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  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  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 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卫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53734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基于直观观察到的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现象,在细致梳理产业地理集聚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分析产业地理集聚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剖析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分工源泉、形成条件和空间外部性机制,从实证上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与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刻画和描述,并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揭示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 分工-空间外部性的理论视角与实证检验》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与空间单元 4

一 研究对象 4

二 数据来源 5

三 空间单元 5

第三节 研究目标、方法与基本内容 6

一 研究目标与基本思路 6

二 研究方法 7

三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框架 7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0

第一节 农业产业集聚的相关文献研究 10

第二节 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文献研究 11

一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11

二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类型的研究 12

三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四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研究 14

第三节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的相关文献研究 15

一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变化趋势的研究 15

二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19

第四节 文献评述 24

一 现有研究的特点及其成果 24

二 现有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25

第三章 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理论演进——分工—空间外部性视角 28

第一节 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逻辑起点:分工与专业化 28

一 斯密定理 28

二 杨格定理 29

三 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30

四 产业地理集聚是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 32

第二节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演进与产业地理集聚 33

一 新古典贸易理论 34

二 新贸易理论 36

三 新经济地理理论 37

第三节 分工、空间外部性与产业地理集聚 39

一 空间外部性的提出及其发展 39

二 空间外部性是解释产业地理集聚的关键性因素 41

三 空间外部性的来源:金融外部性与技术外部性 42

第四节 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分工—空间外部性”理论模型 4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48

第四章 农业地理集聚与农业分工深化、分工利益实现 50

第一节 “斯密猜想”与农业分工的有限性 50

一 农产品市场规模的狭小影响着农业的分工空间 51

二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交易费用制约着农业分工的扩展与深化 52

第二节 分工是农业经济增长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根本源泉 52

第三节 农业地理集聚与农业分工深化、分工利益实现 55

一 农业地理集聚是深化农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 55

二 农业地理集聚是农业分工利益和分工效率改善的空间实现 5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63

第五章 农业地理集聚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分析 64

第一节 杜能的土地利用模型与农业地理集聚 64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理论适应于农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可行性 67

一 关于农业规模报酬递增 68

二 关于农产品“冰山”运输成本 69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一个垄断竞争模型 70

一 基本假设 71

二 消费者行为 72

三 区位与运输成本 73

四 生产者行为 75

五 农业工资率、价格指数和收入 76

六 瞬间均衡条件 77

第四节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数值示例 77

一 数值示例 77

二 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运输成本 79

第五节 农业地理集聚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80

一 农业地理集聚的形成条件 81

二 农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 83

第六节 本章小结 84

第六章 中国农业区域分工:地区专业化特征及变化趋势 86

第一节 测度指标 86

第二节 中国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产业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89

一 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呈显著提高态势 89

二 中国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产业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90

第三节 中国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93

一 省区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呈整体上的增强趋势,地区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93

二 主要省区农产品生产呈现显著的中度专业化特征 96

三 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地区相对规模因素具有明显的“内生”特征 97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98

一 主要结论 98

二 政策启示 100

第七章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101

第一节 测度指标 101

第二节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现状 105

一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 105

二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具有较大的产业差异性 106

三 中国农业生产地理集聚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 107

四 主要省区农业生产呈现明显的中度地理集聚特征 108

第三节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空间自相关性 109

一 在整体上,省域农业生产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 110

二 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 112

第四节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变化趋势 117

一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表现出稳步增强的发展趋势 117

二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拐点特征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9

三 中国农业地理布局变化:2010年与1980年的比较 120

四 一些农产品呈现出高度集聚在少数省区的特征,地区性垄断趋势不断增强 122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124

一 主要结论 124

二 政策启示 125

第八章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127

第一节 理论假说的提出与变量设置 127

一 自然资源禀赋因素 128

二 技术外部性因素 129

三 运输成本因素 130

四 金融外部性因素 131

五 农业对外开放因素 132

第二节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其估计技术 133

一 空间滞后模型 133

二 空间误差模型 133

三 空间自相关检验、选择空间滞后模型或者空间误差模型的判别准则 134

第三节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135

一 农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滞后模型 136

二 农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误差模型 137

第四节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结果分析 138

一 全部农业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结果分析 138

二 各农产品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结果分析 143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148

一 主要结论 148

二 政策启示 149

第九章 研究结论、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151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51

一 理论分析上的研究结论 151

二 实证考察上的研究结论 152

第二节 本书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155

第三节 政策建议 156

一 谨防农业空间布局失衡,引导区域合理分工和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 156

二 促进农业地理集聚,坚持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协调发展 156

三 结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立跨省区的“国家农业经济区” 157

四 充分利用空间外部性等集聚经济因素,引导农业产业布局调整 157

五 系统增强交通运输综合能力,加强交通运输网络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157

六 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安排农作物和农产品品种的区域布局 158

附表 159

参考文献 177

后记 1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