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震后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简明指南
震后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简明指南

震后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简明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忠信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4335069
  • 页数:19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对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初步架构出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体系,按设计步骤系统阐述泥石流的参数厘定、防治方案、工程措施与结构设计,并归纳震后泥石流的特点与防治经验。共分泥石流参数计算、震区泥石流特点、工程防治原则、拦砂坝设计、排导槽设计、其他工程设计、其他设计问题等7部分及附录。作为简明的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技术指南,可供具体从事泥石流治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震后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简明指南》目录

0 绪论 1

1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与松散固体物源厘定 3

1.1 容重与流体性质 3

1.1.1 容重 3

1.1.2 流体性质 5

1.2 松散固体物源与堆积范围 7

1.2.1 松散固体物源动储量 7

1.2.1.1 崩滑物源 8

1.2.1.2 坡面侵蚀物源 9

1.2.1.3 沟床揭底物源 10

1.2.1.4 动态估算 10

1.2.2 沟道冲刷起动粒径 11

1.2.3 松散固体物源量的变化趋势预测 12

1.2.4 堆积范围 13

1.3 流速 14

1.3.1 稀性泥石流流速 14

1.3.1.1 建议公式 14

1.3.1.2 公式的讨论与修正 17

1.3.1.3 排导槽糙率 19

1.3.1.4 加糙措施及其糙率计算 21

1.3.2 黏性泥石流流速 23

1.3.2.1 推荐公式 23

1.3.2.2 通用公式 25

1.3.2.3 排导槽黏性泥石流流速 27

1.3.3 理论公式 28

1.4 峰值流量 29

1.4.1 泥石流峰值流量QC 30

1.4.1.1 公式 30

1.4.1.2 堵塞系数 31

1.4.2 设计暴雨清水流量 32

1.4.2.1 推理公式 32

1.4.2.2 西南小流域公式 33

1.5 据弯道泥痕计算流速、流量 35

1.6 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 37

1.7 泥石流冲击参数 38

1.7.1 泥石流流体冲压力 39

1.7.2 巨石冲击力 39

1.7.3 泥石流总冲击力 41

1.7.4 泥石流冲起高度与爬高 42

2 地震区泥石流特点与对策 44

2.1 震区松散固体物源特点 44

2.2 泥石流沟数量变化与判别 46

2.2.1 泥石流沟数量增多 46

2.2.2 泥石流沟的判别 46

2.2.2.1 汶川震区法 47

2.2.2.2 成昆铁路法 47

2.3 泥石流暴发频率、性质与规模的变化 51

2.3.1 泥石流暴发频率增大 51

2.3.2 泥石流容重多有增加 54

2.3.3 泥石流峰值流量增大 55

2.3.4 泥石流规模普遍增大 56

3 震后泥石流工程防治的主要原则与问题 57

3.1 全流域统筹综合防治泥石流 57

3.2 泥石流治理工程类型 59

3.3 单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原则与规模 60

3.3.1 单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总体方案 60

3.3.2 设防标准和拦排泥石流固体物质总体规模 61

3.3.3 固体物质拦与排的分配比例 62

3.4 主-支沟泥石流关联问题 63

3.5 堰塞体溃决与利用问题 64

3.6 堵河判别问题 66

3.6.1 既有公式 66

3.6.2 建议公式 68

3.6.3 溃坝流量 70

4 泥石流拦沙工程设计 71

4.1 拦沙工程类型 72

4.2 坝位与坝数 73

4.3 实体坝结构设计 75

4.3.1 坝体设计 76

4.3.1.1 坝体材质 76

4.3.1.2 截面设计 77

4.3.1.3 坝下冲刷深度计算 78

4.3.2 坝基 80

4.3.2.1 扩大基础 81

4.3.2.2 桩基础 82

4.3.3 坝肩及沉降缝 83

4.3.4 溢流口与排水孔 85

4.3.4.1 溢流口 85

4.3.4.2 排水孔 88

4.3.5 坝的荷载组合与稳定性检算 89

4.3.5.1 计算工况与荷载组合问题 89

4.3.5.2 垂直力系与计算的建议 91

4.3.5.3 水平力系与计算的建议 92

4.3.5.4 荷载组合及其计算的汇总 99

4.3.5.5 地震力 100

4.3.5.6 检算公式 100

4.3.5.7 抗滑检算与结构调整算例 101

4.3.6 坝的应力检算 103

4.3.7 坝体强度检算 105

4.3.8 坝下消能防冲工程 107

4.3.9 坝下护坦设计 108

4.3.9.1 结构设计 108

4.3.9.2 落石坠击与铺石防冲 110

4.4 透过性坝结构设计 111

4.4.1 缝隙坝 111

4.4.1.1 结构设计 111

4.4.1.2 结构检算 114

4.4.2 柔性网格坝 115

4.5 桩林坝与拱承坝 116

4.6 泥石流柔性防护栅栏 118

4.7 坝的优化设计 120

5 泥石流排导槽设计 122

5.1 平、纵、断面设计 122

5.1.1 平面 122

5.1.2 纵面 123

5.1.3 断面 126

5.1.3.1 结构形式 126

5.1.3.2 迭代修改断面 128

5.1.3.3 槽底宽度的经验值 129

5.1.4 特殊段的处理 130

5.2 排导槽结构设计 131

5.2.1 边墙 131

5.2.2 凹岸加高 131

5.2.3 槽底 133

5.2.3.1 排导槽类型 133

5.2.3.2 容许流速 136

5.2.3.3 冲刷深度 137

5.3 V形槽 138

5.4 过流能力问题 140

5.5 石笼 141

6 其他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 142

6.1 固坡工程 142

6.2 水沙分流与引水冲沙 143

6.2.1 分水隧洞 144

6.2.2 其他控水工程 145

6.3 导流-防护堤 146

6.3.1 一般设计原则 146

6.3.2 圬工堤结构 147

6.3.3 土堤及护面 148

6.3.4 埋深及防冲 149

6.3.4.1 埋深与冲刷计算 149

6.3.4.2 基础防冲措施 151

6.3.5 震区防护堤经验教训 152

6.4 潜槛群(肋槛与潜坝) 153

6.5 停淤场 154

6.5.1 总体设计 155

6.5.2 拦淤堤结构 156

6.6 泥石流渡槽 158

6.6.1 渡槽形式 158

6.6.2 渡槽结构参数 159

6.6.3 跨线渡槽 160

6.7 生物工程 161

7 震后泥石流防治工程其他设计问题 163

7.1 坝的渗透破坏问题 163

7.2 跨沟桥涵问题 164

7.2.1 小桥涵设计原则 165

7.2.2 桥涵顶入法施工 165

7.2.3 桥墩台基础冲刷计算 166

7.3 施工运输、弃渣处置与通道恢复问题 168

7.3.1 施工运输 168

7.3.2 弃渣处置 169

7.3.3 恢复坝区通道 170

7.4 清库、堤坝加高与维护问题 171

7.4.1 清库和加高堤坝 171

7.4.2 堤坝维护 172

附录1 堰塞体体积计算 174

附1.1 泥石流堆积体三角形堵河 175

附1.2 滑坡堆积体梯形堵河 176

附录2 滑坡坝溢流溃坝坝址峰值流量计算 178

附2.1 选择计算公式和参数的原则 178

附2.2 选用的计算公式 179

附录3 输水隧洞水力计算 181

附3.1 临界值 181

附3.2 其他特征值 182

附录4 渗透变形判别公式 183

附录5 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的一般要求 184

附5.1 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工作 184

附5.2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 185

参考文献 187

附件 《震后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概要》勘误表 1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