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晓耕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2118942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兼具宏观与微观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通过宏观上的体例创新,从总体上揭示了中国法律思想史产生、形成、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同时注重微观上的内容改革,力图将历代思想家有关法律问题的思考拉回到现实中予以解说,从而实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学术追求。
《中国法律思想史》目录

导论 1

一、什么是中国法律思想史? 1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2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基本特质 5

四、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7

五、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学习方法 9

第一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萌芽:三代时期的法律思想 11

第一节 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与法律思想的孕育 12

一、中国早期文明的基本样貌 12

二、中国早期法律的产生与法律思想的孕育 15

第二节 夏商神权法思想的张扬 18

一、天罚 20

二、神判 21

第三节 西周人文主义法律思想的抬头 23

一、以德配天 23

二、明德慎罚 26

三、“亲亲”、“尊尊”的礼治思想 30

第二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37

第一节 春秋战国与诸子百家的崛起 38

一、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 38

二、诸子百家的崛起与法律思想的奠基 38

第二节 法律思想的先驱 39

一、管仲:“以法治国”的先声 39

二、子产:“宽猛相济”的方针 42

第三节 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 44

一、孔子:“为政以仁”的治国宏愿 44

二、孟子:“王道仁政”的法律理想 48

三、荀子:“隆礼重法”的现实情怀 52

第四节 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 56

一、商鞅:“缘法而治”的“法治”理念 56

二、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59

第五节 先秦道家与墨家的法律思想 62

一、老子:“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 62

二、庄子:“天道无为”与精神自由 65

三、先秦墨家:“以天为法”的兼爱理想 68

第三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 74

第一节 秦汉帝制的确立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75

一、秦汉帝制的确立 75

二、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76

三、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质 77

第二节 法家独霸时代的秦朝 79

一、秦朝“治国皆有法式”的法家思想 79

二、李斯:“以法为教”的专任刑罚主义 80

第三节 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 81

一、汉初黄老思想的社会背景 81

二、汉初黄老思想的基本法律观 83

三、《黄帝四经》:“先德后刑”的刑德并用思想 84

四、陆贾:遵道与无为 86

五、刘安与《淮南子》:以法束君与罪罚相当 87

第四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代表 89

一、贾谊:礼法结合与慎刑慎杀 89

二、董仲舒:德主刑辅与“春秋决狱” 90

三、刘向:刑德二机与约法省刑 91

四、扬雄:先德后刑与因时变法 92

五、王符:敦德明法与贤良执法 93

六、仲长统:变法改制与德主刑辅 94

第五节 律学思潮的诞生 95

一、秦代“法律答问”的兴起 95

二、汉代法律注释活动的兴盛 96

第六节 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挑战 97

一、“盐铁会议”与《盐铁论》 97

二、王充:明法治国与历史进化观 98

第四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整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102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法律思想的整合 103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形势 103

二、多元法律思想的并进与整合 104

第二节 法家思想的复兴 106

一、曹操:礼刑并用为唯才是举 106

二、诸葛亮:循名责实与德威并举 109

第三节 玄学思想的冲击 112

一、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无为而治”论 112

二、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刑罚批判说 116

第四节 儒家思想的深入 119

一、陈群:崇儒教与复肉刑 119

二、傅玄:礼法并用与保留肉刑 121

三、袁准:修德与定法 124

第五节 律学思潮的进取 126

一、杜预:重礼任法的律令学说 126

二、张斐:以礼率律的法律理论 128

三、刘颂:罪刑法定与恢复肉刑 131

第五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定型: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136

第一节 隋唐帝国的鼎盛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定型 137

一、隋唐帝国的鼎盛局面 137

二、正统法律思想的定型 138

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代表 144

一、王通:王道政治与德刑并用 144

二、陈子昂:安人与复仇 147

三、陆贽:德刑并用与信赏必罚 150

四、韩愈:道统与性三品论 152

五、刘禹锡:推崇法制与轻徭薄赋 155

六、白居易:刑礼道相为用与废肉刑 157

七、柳宗元:礼法统一与天人相分 160

第三节 《唐律疏义》与唐代律学的昌盛 162

一、《唐律疏义》的法律思想 162

二、唐代律学思潮的昌盛 167

第六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成熟: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 172

第一节 宋元社会的裂变与法律思想的成熟 173

一、宋元社会之变 173

二、法思想之成熟 175

第二节 理学的兴起与正统法律思想的成熟 175

一、程颢与程颐:法律的理学根基 176

二、朱熹:天理人欲与德礼刑政 177

三、苏天爵:秉公执法 180

第三节 改革家与功利学派的觉醒 182

一、范仲淹:变法与限权 182

二、欧阳修:宽简行政与经济改革 185

三、李觏:功利主义的理学思想 187

四、王安石与司马光:变法的思想论争 188

五、陈亮与叶适:功利主义的法律思潮 192

第四节 少数民族统治集团法律思想的进步 197

一、辽圣宗:更定法令与贵贱同法 197

二、金世宗:分权协理与严责廉察 198

三、耶律楚材:汉化与立制 200

第七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衰落: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 204

第一节 明清社会的衰变与正统法律思想的衰落 205

一、明清君主专制与思想禁锢的盛行 205

二、理学与反理学思潮的对抗 206

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僵化 208

一、丘濬:德礼政刑与原情定罪 208

二、王守仁:心学、乡约与德刑并用 210

三、康熙:乡党和谐与慎刑恤杀 213

第三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突围 216

一、海瑞:抑强扶弱与人法兼资 216

二、张居正:变法与考成 218

第四节 反理学与启蒙法律思潮的孕育 219

一、李贽:功利、自由与平等 219

二、黄宗羲:民本主义的法律思想 222

三、顾炎武:经世致用与限制君权 224

第八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转换:近代以来的法律思想 227

第一节 地主阶级改革派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228

一、魏源:因时变法与师夷制夷 228

二、张之洞:捍卫伦常与准礼制刑 230

三、早期改良派:君民共主与修改旧律 234

第二节 维新派与变法图强的法律思想 242

一、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立宪思想 242

二、梁启超:社会进化论的立宪思想 246

三、谭嗣同:仁学与平等 254

四、严复:变法与分权 257

第三节 修律派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展开 260

一、沈家本:会通中西的修律思想 260

二、伍廷芳:偏重西方的修律思想 264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法律思潮的兴起与流变 266

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 267

二、章太炎:民主、法治与权力分立 269

三、宋教仁:议会政治与责任内阁制 271

四、陈炯明:联邦主义的宪政思想 272

第五节 民主法律思潮的生长与蜕变 275

一、章士钊:宪法与人权保障 276

二、张君劢:理性政治与宪政主义 278

三、胡适:坚持民主与反对独裁 280

四、罗隆基:人权、法治与宪政 283

五、钱端升:现实主义的宪政观 284

六、梁漱溟:传统主义的法律观 286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287

一、李大钊:自由主义的民主宪政观 287

二、陈独秀:个人主义的国家观 289

三、李达:法律的社会学视野 290

四、日本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292

五、唯物史观与法律社会学的话语表达 2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