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
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

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也陶著
  • 出 版 社: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30000608
  • 页数:468 页
图书介绍:解剖与生理是医学的基础,所有的其他学科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黄帝内经》是传统中医之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细读之会发现其中存在完美系统的解剖学,令人叹为观止。本书可使国外医学界对中医解剖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对现代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研究目的:探讨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 2

2.研究的方法学:现代科学的立场和方法 2

2.1解剖学定义 2

2.2解剖学的种类 2

2.3人体解剖学的描述 3

2.4本研究的方法 4

3.《黄帝内经》中的解剖学:脏腑还是藏象 5

4.传统中医解剖学 8

第二章《黄帝内经》对传统中医的指导意义 13

1.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经典 13

1.1《易经》 13

1.2《黄帝内经》 14

1.3《神农本草经》 14

1.4三坟之尊 15

1.5三大经典之间的关系 16

2.大医与《黄帝内经》和《易经》 19

2.1上工治未病:预测与前瞻 19

2.2大医的基本功:《黄帝内经》与《易经》 20

3.科学是器学 22

4.整体论与天人合一 24

第三章《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传承 29

1.文献考古的论争 29

1.1秦始皇焚书 30

1.2汉皇征书 30

1.3疑古思潮 32

1.4周官经著作年代 37

2.《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39

2.1传统研究 39

2.2马王堆出土医书 40

2.3缩小《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跨度 49

3.《黄帝内经》的作者 56

4.《黄帝内经》的传承 61

第四章《黄帝内经》中有关解剖学的相关章节及论述 65

1.天人合一 66

2.阴阳寒暑四时地理方位 74

3.五行 83

4.骨部 85

5.皮部 94

6.筋部 96

7.脏腑 98

8.六气:精气津液血脉 111

9.经络与穴位 127

第五章 天人合一:传统中医解剖学的指导思想 147

1.天人合一:《周易》与《黄帝内经》 147

2.《黄帝内经》中的河图洛书之数 149

3.生命及人类存在的条件 152

3.1地外生命的探索 152

3.2地球生命:天人合一的人体解剖框架 154

3.3传统中医人体解剖框架图示 156

3.4地理与人体 162

4.天体运行与人体:传统中医解剖学中的时间概念 169

5.地理方位与人体:传统中医解剖学中的地理概念 171

6.现代人体解剖学体系与传统中医解剖学体系 171

第六章 阴阳:传统中医解剖学坐标及参数之一 175

1.阴阳概念在《黄帝内经》中的位置 175

2.阴阳的数字化 177

3.天地定位:传统中医人体解剖中轴一 180

4.寒暑更迭:传统中医人体解剖中轴二 182

5.日夜交替:传统中医人体解剖中轴三 185

6.阴阳:血气之男女 188

7.阴阳:互补与二进制 191

8.六合会通:传统中医人体解剖坐标 196

9.传统中医人体解剖轴与现代医学人体解剖轴的比较 201

第七章 五行:传统中医解剖学坐标及参数之二 204

1.五行概念在《黄帝内经》中的位置 204

1.1五行是哪五行 204

1.2五: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数字 205

1.3五行源起 206

1.4传统中医与五行 208

2.五行的科学演绎 209

2.1光谱研究 209

2.2声谱研究:细胞声学 210

2.3声谱研究:五脏相音-闻诊 213

2.4振动、和谐与生克 214

3.五行:万物比类,色脉是矣 218

4.五行:五方五味五脏 219

5.五行:人体形分类 220

6.五行:人体器官分类 223

第八章 传统中医解剖学的系统 226

1.当代医学解剖学的几种系统分类 226

2.传统中医解剖学的六大系统 228

2.1系统的概念 228

2.2《黄帝内经》对人体解剖系统的论述 230

2.3《黄帝内经》人体解剖系统 235

3.现代人体解剖学各系统与传统中医解剖学系统之间的比较 235

3.1现代人体解剖学各系统 235

3.2现代人体解剖学与传统中医解剖学系统之间的比较 238

第九章 骨部 240

1.骨度 240

1.1《黄帝内经》解剖学具有精细的度量 242

1.2《黄帝内经》的度量与当代度量之换算 242

1.3《黄帝内经》的标准人 243

1.4虚拟中国人0号 248

2.骨部:支撑系统、运动系统和定位系统 250

3.颅骨——头面部 250

3.1头面部解剖 250

3.2望诊 253

3.3颅相学 255

4.躯干 259

5.四肢 260

6.下肢关节与头颅 261

7.骨空-髓空 262

7.1骨空 262

7.2圆骨-扁骨 264

7.3膂骨-脊骨 264

7.4骨髓与神经的区别:《黄帝内经》解剖学的重大错误 266

第十章 皮部 269

1.皮部:人体最外层保护系统 269

2.皮部结构 270

3.皮色 273

3.1五色微诊 273

3.2色:电磁波 275

3.3色部乘袭 277

4.十二皮部 277

5.九窍还是十窍 278

6.肝开窍于目辩 281

第十一章 筋部 284

1.筋部与经筋 284

2.筋部的解剖部位、功能和分类 286

2.1筋部位置 286

2.2筋部功能 286

2.3筋部分类 287

3.肌肉 287

4.筋膜 290

4.1浅筋膜和深筋膜 290

4.2肓膜 292

4.3膏肓的解剖部位 294

5.膈 295

6.经筋 296

6.1经筋的属性 296

6.2十二经筋走行 299

6.3十二经筋走行规律 301

7.宗筋 302

7.1前阴 302

7.2胞中 303

7.3阴器:男女生殖系统 305

第十二章 脏腑 308

1.脏腑及藏象说 308

1.1藏象一词出处 308

1.2藏象之数 309

1.3藏与象 311

1.4奇恒之府 314

2.脏与腑的关系 316

2.1十二藏:六对阴阳表里 316

2.2十二藏:对应十二经脉 317

2.3脏腑与诸器官之关系 317

2.4十二藏:六大功能系统 318

3.脾与胃 320

3.1胃 320

3.2脾 326

3.3胰 327

3.4脾与胃的解剖关系 329

4.肝与胆 330

4.1肝 330

4.2胆 331

4.3壶腹部 333

4.4肝与胆的解剖关系 334

5.肾与膀胱 334

5.1肾 334

5.2膀胱 335

5.3肾上腺 336

5.4肾与膀胱的解剖关系 339

6.肺与大肠 340

6.1肺 340

6.2大肠 342

6.3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343

6.4肺与大肠的解剖关系 346

7.心与小肠 347

7.1心 348

7.2心包和心包腔 349

7.3小肠 350

7.4胸腺 351

7.5心与小肠的解剖关系 352

8.心主(脑脊神经)与三焦 353

8.1三焦 353

8.2心主 364

8.3下丘脑与垂体 374

8.4心主与三焦的解剖关系 375

9.脏腑的整体性 376

9.1《黄帝内经》脏腑图 377

9.2脏腑的解剖中轴与人体内分泌腺 382

9.3《黄帝内经》内景图与脉轮图 385

第十三章 六气:精气津液血脉 391

1.六气是什么 391

1.1精气津液血脉为一气 391

1.2人体液床 392

1.3人体内环境 393

2.精 395

2.1先天之精 395

2.2后天之精 397

2.3精神、精气、精明与精光 398

3.津 400

4.液 401

5.血 404

5.1血液系统 404

5.2淋巴系统 405

6.气 407

6.1解剖之气 407

6.2营气 407

6.3卫气 412

6.4藏气 415

6.5血气 416

6.6空气 420

7.脉 421

7.1脉道 422

7.2脉之循环 422

第十四章 经络与穴位 424

1.经络与穴位的解剖学基础 424

1.1与神经、血管系统关联的形态学基础 425

1.2循经低流阻通道 425

1.3立体结构调控系统 426

1.4鸟笼状(mechanical birdcage)共振 427

1.5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 427

1.6结论 427

1.7古人如何发现 428

2.经络与穴位的组成 429

2.1经脉之构成 429

2.2经脉走行 432

2.3脉度 433

3.十二经和任督二脉 434

3.1手太阴肺经 434

3.2手少阴心经 435

3.3手厥阴心主经 436

3.4手太阳小肠经 437

3.5手阳明大肠经 439

3.6手少阳三焦经 440

3.7足太阴脾经 441

3.8足少阴肾经 442

3.9足厥阴肝经 443

3.10足太阳膀胱经 445

3.11足阳明胃经 446

3.12足少阳胆经 447

3.13任脉 449

3.14督脉 449

4.穴位 450

第十五章 结论 4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