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高等院校函授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
高等院校函授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

高等院校函授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八院校函授教材编写组编写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3343·1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函授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 6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8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 9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2

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20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24

第三节 认真学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8

一、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28

二、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 32

第一编 37

第一章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7

第一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37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8

二、全面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43

第二节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共产主义的创建者 48

一、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 49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52

第二章 无产阶级政党 59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性质 59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优良作风 67

一、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68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 70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74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74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 79

第三章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88

第一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对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 88

第二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 97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阶级内容 97

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一致性 100

第三节 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104

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原则区别 104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态度 105

第二编 110

第四章 无产阶级革命 110

第一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110

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的动力 111

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114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条件 120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 120

二、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 122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 124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25

二、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 126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131

一、无产阶级建立广泛革命联盟的必要性 131

二、无产阶级建立广泛革命联盟的可能性 134

第五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 136

一、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136

二、社会主义在一国建成和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 138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民主革命 142

第一节 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42

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3

二、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145

三、民族民主革命是摧毁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 147

第二节 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道路 154

一、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154

二、民族民主革命的动力 156

三、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 159

第三节 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前途 161

一、两种发展前途——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 161

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必然要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63

三、无产阶级领导权是革命转变的根本条件 166

第六章 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170

第一节 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 170

一、战略和策略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70

二、战略和策略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作用 173

三、制定战略和策略的依据 176

第二节 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 179

一、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的一般指导原则 179

二、无产阶级对敌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186

三、无产阶级对待同盟军的策略 192

第三编 199

第七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9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9

一、过渡时期的必要性 200

二、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 202

三、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 2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214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14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 219

第八章 无产阶级专政 227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227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 227

二、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230

三、社会主义社会仍需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32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233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 234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37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 240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 243

一、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反抗,打击新生的剥削分子和其他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243

二、防御国外敌人的颠覆和侵略,支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244

三、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保护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 244

四、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 245

五、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45

第四节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 246

一、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46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48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 2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251

一、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指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252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 255

第二节 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 258

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意义 259

二、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过程 262

第三节 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264

一、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64

二、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逐步扩展到人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65

三、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267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269

五、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71

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273

第十章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278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重要意义 278

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基本含义 279

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必要性 281

第二节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285

一、把工作重点适时地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285

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291

第三节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道路 294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94

二、从本国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295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99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301

五、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30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和内容 30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 30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核心 308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31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 31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315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证 317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 3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320

一、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321

二、加强思想建设,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323

三、必须同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32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3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 333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 334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农民阶级 337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 340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3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347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347

二、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 35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3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意义 357

一、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 357

二、解决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重要意义 3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政策 363

一、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363

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67

三、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377

一、社会主义民族是在资产阶级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 377

二、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时期 379

三、民族融合是民族发展的自然趋势 38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 3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性质和目的 384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性质 385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目的 3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389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390

二、坚持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392

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根本任务 399

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399

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02

三、支持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发展人类进步事业 404

第十五章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408

第一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 408

一、加强党的建设是党本身巩固和发展的需要 408

二、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需要 411

第二节 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 413

一、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414

二、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政治建设 416

三、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417

四、工人阶级执政党的作风建设 422

第三节 正确处理党和各种组织的关系 426

一、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426

二、正确处理党和群众团体的关系 428

三、正确处理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429

第十六章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 435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 436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436

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联系和区别 442

第二节 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44

一、树立和巩固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445

二、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4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