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钢城,王孙禺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763827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学术创新乏力、人才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备受关注却缺乏相应的对策。为了深入探讨这个课题,清华大学野村综研?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日本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本课题组以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研究对象,该学院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从最初的高等技术学院发展成为理工研究型大学,进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业型大学,这种将教学、研究与创业创新相结合的工程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大学发展的榜样。本研究以创业型大学为重点,着重分析了作为创业型大学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特征及其运行模式,对我国大学的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会展策划下一篇:读故事 学字词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与转型动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的崛起 1

一 视角 1

二 概念 4

第二节 发展转型与动力 10

一 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 10

二 关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 17

三 关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 22

四 关于大学发展动力的研究 29

第三节 本书主要内容和框架 34

第二章 MIT:以技术科学为基础的工程技术学院 38

第一节 MIT的建立 38

一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8

二 19世纪中叶学院模式 41

三 MIT的建立 49

第二节 作为高等技术学院的MIT 55

一 全面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55

二 科学与技术之争 6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76

第三章 MIT: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78

第一节 MIT早期的科学研究发展 78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MIT外部环境分析 81

一 20世纪初至二战前的美国社会环境状况 81

二 20世纪上半叶的科学技术发展 82

第三节 20世纪20年代学校的缓慢发展 84

第四节 康普顿科学立校理念的确立 87

第五节 MIT向理工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88

一 学校管理机构的调整 88

二 推动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 89

三 二战——MIT科学研究崛起的助推器 98

第六节 MIT向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变革 109

一 二战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环境状况 109

二 遴选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 110

三 跨学科研究的迅猛发展 111

四 更新教育理念与发展一流文科 120

第七节 作为研究型大学的MIT 132

第八节 本章小结 135

第四章 MIT: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 137

第一节 MIT的创业传统 137

一 根源于学校文化的创业基因 137

二 “技术计划” 137

三 MIT教师关于咨询工作的讨论 140

四 MIT专利政策的制定 145

五 二战项目合同制的确定 150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MIT外部环境分析 155

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环境状况 155

二 二战以后的科学技术发展 157

第三节 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的兴起与发展 157

一 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的兴起与发展 158

二 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区的创造源泉 160

第四节 “贝杜法案”对创业型大学模式的影响 166

一 “贝杜法案”颁布的背景 166

二 “贝杜法案”的主要内容 168

三 “贝杜法案”对美国大学的重大影响 170

四 “贝杜法案”对MIT的影响 17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77

第五章 MIT:创业型大学特征与回归工程 178

第一节 MIT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178

一 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 178

二 师生创业活动的繁荣 179

三 MIT创业生态系统 182

第二节 MIT创业型大学的运行特征 186

一 各类跨学科组织大量出现 186

二 学校技术管理组织 197

三 知识生产模式和技术转移模式的变化 200

第三节 大学—产业界—政府三者互动关系 204

一 MIT与产业、政府的早期互动 204

二 大学—产业界—政府三者关系的模式分析 208

三 MIT三螺旋模式下三者角色定位 211

第四节 回归工程:不同类型大学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1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15

第六章 MIT:发展转型的理念驱动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218

第一节 MIT的教育理念 218

一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 219

二 刘易斯报告的教育原则 220

三 “学生生活和学习工作组”报告的教育原则 222

第二节 MIT发展转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224

一 MIT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群体期望 224

二 MIT发展转型的内部利益相关者驱动 226

三 MIT发展转型的学校外部利益相关者 235

四 MIT利益相关者评价 24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247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248

第一节 主要结论 248

第二节 对中国大学发展的启示 251

参考文献 257

后记 2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