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ORACLE数据高可用之路
ORACLE数据高可用之路

ORACLE数据高可用之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代平,吴丽娟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21261879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ORACLE数据库在数据保障领域的专门著作,内容涉及ORACLE数据库在高可用和高负荷应用场景下的一系列技术处理,包括ORACLE在数据库、实例两个方面的扩展和冗余方案:通过备用数据库实现远程数据同步,保障数据安全;通过备用数据库的读写扩展备用数据库的应用价值;通过数据库集群实现数据访问的高可用性;通过集群和备用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实现目前业界最高程度的数据保障和数据可用性。
《ORACLE数据高可用之路》目录
标签:可用 数据

第1章 Data Guard技术概要 1

1.1 什么是Data Guard 1

1.2 Data Guard的主要功能 1

1.3 Data Guard进程结构与环境 2

1.4 数据变更与备用方式 3

1.4.1 物理备用数据库 3

1.4.2 逻辑备用数据库 4

1.4.3 两种备用方式的比较 5

1.5 Active Data Guard功能 6

1.6 角色转换与故障切换 7

1.7 Data Guard的其他特性 8

1.8 Data Guard的技术优势 9

1.9 和远程镜像方案的比较 10

第2章 基于事务日志的数据恢复技术 12

2.1 事务处理与联机日志 12

2.2 归档日志与运行模式 13

2.3 事务日志用于数据恢复的核心机制 14

2.4 Oracle数据库介质恢复框架 15

2.5 完全数据恢复的黄金法则 17

第3章 重做数据与日志挖掘 19

3.1 Oracle日志挖掘介绍 19

3.1.1 LogMiner的配置框架 19

3.1.2 LogMiner的用户接口 20

3.1.3 补充日志Supplemental Logging 21

3.2 确定LogMiner字典 23

3.3 建立日志文件列表 24

3.4 启动LogMiner日志挖掘 26

3.5 查看日志挖掘的结果 27

3.6 控制事务输出 29

3.7 LogMiner会话及其步骤 31

3.8 日志挖据典型案例 34

案例1 挖掘已提交的事务 34

案例2 限定重做数据的范围 34

案例3 跟踪特定用户的数据处理 37

案例4 统计特定表上的用户访问 37

3.9 日志挖掘不支持的数据类型 38

第4章 Data Guard中的进程架构 39

4.1 DG环境的进程架构概述 39

4.2 备用数据库的实现框架 40

4.3 日志传输服务 42

4.3.1 异步日志传输(ASYNC) 42

4.3.2 同步日志传输(SYNC) 42

4.3.3 日志间隔(Gap)的自动处理 43

4.4 事务日志的应用服务 44

4.4.1 Redo应用 44

4.4.2 SQL应用 44

第5章 构建物理备用数据库 47

5.1 主数据库的准备 47

5.1.1 检查并设置数据库 47

5.1.2 设置必要的主数据库参数 49

5.2 备用数据库控制文件 51

5.3 构造备用数据库运行环境 54

5.4 启动日志传输和应用服务 58

5.4.1 主数据库端启动日志传输 58

5.4.2 备用端启动Redo应用 58

5.4.3 数据更新测试 60

5.5 DG后续配置的考虑 62

第6章 构建逻辑备用数据库 63

6.1 对主数据库的检查 63

6.1.1 检查不支持的模式 63

6.1.2 检查不支持的用户表 64

6.1.3 检查存在唯一性问题的表 66

6.2 准备物理备用数据库 68

6.2.1 主备用数据库参数的准备 69

6.2.2 物理存储的准备 70

6.2.3 备用实例的启动与还原 73

6.2.4 同步物理备用数据库 79

6.3 激活逻辑备用数据库 79

6.3.1 构建LogMiner字典 80

6.3.2 Standby类型的转换 80

6.3.3 重置新的Incarnation 82

6.3.4 启动SQL Apply 84

第7章 日志传输与应用服务 88

7.1 配置日志传输服务 88

7.2 重做数据的接收 89

7.3 备用端的日志应用 92

7.4 日志间隔的手工处理 94

7.5 数据保护模式 96

7.5.1 最大保护模式(Maximum Protection) 96

7.5.2 最高可用性保护(Maximum Availability) 96

7.5.3 最高性能保护(Maximum Performance) 97

7.5.4 保护模式的实施与转换 97

7.6 监控物理备用数据库 101

7.6.1 进程名称及其状态 101

7.6.2 物理备用端的应用进展 102

7.6.3 重要的相关视图 103

7.7 重新创建物理备用控制文件 103

第8章 逻辑备用数据库的管理 105

8.1 逻辑备用的状态 105

8.2 SQL Apply的内部设置 106

8.2.1 挖掘服务的调整 108

8.2.2 应用服务的调整 110

8.2.3 LCR缓存的调整 110

8.3 控制逻辑备用维护的数据集 111

8.3.1 设置备用数据库的防护 111

8.3.2 逻辑备用不支持的数据集 112

8.3.3 自定义逻辑备用维护的数据集 114

8.4 判断逻辑备用不维护的表 116

8.5 逻辑备用故障排除实例 120

第9章 物理备用数据库的新特性 125

9.1 物理备用的只读模式 125

9.2 物理备用的读/写模式 126

9.2.1 打开前的条件准备 126

9.2.2 激活物理备用库 128

9.2.3 返回到物理备用状态 129

9.2.4 处理主库的日志中断 131

9.3 快照备用数据库 138

9.4 Active Data Guard 141

9.4.1 备用数据库的读与写 141

9.4.2 实现活动备用数据库 141

9.4.3 活动备用数据库应用 143

第10章 角色切换与故障转移 145

10.1 角色切换与故障转移技术概要 145

10.1.1 角色切换(Switch Over) 145

10.1.2 故障转移(Fail Over) 145

10.1.3 角色切换注意事项 146

10.2 故障转移与数据损失 147

10.3 数据库闪回与Data Guard 147

10.4 闪回日志导致的数据库故障 148

10.5 角色切换前的准备工作 151

10.5.1 检查日志传输 151

10.5.2 检查备用端的日志应用 152

10.5.3 检查会话和后台作业 153

10.6 物理备用与主数据库的角色切换 155

10.6.1 网络配置与角色参数 155

10.6.2 主数据库中的工作 155

10.6.3 物理备用数据库中的工作 160

10.6.4 主数据库与物理备用SWITCHOVER小结 162

10.7 逻辑备用与主数据库的角色切换 164

10.7.1 准备切换阶段 164

10.7.2 执行角色切换 166

10.7.3 主数据库与逻辑备用数据库SWITCHOVER小结 168

10.8 故障转移至备用数据库 169

10.8.1 备用数据库的选择和处理 169

10.8.2 转移至物理备用数据库 170

10.8.3 转移至逻辑备用数据库 174

10.8.4 原有主数据库的再利用 181

第11章 Data Guard的主要参数、视图与管理指令 189

11.1 初始化参数及其设置 189

11.1.1 Data Guard主要参数 189

11.1.2 参数LOG_ARCHIVE_DEST_n 190

11.1.3 参数LOG_ARCHIVE_TRACE 191

11.2 Data Guard视图 192

11.3 Data Guard的管理指令 193

11.3.1 管理数据库 193

11.3.2 管理实例 195

11.3.3 管理会话 196

11.3.4 常用指令流程图 196

11.4 PL/SQL程序包 198

11.4.1 DBMS_LOGMNR程序包 199

11.4.2 DBMS_LOGMNR_D程序包 200

11.4.3 DBMS_LOGSTDBY程序包 200

第12章 RMAN备份与恢复技术 203

12.1 熟悉RMAN环境 203

12.1.1 RMAN环境的构成 203

12.1.2 目标数据库的配置 206

12.1.3 目录数据库的配置 206

12.1.4 配置RMAN执行环境 209

12.1.5 配置备份通道与存储 213

12.1.6 磁带通道的磁盘模拟 215

12.2 RMAN备份的主要形式 217

12.2.1 RMAN备份的优点 217

12.2.2 备份目标和备份结果 218

12.2.3 执行RMAN备份BACKUP 218

12.2.4 Plus Archivelog解析 220

12.3 执行RMAN增量备份 225

12.3.1 启动块改变跟踪 225

12.3.2 增量备份的类别 226

12.3.3 基于SCN的增量备份 227

12.4 RMAN备份的其他选项 227

12.4.1 Backup指令的其他选项 227

12.4.2 限定RMAN备份的过程 229

12.5 管理RMAN的备份结果 229

12.5.1 查看备份结果LIST 230

12.5.2 关于备份的报告 234

12.5.3 备份的状态与交叉检验 236

12.5.4 在RMAN中注册备份 237

第13章 RMAN与Data Guard 239

13.1 RMAN复制与备用数据库 239

13.1.1 复制的必要准备 239

13.1.2 为物理备用而复制 240

13.2 Data Guard环境中的RMAN配置 245

13.2.1 唯一性标识DB_UNIQUE_NAME 245

13.2.2 为主备库配置RMAN 247

13.3 卸载备份至备用数据库 250

13.3.1 RMAN备份的数据库相关性 250

13.3.2 使用备用端备份恢复主数据库 254

13.3.3 使用备用端数据文件恢复主数据库 260

第14章 闪回数据库与Data Guard 264

14.1 数据库闪回功能 264

14.1.1 闪回日志与数据库闪回 264

14.1.2 还原点和闪回窗口 265

14.2 配置数据库闪回和还原点 267

14.2.1 闪回和保证还原点的条件 267

14.2.2 启动数据库闪回功能 267

14.3 闪回恢复区的维护 271

14.3.1 闪回恢复区的删除规则 271

14.3.2 监控与管理闪回恢复区 272

14.4 闪回数据归档 273

14.5 数据库闪回与数据恢复 274

14.5.1 当前演化路径下的闪回 276

14.5.2 闪回到Incarnation演化分支 278

14.6 数据库闪回在Data Guard中的应用 280

14.6.1 基于保证还原点的应用 281

14.6.2 使用快照备用数据库 284

第15章 集群数据库系统RAC 289

15.1 RAC体系结构 289

15.1.1 RAC总体框架图 290

15.1.2 共享存储部分 291

15.1.3 集群件(Clusterware) 292

15.1.4 网络访问部分 293

15.2 OCR与Voting Disk 294

15.2.1 集群注册表(OCR) 294

15.2.2 表决磁盘(Voting Disk) 296

15.2.3 本地集群注册表(OLR) 297

15.3 构造Clusterware集群平台 298

15.3.1 主机环境概要 298

15.3.2 ASMLib驱动与ASM磁盘 312

15.3.3 网格基础架构(Grid Infrastructure) 314

15.4 创建RAC集群数据库 317

15.4.1 选择DBMS软件 317

15.4.2 集群数据库的特有设置 319

15.4.3 RAC数据库的形成过程 320

15.5 RAC的缓存融合技术 323

15.5.1 全局资源目录(GRD) 324

15.5.2 GCS和GES 324

15.5.3 RAC后台进程 325

第16章 RAC环境下的Data Guard 326

16.1 RAC主机环境描述 326

16.1.1 基于RAC的Dataguard框架 326

16.1.2 主备数据库及其实例配置 327

16.1.3 建立Dataguard前的基础条件 328

16.2 Primary端RAC数据库的准备 330

16.2.1 检查和调整主数据库的运行 330

16.2.2 备份主数据库 331

16.2.3 主数据库端的网络配置 333

16.2.4 主数据库端的参数调整 335

16.3 Standby端RAC数据库的准备 335

16.3.1 准备备用数据库实例 336

16.3.2 还原并启动备用数据库 339

16.3.3 创建备用重做日志 341

16.3.4 向集群中注册RAC备用数据库 342

16.4 启动备用实例的托管恢复 343

16.4.1 检查日志传输 343

16.4.2 启动日志应用 344

16.5 RAC备用数据库的应用 346

16.5.1 RAC备用冷集群 346

16.5.2 RAC活动备用数据库 346

第17章 由ASM到RAC+DG的高可用之路 348

17.1 GI独立服务器基础架构及其ASM数据库 348

17.1.1 安装独立服务器网格基础架构 349

17.1.2 安装配置DBMS软件和数据库 360

17.1.3 迁移数据库至ASM存储 361

17.2 Data Guard及其备用数据库诞生记 367

17.2.1 创建物理备用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367

17.2.2 创建逻辑备用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380

17.3 RAC集群数据库的构造过程 388

17.3.1 单节点GI for Cluster的安装和配置 388

17.3.2 Oracle数据库软件的安装 398

17.3.3 创建集群数据库 399

17.3.4 向OCR注册集群数据库 406

17.3.5 扩展集群至新节点 414

17.3.6 删除集群中的节点 425

17.4 典型的RAC+Data Guard高可用环境MAA 430

17.4.1 RAC主数据库端环境描述 430

17.4.2 为创建备用数据库做准备 433

17.4.3 启动备用端实例 436

17.4.4 在备用端还原数据库 440

17.4.5 启动托管恢复 444

17.4.6 主备用角色切换 445

参考文献 4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