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造力理论与当代议题面面观
创造力理论与当代议题面面观

创造力理论与当代议题面面观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James C. Kaufman & Robert J. Sternberg著;黄晓岚,蔡淑君,胡翠茵,张芝萱译者;潘裕丰总校阅
  • 出 版 社: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9865998578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
《创造力理论与当代议题面面观》目录

第一篇 基本理念 1

第一章 创造力研究历史观点&黄晓岚 3

第一节 创造力研究历史观点 3

第二节 创造力概念 5

一、西元前观点 5

二、早期西方观点 5

三、研究的创新 6

四、创造力研究制度与哲学前身 7

五、巨大且无止境的争议 8

六、非预期与非所欲结果的影响 9

七、适应、多样性与天择说:Darwin实征性的创造力法则 12

八、从Darwin到Galton的转变 12

九、从Galton到现今 13

第2章 创造力理论&黄晓岚 17

第一节 绪论:创造力上的中庸与多元 17

第二节 第一部分:分类与比较 18

一、区分理论的类型与导向 18

二、创造力强度的分类 20

三、创造力的四P(或六P) 21

第三节 第二部分:理论的分类 22

一、发展论 23

二、心理计量论 26

三、经济论 27

四、阶段与建构过程论 28

五、认知论 29

六、问题解决与专家知识为基础的理论 30

七、问题发现理论 32

八、演化论 33

九、类型论 35

十、系统论 36

第四节 结论:创造力理论的未来方向 38

第3章 创造力评量&黄晓岚 41

第一节 定义创造力 41

第二节 创造力的评量 42

第三节 心理计量研究的传统范围 44

一、创造的历程 44

二、DT评量的主要方法 45

第四节 Torrance创造思考测验 46

一、心理计量证据 47

二、创造的个体 49

三、人格特质量表 49

四、活动检核表 50

五、态度 51

六、创造的产品 52

七、共识评量技术 52

八、消费者产品设计模式 53

九、创造的环境与人/环境的互动 54

第五节 创造力评量的优势与劣势 55

第六节 前瞻与展望 57

第4章 创造力在社会中的角色&黄晓岚 59

第一节 角色的定义 60

第二节 创造力的价值 61

第三节 创造力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62

第四节 根基于不同观点的二分法 64

第五节 创造力的角色是进步 65

第六节 创造力的角色是表达 67

第七节 创造力、社会、智慧与更一步可能性 70

第二篇 多样观点 73

第五章 认知与创造力&蔡淑君 75

第一节 生产探索模式理论架构 76

第二节 聚敛思考法 77

第三节 创造力的形态与层级 78

第四节 具体的记忆提取与一般资讯记忆提取 79

第五节 概念结合 83

第六节 类比 86

第七节 问题公式化 88

第八节 文化、语言与概念 89

第九节 其他历程与进展的途径 91

第6章 人格特质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人格的本质与培养&蔡淑君 93

第一节 人格与创造力的定义 94

第二节 人格与创意的作用模式 94

第三节 影响人格的基因与后生因素 96

第四节 大脑对创造力人格的影响 97

第五节 额叶 98

第六节 右脑活动 99

第七节 复杂的神经系统 100

第八节 大脑活动是创造力思考进行的原因或结果? 101

第九节 人格特质对创造力的影响 101

第十节 人格特质的认知特征 101

第十一节 人格特质的社会特征 103

第十二节 人格特质的情意动机特征 104

第十三节 人格特质的临床特征 105

第十四节 结论 106

第7章 视觉艺术家如何创作?&蔡淑君 109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的描述性模式 109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档案个案研究 110

一、艺术创作过程 110

二、艺术家个人历史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112

三、透视画作——X光分析 112

第三节 现实生活个案研究 113

一、艺术创作之觉察/认知与绘画过程 113

二、草图与设计过程:创意发现 116

三、艺术创作与人格 117

四、艺术创作与大脑 118

第四节 作品的平衡 120

第五节 结论 121

第8章 组织创造力:系统方法&蔡淑君 123

第一节 为什么组织创造力这么热门? 123

一、创造力与创新的关联:一些实征性证据 126

第二节 组织创造力模式 126

第三节 个人 128

第四节 创意的工作环境 129

一、民族文化 130

二、外部环境 132

三、组织文化 133

四、组织结构 134

五、气氛 135

六、实体空间 136

第五节 历程 137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法 138

二、deBono思考技法 139

三、肯定式探寻 140

四、设计思考 141

五、分合法 141

六、萃思法 142

七、创造力思虑:未来的方向 142

第六节 领导者 143

第七节 结论 145

第9章 杰出人士的创造力&蔡淑君 147

第一节 创造力天才 148

一、种类 148

二、相关事项 150

三、等级 153

第二节 其它方面的天才? 157

一、运动员 158

二、表演家 158

三、领导者 159

第10章 生活中的创造力一生活的历程与方式:四项关键问题&蔡淑君 161

第一节 生活创造力的定义 162

一、一般的品质就能帮助我们生存 162

二、实际操作:生涯创造力量表 163

三、一种创造力还是很多种? 164

四、与一般智商的关系 165

五、以生活创造力为全面依变项的重要性 166

六、总结 167

第二节 生活创造力和健康 168

一、创造力、艺术、和健康 168

二、表达性写作范例 168

三、创造力是双极性群谱型疾病的「补偿性优势」 170

四、有弹性的创意处理方式 172

五、总结 174

第三节 知与创造力的替代方法 175

一、直觉与顿悟 175

二、策画与艺术风格的创造力途径 175

三、直觉与顿悟追踪—精神作用模式 176

四、引自混沌理论的模式:顿悟时刻 177

五、创造力的意识状态 178

六、总结 180

第四节 创造力常态与顺从性 180

一、扩大可接受的常态范围 180

二、社会对于创造力的支持 181

三、顺从性的代价 183

四、迈向更高的目标 184

五、总结 184

第五节 结论 184

第11章 创造力认知的神经生理学基础&胡翠茵 187

第一节 定义及测量创造力 188

第二节 创意和脑半球功能不对称 190

第三节 解除抑制假说和额叶的角色11- 193

第四节 创造力和精神疾病 195

第五节 创造力的遗传学和进化论基础 196

第六节 结论 199

第12章 创造力的发展观点&胡翠茵 201

第一节 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观点 201

一、阶段理论 202

二、着重连续发展的理论 203

第二节 创造力中重要的发展历程 204

一、认知历程 204

二、情感历程 205

三、游戏历程和创造力 206

四、其他发展相关的影响 208

第三节 加强儿童的创造力 209

第四节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之一为增进扮演游戏的技能 209

一、阻碍创造力的因素 211

第四节 结论 213

第13章 教育的创造力&胡翠茵 215

第一节 创造力与教育的简要关系回顾 217

第二节 教育现场的创造力 218

第三节 创造力的当代思维 221

一、个人导向模式 223

二、历程导向模式 223

三、产品导向模式 224

第四节 将当代思维带入教育 224

第五节 教育创造力:一个研究议题 227

一、定义创造力并将其带进教室、带给儿童 227

二、让运用创造力成为学术发展的核心因素 227

三、证明运用、加强及鼓励创造力方法的成效 228

第六节 结论 228

第14章 由跨文化的观点看创造力&胡翠茵 229

第一节 不同文化对创造力的概念 230

一、定义性的特征 231

第二节 相关的特性 232

一、产品导向vs.历程导向 232

二、性别差异 232

三、个体或集体的形式 233

四、领域 233

五、创造力的大C及小c 233

六、创意人物的特质 234

第三节 文化影响创造力的多寡 235

第四节 文化「完形」 238

第五节 多元文化经验 239

第六节 结论 240

第15章 创造力的演化论&胡翠茵 241

第一节 人类创造力的起源 242

一、人类创造力的最早证据:巧人 242

二、大脑更大、更具适应性的直立人 242

三、人类创造力起源的可能解释 243

第二节 超过百万年的创意停滞 244

一、大脑容量的二次增加 244

第三节 现代人类的创意脑 245

一、认知上的解释 246

二、多层心智及解剖学和行为现代化的推延的回顾 249

三、「近期的」创意突破 250

第四节 创造力与文化的演进 250

一、达尔文历程的创意文化演变 250

二、创意想法如何演化的非达尔文理论 252

第五节 创造力为何演化? 253

一、创造力作为演化的拱肩 253

二、团体的凝聚力 254

三、性别天择 254

四、创造力的非生理解释 255

第六节 结论 256

第16章 功能性创造力—「产品」与有效创新的发生&胡翠茵 259

第一节 焦点的转移 260

第二节 被忽略的P 261

第三节 功能性创造力产品的重要性 262

一、功能性创意产品从何而来? 263

第四节 作为功能性创造力基础的既存知识 265

第五节 实用性创新的「达尔文」与「非达尔文」产生模式 267

第六节 功能性创造力的产生历程 268

第七节 功能性创造力的教学法 272

第三篇 当代重要议题 275

第17章 创造力是领域特定性的吗?&张芝萱 277

第一节 领域特定性与领域普遍性的立论与证据 280

第二节 领域特定性的论据 280

第三节 创造力领域普遍性的证据 288

第四节 兼容领域特定性与领域普遍性元素的阶层模式 293

第18章 创造力与动机之关联&张芝萱 295

第一节 两种调查的基本形式 296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对创造力的实征性调查 297

第三节 所提认知为基础的机制 299

第四节 情感与个别差异之角色 303

第五节 水压模式或附加效果? 304

第六节 冲突的观点 306

第七节 近期调查的样本 307

一、接下来往哪里前进? 309

第19章 个体与团体创造力&张芝萱 313

第一节 科学解释 313

第二节 机械作用和浮现 315

第三节 协同浮现的特征 320

一、不可预测性 320

二、非化约至组成元件模式 320

三、互为主体性的过程 321

四、组成元素的创造力 322

五、解释成本 322

第四节 浮现新颖的类型 323

一、类型一:新奇的产品 324

二、类型二:协同浮现 324

三、类型三:历史的浮现 325

第五节 先存结构新颖比率 325

第六节 结论 326

第20章 创造力与心理疾病&张芝萱 327

第一节 概念与方法论的议题 328

一、个案研究的黑暗艺术 328

二、领域特定性的刻板印象 329

三、心理健康或疾病的作用为何 331

四、条件概率与反向的谬误 332

第二节 研究回顾 334

一、创造性人物研究 334

二、心理疾病人物研究 336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337

一、亚临床光谱模型 337

第四节 临床样本 337

一、创造力的程度 338

二、量化的总结 338

第五节 结论 339

第21章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张芝萱 341

第一节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341

一、什么是智力 341

二、基因影响智力 341

三、智力在经济生产中的角色作用 343

四、环境影响智力 344

五、学者症候群的特殊案例:智能的反常现象 345

六、什么是创造力 346

七、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尚缺乏共识 347

八、人格的角色作用 348

九、创造力与智力:大脑活动的研究 349

十、创造力与智力的区别 350

十一、创造力的附加价值 351

十二、创造力概念未来首重面 352

第22章 扩散性思考、创造力与构思&黄晓岚 353

第一节 构思为历程,想法为产品 354

第二节 简要历史 356

第三节 智力结构 357

第四节 陶伦斯创造思考测验 358

第五节 年幼孩子的思考模式 360

第六节 DT实施的革新 361

第七节 想法的评价 363

第八节 心理计量议题 364

第九节 构思过程智库 367

第十节 领域与特殊族群 369

第十一节 创造力的标准 371

第十二节 构思的增强 372

第十三节 对DT的影响 374

第十四节 家庭背景 374

第十五节 健康 375

第十六节 DT与情感 376

第十七节 生物学 377

第十八节 大麻、酒精与利他能 379

第十九节 文化与多元文化经验 379

第二十节 结论 380

第23章 教室里的创造力&黄晓岚 383

第一节 创造力作为课程目标 383

一、创造力与课程:重要却分流 384

二、教育政策的新趋势? 385

第二节 教室内的创造力阻碍 386

一、聚敛性教学的实施 386

二、创造力的错误态度与信念 390

三、教室内的动机讯息 392

四、学生的自我信念 393

第三节 未来方向 394

第四篇 总结 397

第24章 创造力明显与不明显的束缚&黄晓岚 399

第一节 定义上的束缚 399

一、定义 399

第二节 创造力的场所束缚 401

一、个人 401

二、历程 402

三、产品 403

第三节 创造力的时间束缚 405

一、长期时间 405

二、生命时间 405

第四节 创造力的情境脉络? 406

第五节 束缚创造力的负面机制 408

第六节 创造力的内在束缚 410

第七节 创造力的资源束缚 412

第八节 创造力的任务束缚 413

第九节 结论 413

参考资料 414

索引 4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