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华北学华北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丛书  《畿辅通志》暨《河北通志稿》研究
华北学华北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丛书  《畿辅通志》暨《河北通志稿》研究

华北学华北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丛书 《畿辅通志》暨《河北通志稿》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志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41367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前河北省四部旧通志:康熙《畿辅通志》、雍正《畿辅通志》、光绪《畿辅通志》和民国《河北通志稿》分别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四部旧通志空间范围基本含盖今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全省,有的还涉及到今辽宁、河南和内蒙一些市县,时间跨度上下五千年。全书辟为五大部分,即上述各书,各自为一个部分,最后一个部分为结论。对每一部旧通志研究依次为:纂修背景,编纂过程,主要纂修者介绍,空间范围,时间断限,采用版本以及对该通志研究等几个方面。重点是在后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又分为“总的评论”和“分篇研究”两部分:“总的评论”是对该志的总评价,主要对其体例内容、篇章结构得失等方面的评价。“分篇研究”是对该志按其篇目顺序逐篇的评价,首先指出各篇叙事方法及其编纂特点,然后列举诸例,以论其内容等方面优劣得失。本书考证很多,著者在查阅大量第一手材料基础上,指出了某些条目存在的讹误和问题,认真做到了正本清源。本书于各篇内,大多援引其前志或后志相对应之文字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可知其编纂水平之高下。
《华北学华北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丛书 《畿辅通志》暨《河北通志稿》研究》目录

第一章 康熙《畿辅通志》研究 1

一、康熙《畿辅通志》(以下简称《康熙志》)编修背景及其编纂过程 1

二、《康熙志》编修人员 2

三、《康熙志》空间范围和时间断限 3

四、本书所用版本 4

五、《康熙志》研究 4

(一)总的评论 4

(二)分篇研究 7

图卷一 7

京师 卷一 7

星野祥异附 卷一 8

建置沿革 卷二 9

疆域形势 卷三 10

山川关津桥梁附 卷四 11

城池 卷五 12

学校书院附 卷六 12

兵制附驻防 卷七 13

公署寺院附 卷八 15

祠祀寺观附 卷九 16

古迹陵墓附 卷十 18

户口盐引附 卷十一 18

田赋 卷十二 19

风俗物产附 卷十三 19

帝后 卷十四 20

封建 卷十五 21

职官 卷十六 22

选举 卷十七 22

名宦 卷十八至十九 24

流寓 卷二十 25

人物 卷二十一至三十五 26

艺文 卷三十六至四十五 33

杂志 卷四十六 37

第二章 雍正《畿辅通志》研究 39

一、雍正《畿辅通志》(以下简称《雍正志》)编修背景及其编纂过程 39

二、《雍正志》编修人员 40

三、《雍正志》空间范围和时间断限 41

四、本书所用版本 42

五、《雍正志》研究 43

(一)总的评论 43

(二)分篇研究 44

诏谕 卷一至六 44

宸章 卷七至十 49

京师 卷十一 50

星野 卷十二 52

建置沿革 卷十三至十四 55

形胜疆域 卷十五至十六 55

山川 卷十七至二十四 56

城池 卷二十五 58

公署 卷二十六至二十七 59

学校 卷二十八至二十九 60

户口 卷三十至三十一 63

田赋 卷三十二至三十三 65

仓厫 卷三十四至三十五 66

盐政 卷三十六至三十七 66

兵制 卷三十八至三十九 69

关津 卷四十至四十二 70

驿站铺司附 卷四十三至四十四 71

河渠 卷四十五 72

水利营田 卷四十六至四十七 73

陵墓 卷四十八 74

祠祀寺观附 卷四十九至五十二 75

古迹 卷五十三至五十四 76

风俗 卷五十五 78

土产 卷五十六至五十七 79

封爵 卷五十八 80

职官 卷五十九至六十 80

选举 卷六十一至六十六 83

名宦 卷六十七至七十 84

人物 卷七十一至九十 87

艺文 卷九十一至一百二十 93

第三章 光绪《畿辅通志》研究 109

一、光绪《畿辅通志》(以下简称《光绪志》)编修背景及其编纂过程 109

二、《光绪志》编修人员 111

三、《光绪志》空间范围和时间断限 113

(一)空间范围 113

(二)时间断限 114

四、本书所用版本 115

五、《光绪志》研究 115

(一)总体评论 115

(二)分篇研究 118

诏谕 卷一至七 119

宸章 卷八至十一 126

京师 卷十二至十三 133

陵寝 卷十四 138

行宫 卷十五 139

府厅州县沿革 卷十六至二十 140

封建 卷二十一至二十四 143

职官 卷二十五至三十二 147

选举 卷三十三至四十五 150

疆域图说 卷四十六至五十五 156

晷度 星野 卷五十六 157

山川 卷五十七至六十六 159

关隘 卷六十七至七十 162

风俗 卷七十一 165

方言 卷七十二 167

物产 卷七十三至七十四 169

水道 卷七十五至八十一 170

治河说 卷八十二至八十五 172

堤闸 卷八十六至八十七 173

津梁 卷八十八至八十九 175

水利营田 卷九十至九十一 175

海防略·图说 卷九十二 176

海防略·附:通商事宜 卷九十三 178

田赋 卷九十四 181

旗租 卷九十五 183

户口 卷九十六 183

禄饷 卷九十七至九十九 186

盐法 卷一百至一百○一 189

钱币 卷一百○二 190

仓储 卷一百○三至一百○四 191

漕运 卷一百○五至一百○六 192

榷税 卷一百○七 194

恤政 卷一百○八至一百一十 195

祀典 卷一百一十一至一百一十三 197

学校 卷一百一十四至一百一十七 199

庆典 卷一百一十八 200

兵制 卷一百一十九至一百二十五 201

铨选 卷一百二十六 206

刑律附处分则例 卷一百二十七 207

城池 卷一百二十八至一百二十九 208

公署 卷一百三十 208

前事 卷一百三十一至一百三十二 209

艺文 卷一百三十三至一百三十七 211

金石 卷一百三十八至一百五十三 213

古迹 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八十二 216

宦绩 卷一百八十三至一百九十二 223

列传 卷一百九十三至二百四十三 225

流寓 卷二百四十四 228

列女 卷二百四十五至二百八十六 229

杂传 卷二百八十七至二百九十七 231

《光绪志·叙传》卷三百 234

第四章 民国《河北通志稿》研究 237

一、民国《河北通志稿》(以下简称《通志稿》)纂修背景及其编纂过程 237

二、《通志稿》编修人员 240

三、《通志稿》空间范围和时间断限 243

(一)空间范围 243

(二)时间断限 244

四、本书所用版本 244

五、《通志稿》研究 245

(一)总的评论 245

(二)分篇研究 248

《通志稿·地理志》 248

沿革 248

气候 252

地质 254

水道 257

关隘考 259

古迹 260

封爵 265

《通志稿·经政志》 266

官制(职官表) 266

赋税 268

制用 274

恤政 274

交通(志料) 275

交涉 276

通商 277

警察志料 278

教育 279

水利 280

《通志稿·民事志》 281

谣俗 281

礼俗 282

方言 282

《通志稿·食货志》 284

农工商矿渔 284

盐务 285

物产 286

矿产 288

《通志稿·文献志》 291

爵谥表 291

宦绩 292

元列传 293

明列传 294

艺文 294

金石 295

旧志源流 296

附录 297

第五章 结论 301

一、对清代三部《畿辅通志》的结论 301

二、对民国《河北通志稿》的结论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5

后记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