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后设小说)的理论建构与在台发展  以1983-2002年作为观察主轴
(后设小说)的理论建构与在台发展  以1983-2002年作为观察主轴

(后设小说)的理论建构与在台发展 以1983-2002年作为观察主轴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教育研究院主编;黄清顺著
  • 出 版 社: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577484662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
《(后设小说)的理论建构与在台发展 以1983-2002年作为观察主轴》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关键概念的先行引介与本书的诠释策略 8

第二节 书写模式说明 21

第二章 「后设小说」的「名」、「实」问题 25

第一节 「后设小说」的命名缘起 28

第二节 后设小说之「名」——意义的界定与探讨 35

一、何谓「meta-」(后设)?——词根「后设」的哲理义蕴 35

二、何谓「fiction」(小说)?——「小说/虚构」底蕴的深入检视 39

三、何谓「metafiction」(后设小说)?——后设小说的命名旨意 73

第三节 后设小说之「实」——历史的追溯与商兑 81

第三章 「后设小说」之理论背景与属性的探讨 125

第一节 理论背景的探讨之(一)——「后现代性」的课题 129

第二节 理论背景的探讨之(二)——其他美学与文论背景的思考 166

一、剧场理论上,皮蓝德娄「戏中戏」、布莱希特「史诗剧」的启发 166

二、美学理论上,茵加登「读者再创造」、姚斯「接受美学」的运用 176

三、文学理论上,对沙特「作家介入」理论的「改写」与「反讽」 180

第三节 综合属性的分析 182

一、「形式上」叙事方式(小说形式)的突破——由「写什么」,变成「怎么写」 185

二、「气氛上」小说情境的变革——理论化的倾向与游戏及谐拟(Parody)的情调氛围(「大叙事」的扬弃) 188

三、「互动上」小说指涉的省思——创作与解构并行的「复调」思维 193

四、「本体上」小说本质的观照——虚构本质的探讨与符号文化、语言结构牢笼的控诉 196

第四章 台湾「后设小说」的出现与发展(上) 207

第一节 后设小说在台发展的背景因素与相关思考 214

第二节 「后设」在台的前期引介与赓续发展 241

第三节 大叙事的瓦解——释放「后设」在台的中期流行力量 258

一、政治性格方面 261

二、社会情境方面 268

三、思想传承方面 286

第五章 台湾「后设小说」的出现与发展(下) 293

第一节 「后设」在台的巅峰——张大春小说与其后设理念 295

一、就文本内涵而言——呈现颠覆写实精神的思维 307

二、就形式创新而言——提出「类型杂交论」的融合路线之说 309

第二节 「后设」在台的多元繁盛与参差景况 312

一、值得喝采的后设之作 312

二、参差不齐的文本喧腾 322

第三节 「后设」在台的执著音声——平路后设小说的特殊意涵 336

第四节 「后设」在台的渐次零落 346

第六章 「后设小说」的在台困境及其省思 359

第一节 后设小说的沉寂现象和瓶颈问题 361

一、形式的自缚(自陷困境) 370

二、理论的僭越(喧宾夺主) 371

三、公式化的危机(千篇一律) 374

第二节 困境的根源与反思 379

一、对写实主义的大反动——质疑现实的可信度 384

二、后现代主义的极端化——文字游戏的愉悦化 408

三、虚构创作观的恣意性——道德意识的免责性 421

第三节 鉴取小说大师的睿智和巧思 427

第七章 结论 451

徵引文献 459

附录 489

附录一 翻译名称对照表——「作者」部分 491

附录二 翻译名称对照表——「专有名词」、「书籍」部分 494

附录三 本书出现之「后设文本」列表 496

附录四 有关笛福《鲁宾逊漂流记》的「虚构谎言」之问题思考 5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