
一、课程目标取向 139
二、课程目标体系 140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特点 142
第三节 课程结构调整 144
一、课程结构的主要层次 144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程结构特点 146
第四节 课程标准制定 148
一、确定课程标准的性质 148
二、形成课程标准体系 149
三、统一课程标准框架 150
四、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 152
第五节 课程实施推进 154
一、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 154
二、课程管理创新 155
三、课程评价导向 156
反思与探究 157
基本阅读 158
第八章 学科教学与基本任务 159
第一节 学科教学的内涵与目标 160
一、学术学科与学校学科 160
二、分科教学与合科教学 162
三、学科教学的目标 164
第二节 学科教学的内容特征 164
一、学科教学与学科素养 164
二、中国的“双基”教学 166
第三节 学科教学的策略 168
一、学科教学中的教师 168
二、中国变式教学的策略 169
三、中国情景教学的策略 172
第四节 学科教学与学习文化 174
一、理解性学习 174
二、促进理解性学习的学科教学 175
反思与探究 178
基本阅读 179
第九章 教学方法技巧与设计 180
第一节 教学的理解 181
一、教学的基本概念 181
二、教学专业化及其信念 182
三、教学活动和程序 183
四、教学方法学习的推进思路 185
第二节 基本方法的运用 185
一、教学的基本方法 185
二、讲述教学的功能和方法 186
三、提问方式的类型和技巧 188
第三节 班级授课的改进 191
一、从因材施教到多元智能 191
二、个别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192
三、合作学习的类型和方法 193
四、多元智能教学的方法和要领 196
第四节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98
一、学生参与教学的意义 198
二、探究教学的类型和步骤 199
三、角色扮演的程序和技巧 201
四、专题学习的步骤和设计 203
反思与探究 205
基本阅读 205
第十章 班级建设原理与路径 206
第一节 班级建设的基本原理 207
一、特殊性的审视 207
二、育人目标的探讨 208
三、基本原则的明晰 211
四、专业性的自觉 212
第二节 班级建设的整体策划 214
一、整体规划与具体计划 214
二、活动系列与重点 216
第三节 班级建设的具体内容 217
一、学生干部培养与班级岗位建设 217
二、班级文化建设 220
三、主题活动与主题班队会开展 220
四、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融通 222
五、介入学校学生工作实践 223
六、社会性与自然性资源开发 224
反思与探究 225
基本阅读 225
第十一章 信息化与数字化学习 226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概述 227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227
二、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229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 231
第二节 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 232
一、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构成 232
二、多媒体教室 235
三、虚拟学习环境 239
四、智慧学习环境 244
第三节 数字化学习 247
一、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247
二、数字化学习方式 250
反思与探究 259
基本阅读 260
教师专业编 261
第十二章 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 263
第一节 走近教师:教师职业解析 264
一、教师职业的形成与特征 264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266
三、教师的职业角色 267
第二节 主动发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269
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 269
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271
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274
第三节 规划与调试:成为一名新教师 278
一、教师职业准备 278
二、新教师入职与适应 280
反思与探究 283
基本阅读 283
第十三章 校本科研的设计与研究 284
第一节 选题和课题 285
一、教育研究与校本科研 285
二、三类基本的研究问题 286
第二节 四种基本质性研究方法 287
一、叙事研究 287
二、案例研究 290
三、扎根理论研究 292
四、人种志研究 296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与设计 298
一、概念的操作化 298
二、推论因果关系 299
三、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301
四、调查与问卷 305
第四节 抽样 307
一、抽样的意义与方法 307
二、样本容量 308
三、概率性抽样 308
四、非概率性抽样 310
第五节 行动研究与学校科研 312
一、背景和界定 312
二、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 312
三、行动研究的案例 314
四、行动研究的特征 314
五、小结 315
反思与探究 316
基本阅读 316
第十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317
第一节 教育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318
一、教育目的 318
二、教育内容 319
三、教育过程 320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 322
一、以讲座形式分享经验和知识 322
二、学校组织或教师个人发起的阅读 324
三、教学反思 32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329
一、教研员专业辅助和校内导师制 329
二、同事间教学观摩 332
三、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 335
反思与探究 339
基本阅读 339
教育发展编 341
第十五章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 343
第一节 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344
一、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 344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346
三、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 348
第二节 对终身教育的实践探索 350
一、国际社会推动终身教育的实践历程 350
二、我国推进终身教育的实践探索 352
三、我国推进终身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53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54
一、国外终身教育的立法实践与现状 354
二、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实践与现状 359
三、我国终身教育的未来展望 360
反思与探究 362
基本阅读 362
第十六章 城乡教育与一体化建设 363
第一节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缘起与背景 364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 364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 365
第二节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368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68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解读 369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371
第三节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 374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374
二、建议与对策 375
反思与探究 377
基本阅读 377
第十七章 新技术与未来教育 378
第一节 新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380
一、推进终身教育发展 380
二、促进教育均衡 382
三、推进教育全球化 383
第二节 信息环境下的学习空间 384
一、课堂的变化 384
二、无所不在的学习 387
第三节 影响未来教育的技术 390
一、电子书 391
二、虚拟现实技术 392
三、物联网技术 396
四、动作识别技术 398
五、大数据 399
反思与探究 402
基本阅读 403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