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原细菌科学的丰碑
病原细菌科学的丰碑

病原细菌科学的丰碑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房海,陈翠珍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38522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上篇“细菌的发现与认知”和下篇“病原细菌的确证与抗感染”共7部分内容,基本上是按对细菌在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分科领域等研究进程予以描述的。在上篇中,含“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与显微镜学派的成就”、“细菌形态结构的科学认知”、“细菌生理代谢和遗传变异的研究”、“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研究”共4部分内容;在下篇中,含“病原细菌的发现与研究”、“细菌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共3部分内容。全书按照从发现细菌到逐步地研究认识细菌、征服病原细菌等方面的历程加以归类整理,藉此启迪科研思维和方法论。本书可供从事“细菌学”与“病原细菌学”、“微生物学”与“病原微生物学”以及“预防医学”与“预防兽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作为参考书或工具书使用。
《病原细菌科学的丰碑》目录

上篇 细菌的发现与认知 3

第1部分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与显微镜学派的成就 3

1.1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 4

1.1.1 詹森父子发明复式显微镜 4

1.1.2 胡克完善复式显微镜 6

1.1.3 列文虎克创制单式显微镜 7

1.1.4 多隆德发明消色差透镜 9

1.1.5 利斯特制造消色差显微镜 11

1.1.6 阿贝发明油浸物镜 13

1.2 显微镜学派的成就 15

1.2.1 显微镜学之父马耳皮基 15

1.2.2 著名显微镜学家胡克 16

1.2.3 细菌学之父列文虎克 20

第2部分 细菌形态结构的科学认知 27

2.1 细菌染色方法的创立 28

2.1.1 科恩最先对生物标本材料染色观察 28

2.1.2 霍夫曼首先用洋红染色细菌 29

2.1.3 科赫创立细菌固定标本染色和显微照相技术 31

2.1.4 埃利希最早进行细菌抗酸染色 32

2.1.5 革兰创立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33

2.2 细菌特殊结构的证实 36

2.2.1 廷德尔首先描述细菌芽孢 36

2.2.2 吕弗勒发现细菌存在鞭毛 39

第3部分 细菌生理代谢和遗传变异的研究 44

3.1 巴斯德实验确证微生物的活动与代谢 46

3.1.1 否定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 48

3.1.2 揭示微生物发酵现象的本质 61

3.1.3 发现与研究氧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62

3.1.4 其他科学贡献 63

3.2 科赫创立细菌学研究的基本技术方法 67

3.2.1 最先设计营养培养基 68

3.2.2 分离和纯化细菌 68

3.2.3 发明细菌固定染色与显微照相技术 73

3.2.4 证实传染病的病原体学说 73

3.3 普通微生物学的学科建立 74

3.3.1 维诺格拉德斯基发现微生物的自养生活 74

3.3.2 贝杰林克发明富集培养方法 76

3.3.3 其他著名科学家 78

3.4 消毒与灭菌的研究 81

3.4.1 化学消毒技术的建立 81

3.4.2 热力消毒与灭菌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89

3.5 微生物酶的发现 96

3.5.1 布赫纳发现啤酒酵母菌发酵酶 97

3.5.2 通贝里发现脱氢酶 99

3.5.3 克鲁维提出微生物代谢的一致性 100

3.5.4 斯蒂芬森建立细菌分解代谢中的酶学分析 100

3.5.5 卡斯特龙发现适应酶 101

3.5.6 莫诺和雅各布提出乳糖操纵子学说 101

3.6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103

3.6.1 细菌变异的认知 103

3.6.2 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 104

3.6.3 埃弗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105

3.6.4 塔特姆和莱德伯格发现细菌基因重组 106

3.6.5 渡辺发现抗药性质粒 110

第4部分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研究 112

4.1 细菌与微生物的命名 113

4.1.1 埃伦伯格命名细菌 113

4.1.2 塞迪约命名微生物 115

4.2 细菌分类的研究 115

4.2.1 细菌分类的先声 115

4.2.2 依据形态特征的分类 116

4.2.3 形态特征与理化特性相结合的分类 119

4.2.4 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的建立 120

4.3 细菌鉴定的研究 121

4.3.1 形态学指征 121

4.3.2 培养特性指征 122

4.3.3 生化特性指征 126

4.4 细菌学的学科发展 127

4.4.1 初创时期 127

4.4.2 奠基时期 128

4.4.3 发展时期 128

4.4.4 成熟时期 131

下篇 病原细菌的确证与抗感染 139

第5部分 病原细菌的发现与研究 139

5.1 病因论与科赫法则的建立 141

5.1.1 巴斯德实验建立病因论 141

5.1.2 科赫实验建立科赫法则 156

5.2 外国学者对病原细菌的发现与研究 160

5.2.1 科赫及其合作者发现多种病原细菌 160

5.2.2 耶尔森发现鼠疫耶尔森氏菌 172

5.2.3 志贺洁发现痢疾志贺氏菌 176

5.2.4 藤野恒三郎发现副溶血弧菌 178

5.2.5 埃尔芒根发现肉毒梭菌 180

5.2.6 奥格斯顿确证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 181

5.2.7 默里发现和命名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 182

5.2.8 布鲁斯发现马耳他布鲁氏菌 183

5.2.9 奈瑟发现淋病奈瑟氏球菌和确认麻风分枝杆菌 185

5.2.10 埃希发现大肠埃希氏菌 186

5.2.11 立克次氏体的发现与研究 188

5.2.12 诺卡尔发现诺卡氏菌和支原体 195

5.2.13 螺旋体的发现与研究 196

5.3 我国学者对病原细菌的发现与研究 197

5.3.1 伍连德开创控制鼠疫的先河 197

5.3.2 王良首先研制卡介苗 203

5.3.3 林宗扬首先分离出布鲁氏菌 205

5.3.4 汤飞凡领导成功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 206

5.3.5 揭露日寇侵华使用鼠疫细菌战的专家学者 211

5.3.6 余?建立风湿热的细菌学及变态反应假说 217

5.3.7 立克次氏体的研究 220

5.3.8 林飞卿引领我国抗感染免疫学科的发展 226

5.3.9 我国抗生素工业的拓荒者 227

5.3.10 方定一系统研究仔猪病原性大肠杆菌 232

5.3.11 汪美先领导开展单克隆抗体应用研究 234

5.3.12 黄翠芬开创我国细菌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 235

5.3.13 高守一提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流行株和非流行株观点 237

5.3.14 酵米面中毒细菌的发现与分类命名 239

5.3.15 甘孟侯研究和建立禽类细菌性传染病检验与防控体系 244

5.3.16 王世若系统研究人兽共患细菌病的免疫学检验技术 246

5.3.17 杨正时研究发现重要病原细菌新血清型菌株 247

5.3.18 徐建国研究发现多种新的重要病原菌 249

第6部分 细菌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 257

6.1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259

6.1.1 梅契尼科夫及其细胞免疫学派 259

6.1.2 贝林及其抗血清疗法 263

6.1.3 埃利希及其体液免疫学派 266

6.2 补体及其溶菌作用 270

6.2.1 布赫纳发现补体 270

6.2.2 博代研究补体 270

6.2.3 埃利希命名补体 273

6.3 天然抗体与血型抗体 273

6.3.1 兰兹泰纳发现天然抗体 274

6.3.2 兰兹泰纳发现血型抗体 274

6.4 免疫血清学反应 281

6.4.1 凝集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281

6.4.2 沉淀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282

6.4.3 毒素中和试验的研究与应用 282

6.4.4 补体结合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283

6.4.5 抗原抗体反应性状的研究 284

6.4.6 免疫荧光技术的建立 284

6.4.7 雅洛研究建立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285

6.4.8 免疫酶技术的建立 286

6.5 抗原与抗体性质的研究 287

6.5.1 鲍林和提塞留斯首先研究抗体的化学性质 287

6.5.2 波特和埃德尔曼首先揭示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 290

6.5.3 抗原特异性的研究 292

6.6 抗体生成部位及抗体生成学说 293

6.6.1 抗体生成部位的研究 293

6.6.2 抗体生成学说 295

6.7 变态反应的发现 302

6.7.1 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现 302

6.7.2 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现 304

6.7.3 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现 305

6.8 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305

6.8.1 疫苗免疫预防接种的先声 305

6.8.2 琴纳发明天花疫苗 308

6.8.3 巴斯德发明弱毒活疫苗 313

6.8.4 沙门和史密斯发明细菌灭活疫苗 318

6.8.5 卡尔梅特和介朗研制成功卡介苗 318

第7部分 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322

7.1 化学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322

7.1.1 化学药物的早期应用 323

7.1.2 埃利希创立化学疗法 327

7.1.3 多马克开创化学疗法新时代 337

7.2 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 342

7.2.1 抗生素问世的先声 342

7.2.2 弗莱明精心善待不速之客 345

7.2.3 弗洛里和钱恩开创青霉素产业 348

7.2.4 瓦克斯曼全力投身土壤淘金 354

编后记 3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