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强国之路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寿春,金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07341135
- 页数:476 页
绪论 周恩来不愧是走强国之路的主要奠基人 1
一、研究“周恩来与强国之路”的缘由与准绳 1
二、周恩来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作为强国之路的艰辛探索 3
(一)现代化建设的制度选择 3
(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设计 5
(三)现代化建设的永续发展 7
(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8
(五)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机制 10
(六)现代化建设的安全保障 11
(七)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方式 13
(八)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15
三、坚持走强国之路必须弘扬伟大的周恩来精神 18
第一编 现代化建设的制度选择 21
第一章 早期探索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心路历程 21
一、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1
(一)以祖国的古代文明引为自豪 21
(二)由落后挨打的教训引发激愤 22
二、初步确定投身革命为振兴经济开路 23
(一)从日本资本主义弊端引起警觉 23
(二)从俄国十月革命喜见真理曙光 24
(三)从参加五四运动改变人生轨迹 26
三、确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28
(一)从推求比较各种思潮作出正确抉择 28
(二)从学习欧美经验转向效法俄式革命 31
(三)从成立爱国社团到创建中共旅欧组织 35
第二章 精心确定利于开展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制度 39
一、主持起草《共同纲领》使现代化建设顺利起步 39
(一)参与中共中央创建新中国的理论指导 39
(二)对新中国经济制度及建设方针的酝酿 41
(三)将社会制度与建设目标同载建国大纲 43
二、贯彻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使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 44
(一)及时排除偏离正确发展道路的“左”的干扰 44
(二)现代化建设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开始上马 46
三、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我国稳步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 48
(一)力求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共同纲领》统一起来 48
(二)准确阐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双重历史任务 51
第二编 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设计 59
第三章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 59
一、“四个现代化”目标的确定及其历史地位 59
(一)实现“工业化”抓准了解决贫穷落后的要害 59
(二)向“四个现代化”拓展找到了繁荣富强的基本途径 60
(三)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使奋斗目标更加完整 63
二、“四个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及其有机联系 65
(一)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 65
(二)工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主导 69
(三)国防现代化是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保障 70
(四)科技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发生飞跃的关键 71
(五)“四个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战略 72
三、“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步骤及其激烈斗争 73
(一)作出分“两步走”的正确部署 73
(二)捍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坚韧斗争 74
第四章 健全民主政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76
一、国家性质和政权体制都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76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民主政权 76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79
二、民主选举是广大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 80
(一)适时提出在普选基础上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80
(二)深刻阐明我国选举制度比西方国家更具优越性 82
三、民主政治建设要顺应形势发展日趋完善 83
(一)及时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的政治主张 83
(二)极力主张创造民主主导型的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86
(三)强调要用制度吸引广大人民参加管理和实行监督 88
第五章 发展先进文化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91
一、高度重视发展先进文化与革命建设的关系 91
(一)早就主张文化斗争和军事斗争是对敌作战的“两条战线” 91
(二)强调指出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行的“两个轮子” 92
(三)深刻阐明科学文化力量和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的“两种力量” 92
二、准确阐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93
(一)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93
(二)文艺工作要把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辩证地统一起来 95
三、妥善处理博采众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96
(一)批判地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96
(二)批判地吸收并融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 96
(三)在借鉴和融化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创新 97
四、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依靠力量的关系 98
(一)知识分子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力量 98
(二)知识分子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条件 99
(三)对待知识分子要按照脑力劳动的特点和规律办事 101
五、科学对待加强领导与遵循规律的关系 103
(一)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03
(二)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是包揽具体业务 103
(三)文化工作要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 103
第三编 现代化建设的永续发展 109
第六章 人口增长要控制在物质生产能够承受的程度 109
一、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深思 109
(一)人多消费增大与人均耕地递减的矛盾制约人民生活的改善 109
(二)人口增长过快与就业机会有限的矛盾带来不易解决的困难 111
(三)人口增殖过快与营养条件较差的矛盾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111
二、极力排除对控制人口政策的干扰 111
(一)大力倡导节制生育 111
(二)阻止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 113
三、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指导和有效措施 115
(一)务必确立科学的人口理论指导 115
(二)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117
第七章 生活需求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119
一、密切关注国内外建设出现的新问题 119
(一)自然灾害频呈的威胁 119
(二)人均资源短缺的制约 120
(三)生态环境弱化的忧虑 120
(四)国外发生公害的深思 121
二、资源利用要力求保持生态平衡 121
(一)把兴修水利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 121
(二)把植树造林作为协调生态平衡的百年大计 127
三、经济发展要努力保护生存环境 131
(一)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引起的严重公害 131
(二)积极寻求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133
第四编 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139
第八章 国民经济只能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 139
一、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与国力相适应 139
(一)综合平衡思想在制定“一五计划”中的体现 139
(二)“二五计划”的建议坚持综合平衡的指导方针 141
二、综合平衡是纠正急躁冒进的思想武器 142
(一)及时遏制1953年的“小冒” 142
(二)1956年反冒进避免了一场灾难 143
(三)克服冒进余波使1957年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149
三、在反冒进中求综合平衡的正确决策被迫中止 154
(一)反冒进的正确主张遭到粗暴贬斥 154
(二)被迫一再检讨仍难过关 157
第九章 宏观调控是实现综合平衡的必要手段 160
一、对大跃进运动表示支持但不盲从 160
(一)轻率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事与愿违 160
(二)在贯彻执行中有所遏制 163
二、在肯定“大跃进”的前提下批评“主观主义”大发展 164
(一)“大跃进”必须建立新的平衡 164
(二)把过高的指标降下来并非泄气 166
三、在纠“左”的曲折过程中勇于提出新方针 169
(一)察觉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69
(二)“八字方针”是实现宏观调控的正确决策 170
四、坚决落实“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终于摆脱困境 176
(一)对严重经济困难作出如实估量 176
(二)坚持全面调整以求新的综合平衡 180
(三)采取切实措施抵制新的“跃进” 183
(四)五年调整使国民经济重获生机 189
五、围绕综合平衡问题的分歧在于要不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190
(一)综合平衡是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根本方针 190
(二)综合平衡的极端重要性终于得到确认 192
第十章 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194
一、经济建设的立足点仍要放在自力更生基础上 194
(一)经济上自力更生是政治上独立自主的物质保证 194
(二)坚持自力更生是应对国际环境突变的根本之策 195
(三)自力更生为主与争取外援为辅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 196
二、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和技术合作 197
(一)对外经济交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 197
(二)经济技术落后的国情更需扩大国际合作 198
(三)扩大贸易往来要主动创造商机并严守合同信用 200
三、学习外国长处必须同发扬独创精神结合起来 204
(一)学习外国长处要有求知若渴的态度 204
(二)学习外国长处更需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206
第五编 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机制 211
第十一章 加快科技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所在 211
一、密切关注科技发展与祖国命运的关系 211
(一)深感科技落后对经济建设的制约 211
(二)作出急起直追新科技革命的决策 212
二、正确制定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214
(一)瞄准尖端迎头赶上 214
(二)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215
(三)面向生产积极转化 217
三、亲自抓好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保证 219
(一)在分清缓急基础上全面统筹规划 219
(二)在健全科研机构的同时完善协同机制 220
第十二章 变革生产关系必须切实尊重劳动者的权和利 223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必须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23
(一)敏锐察觉过早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的弊端 223
(二)极力主张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和经营方式的灵活性 224
(三)坚决纠正盲目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等错误做法 226
二、分配原则必须考虑劳动者的实际利益 228
(一)发展经济要和改善生活辩证地统一起来 228
(二)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过分悬殊 229
(三)社会福利制度要克服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倾向 231
三、劳动关系方面必须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平等相待 232
(一)把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第三要素的创造性见解 232
(二)新型劳动关系的实质是要给工人参与管理的权力 233
第六编 现代化建设的安全保障 239
第十三章 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和平外交争创和平国际环境 239
一、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争取国际和平环境奠定政治基础 239
(一)和平共处合作发展是新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方针 239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241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243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 245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我国对外关系取得巨大成效 246
二、主张“求同存异”为争取国际和平环境开辟现实途径 247
(一)努力寻求对外关系中正确处理差异问题的方法 247
(二)将“求同存异”的辩证思维应用于外事活动 248
(三)“求同存异”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方针 250
(四)求同存异使实现和平共处找到了最有效的途径 254
三、实行和平经济政策是我国和平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256
(一)和平经济政策是人民政权本质的必然要求 256
(二)和平经济政策是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要措施 256
(三)和平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求得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258
(四)和平经济政策在对亚非国家经济技术援助中的生动体现 259
(五)完整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260
(六)和平经济政策在执行中得到良好回应 261
第十四章 现代化建设必须由巩固的国防作为安全保障 262
一、国防现代化必须以军队的正规化为前提 262
(一)军事组织正规化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先决条件 262
(二)向诸军兵种合成方向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迫切要求 263
(三)大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关键所在 264
二、国防现代化必须以先进武器装备为依托 265
(一)尽快改善武器装备为巩固国防奠定初步基础 265
(二)抓紧研制尖端武器是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必要措施 267
(三)自力更生为主是研制尖端武器的基本途径 270
(四)发展原子能应当兼顾巩固国防与和平利用 277
三、国防现代化必须建立军民结合的全面防御体系 280
(一)全民国防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280
(二)进行三线建设是应对现代战争的有效措施 283
第七编 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方式 293
第十五章 发挥政府职能必须重视健全法制 293
一、高度重视用法律制度规范国家机关的活动 293
(一)坚决废除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法律体系 293
(二)亲自主持立法工作的良好开端 294
(三)要求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295
(四)强调建立健全人民司法制度 297
二、坚持用法律武器打击敌人和违法犯罪活动 299
(一)依法镇压反革命活动 299
(二)依法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03
(三)依法严禁贩卖鸦片和其他毒品的犯罪活动 305
(四)依法惩治贪污分子 306
(五)依法惩治严重官僚主义 308
(六)依法处理私营工商户的违法行为 309
三、力求用法制保障广大人民的应用权利 314
(一)依法保护妇女正当权益 314
(二)依法整顿并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316
(三)依法确认“发明”“改进”并给予奖励 317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体制必须有利发展生产和方便生活 320
一、建国初期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作用 321
(一)明确提出要重新组织中国的经济结构 321
(二)按照《共同纲领》构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322
(三)及时纠正改造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出现的经营管理问题 324
二、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最初构想及其局限性 327
(一)参与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酝酿 327
(二)领导制定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草案 330
(三)三项管理体制的规定体现改革的初衷 332
三、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几经波折 334
(一)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践受到严重干扰 334
(二)调整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取得一定成效 340
(三)有限度地恢复在国营商业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营 342
(四)针对“文革”期间经济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抗争 344
第十七章 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妥善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46
一、建国初期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及其利弊 346
(一)参与构建计划管理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运行机制 346
(二)对市场机制判断的失误及产生的隐患 350
二、经济运行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352
(一)运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矛盾 352
(二)运用税收杠杆促进农业生产 354
(三)恢复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调节 355
三、采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的重要改革及其被迫中断 356
(一)积极支持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主张 356
(二)批准进行托拉斯的试点及其初见成效 359
(三)试办托拉斯的被迫中断及其原因 365
第八编 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369
第十八章 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相互促进的积极性 369
一、国家行政体制要辩证地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369
(一)行政管理职权务必使集权与分权要适当 369
(二)政权机构设置要利于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371
(三)适时撤销大行政区政权是行政管理层次的重大调整 373
二、经济管理体制更需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利益 375
(一)发展经济必须处理好中央统一性与地方积极性的关系 375
(二)深刻阐明解决中央集权过多问题的紧迫性 378
(三)正确论述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的根本目的 379
(四)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的基本方针原则 380
三、在中央与地方经济职权曲折演变中的支持或斗争 382
(一)支持经济管理体制向地方放权助长了盲目冒进 382
(二)勇于反思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过多的教训 385
(三)再次支持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仍未取得好的效果 387
(四)努力纠“左”又遭遇重重阻力 390
第十九章 充分调动执政党与参政党共商国事的积极性 394
一、实行多党合作体制要珍惜历史发展提供的现实可能 394
(一)切实体现政务活动中的民主协商原则 394
(二)及时端正对民主党派性质作用的认识 396
(三)真诚帮助民主党派进行整顿、发展和提高 397
二、巩固多党合作体制要坚持贯彻互相促进的正确方针 400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仍需保持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 400
(二)多党合作务必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 402
(三)努力扼制“左”倾思想对统一战线的冲击 405
三、发展多党合作体制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阵地作用 408
(一)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形式的一大创举 408
(二)及时调整人民政协的职能和明确新的政治基础 412
(三)发挥人民政协作用要有正确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413
第二十章 充分调动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繁荣的积极性 415
一、祖国繁荣富强要靠各民族团结合作 415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共同繁荣的奋斗目标 415
(二)优势互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416
(三)反对两种民族主义是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 417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民族政策 418
(一)明确提出国家结构必须适合本国国情 418
(二)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实现平等和自治的权利 420
(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实施 422
(四)依法纠正违反民族区域自治的错误 425
三、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425
(一)稳步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是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 425
(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是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428
(三)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增强内因共同繁荣的奠基之举 429
第二十一章 充分调动工农与知识分子兄弟联盟的积极性 433
一、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 433
(一)早就确认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 433
(二)强调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434
二、围绕知识分子姓“工”姓“资”的反复争论 436
(一)及时发现把知识分子划入资产阶级范畴的严重危害 436
(二)极力主张尽量少划一些“右派”分子 437
(三)冲破阻力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寃”的历史功勋 438
三、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同样只能根据经济地位来划定 441
(一)马列主义划定阶级的依据只有一个经济标准 441
(二)根据政治思想等因素划定阶级必然发生误导 445
结语 坚持走强国之路必须弘扬伟大的周恩来精神 450
一、真诚服务:周恩来精神在人生座标方面的集中体现 451
二、甘当公仆:周恩来精神在价值定位方面的准确选择 453
三、求真务实:周恩来精神在工作作风方面的生动反映 455
四、和合协力:周恩来精神在待人处事方面的重要原则 459
五、廉洁自律:周恩来精神在修身养性方面的行为规范 462
主要参考书目 467
第一类 立论依据 467
第二类 相关文献 468
第三类 参阅著作 469
第四类 启迪与警示 475
- 《交通人才助推交通强国战略研究》赵光辉 2019
- 《强国强军的战略思考》毕京京著 2019
- 《建设体育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础》刘纯献,刘盼盼著 2018
- 《网络强国导航仪 先进文化引领》化长河主编;陈露,张晨副主编 2018
- 《休闲体育与艺术系列 竞技强国与休闲体育评价研究 以德国为镜》刘志民,刘东宁编著 2015
- 《汽车强国之路 2018》瞭望智库编著 2018
- 《天空巨擘 解码世界民航强国》丁跃主编 2013
- 《大国的崛起 从成功走向辉煌的世界强国启示录》(英)赫伯特·乔治·威尔士著;徐建萍译 2010
- 《文化传承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苏雨恒,范笑仙主编 2013
- 《强国之略 战略文化卷》邓晓宝主编 2014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36》王强主编 2017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1》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8》王强主编 2017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40》王强主编 2017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