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  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
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  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

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 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845922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现代性的视阈下探讨了中国晚清民初的书刊装帧形态的演变过程,既可以当作书刊形态设计的资料史,也可以作为近现代视觉变迁的图像史。同时,现代性的视阈设置了分析的理论维度,使得读者能对中国的视觉现代性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 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写作缘起 1

二、晚清民国书刊形态研究概况及评析 2

三、研究维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5

四、释词 10

五、年代与地点的说明 12

第一章书刊形态的现代性演变 15

第一节书刊结构的现代性演变 15

一、版权页 18

二、目录页 20

三、卷首插图 21

第二节书刊版面的现代性演变:界格、字体、标点、横排 23

一、界格的消失与版面的分割 23

二、字体的丰富 26

三、新式标点的使用 31

四、横排的实践 33

第三节图片的现代性演变 35

一、装饰图案画的使用演变 35

二、封面图片 37

第四节封面设计的现代性演变 47

一、封面字体 48

二、封面构图 52

第五节开本作为一种表述语言 56

第六节书刊形态演变的特征 58

一、书刊形态共性化的演变 58

二、书刊形态的差异性存在 60

小结 62

第二章文化转型及书刊形态的类征 63

第一节文化转型与类型化出版 63

一、文化启蒙运动与通俗出版物的产生 64

二、新文化运动与精英出版 66

三、都市文化与图像出版 74

第二节类型化书刊的类征分析 78

一、类型化出版物的出版差异 78

二、不同类型书刊的形态特征分析 83

三、不同类型书刊形态差异存在的复杂性分析 92

小结 96

第三章生产的组织形态与形态的生产 97

第一节设计的生产组织与人员配置方式 98

一、形态设计共同体的形成 98

二、美术人员的获得方法 109

三、系统和规模化的生产组织 117

第二节绘制与编排的生产组织方式 119

一、绘制的生产组织方式 119

二、编排的生产组织方式 121

第三节技术的利用与限制 124

一、技术的选择与利用 125

二、技术采用的局限性分析 134

小结 141

第四章设计主体的差异对书刊形态的影响 143

第一节设计主体群落的背景分析 143

一、早期书刊设计主体群落 143

二、中期书刊形态设计群落 146

三、都市文化背景下的书刊形态设计人员群落 158

第二节设计主体的知识结构与自我身份的认知 165

一、设计主体的知识结构 165

二、设计主体的自我身份的认知 170

第三节设计主体对图像资源的引进与整合 178

一、早期书刊形态设计对西方图像资源的利用 180

二、中期书刊形态设计对西方图像资源的引入 181

三、后期书刊形态设计对西方图像资源的整合 183

小结 185

第五章形态演进与设计理念的深化 187

第一节对书刊形态设计性质与功能的认识 187

一、形态设计从属性特征的认识 188

二、对形态设计大众性本质的认识 190

第二节对书刊形态设计价值的追求 195

一、从组合到化合——闻一多的设计观 196

二、“神气”与东方蕴味——丰子恺的设计观 200

三、超越与永恒——鲁迅的设计观 202

小结 208

余论 在世界书刊形态坐标中的观照 209

第一节19世纪书刊形态的世界格局及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 209

第二节中国书刊形态对西方和日本形态的借鉴 215

总结 220

附录 223

一、陈之佛书刊形态设计作品(1925年至1936年)一览表 223

二、鲁迅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229

三、陶元庆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243

四、闻一多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55

一、书籍文献(按著者拼音顺序排列) 255

二、主要论文(按著者拼音顺序排列) 264

三、主要杂志期刊 268

四、网络资源及数据库 269

后记 2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