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家润,王更新,吴中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612557
  • 页数:4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涵盖了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有关内容,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及特征特性,描述了河南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本书介绍了河南小麦栽培管理及其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目录

第一章 小麦生产地位和发展概况 1

第一节 小麦概述 1

第二节 小麦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1

第三节 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2

第二章 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3

第一节 小麦的一生 3

一、小麦的生育时期 3

二、小麦的生育期 4

第二节 小麦的阶段发育 4

一、小麦的生长阶段 4

二、阶段发育 5

三、阶段发育与器官建成的关系 7

四、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7

第三节 河南省小麦生育期间光、热、水的主要特征 8

一、光照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 8

二、热量充足,温度适宜 8

三、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 8

第三章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 10

一、百农AK58(区试代号:矮抗58) 10

二、郑麦366 10

三、豫麦49-198 11

四、周麦18 12

五、周麦22 13

六、西农979 13

七、周麦16 14

八、众麦1号 15

九、偃展4110 16

十、新麦18 16

十一、新麦19 17

十二、郑麦9023 18

十三、许农5号 19

十四、衡观35 20

十五、平安6号 20

十六、04中36 21

十七、洛麦21 22

十八、豫农202 23

十九、新麦208 23

二十、郑育麦9987 24

二十一、洛旱6号 25

二十二、平安3号 26

二十三、漯麦4-168 27

二十四、郑麦9694 27

二十五、豫农949 28

二十六、豫农201 29

二十七、富麦2008 29

二十八、花培5号 30

二十九、金丰3号 31

三十、许科1号 32

三十一、济麦20 33

三十二、焦麦668 33

三十三、鑫麦1998 34

三十四、项麦969 35

三十五、内农科201 36

三十六、百农160 36

三十七、偃佃9433 37

三十八、漯优7号 38

三十九、鹤麦1号 39

四十、周麦20 39

四十一、驻麦6号 40

四十二、新麦9817 41

四十三、郑农17 42

四十四、新原958 42

四十五、众麦二号 43

四十六、中育10号 44

四十七、邓麦996 45

四十八、豫农035 45

四十九、漯麦8号 46

五十、金麦8号 47

五十一、洛旱7号 48

五十二、源育2号 49

五十三、同舟麦916 49

五十四、西农9718 50

五十五、淮麦25 51

五十六、周麦21 52

五十七、濮麦10号 53

五十八、花培1号 53

五十九、豫展4号 54

六十、洛麦22 55

六十一、金豫麦2号 56

六十二、中育12号 56

六十三、济麦4号 57

六十四、豫保1号 58

六十五、花培6号 58

六十六、泛麦8号 59

六十七、平麦998 60

六十八、漯麦9号 60

六十九、众麦998 61

七十、周麦23 62

七十一、平安7号 62

七十二、洛旱8号 63

七十三、济麦6号 64

七十四、河科大9612 64

七十五、宛麦16 65

七十六、洲元9369 66

七十七、舜麦1718 67

七十八、许科316 68

七十九、豫教5号 69

八十、群喜麦4号 70

八十一、浚2016 71

八十二、洛麦24 71

八十三、开麦20 72

八十四、宛麦19 73

八十五、郑麦7698 74

八十六、洛旱10号 75

八十七、鹤麦2号 76

八十八、洛旱12 77

八十九、宛麦20 78

九十、周黑麦1号 79

九十一、豫教黑1号 80

九十二、济糯1号 81

九十三、天糯158 82

九十四、开麦21 83

九十五、周麦25号 84

九十六、太学7号 85

九十七、平安8号 86

九十八、亿麦6号 87

九十九、丰德存麦1号 88

一○○、LK198 89

一○一、怀川916 91

一○二、中洛08-2 92

一○三、偃高006 93

一○四、先麦8号 94

一○五、太学6号 95

一○六、豫农4023 96

一○七、太学12号 97

一○八、平麦02-16 98

一○九、浚晓9706 99

一一○、宝科8号 100

一一一、洛麦23 101

一一二、豫农416 102

一一三、周麦24 103

一一四、汝麦0319 104

一一五、周麦26 105

一一六、花培8号 106

一一七、中焦2号 106

一一八、内麦988 107

一一九、西农3517 108

一二○、武农986 109

一二一、藁优2018 111

一二二、济麦22 112

一二三、新麦26 113

一二四、良星66 114

一二五、山农19 115

一二六、山农20 116

一二七、苏育麦1号 116

一二八、郑麦9962 117

一二九、中原6号 118

一三○、周麦27号 119

一三一、徐麦31 120

一三二、西农509 121

一三三、GS郑麦004(郑麦004) 122

一三四、生选6号 123

一三五、豫麦70(内乡188) 123

一三六、豫麦70-36 124

一三七、濮麦9号 125

一三八、豫农9676 125

一三九、阜麦936 126

一四○、荔高6号 127

一四一、郑麦005 128

一四二、轮选988 128

一四三、秦农142 129

一四四、许科718 130

一四五、浚麦K8号 131

一四六、郑麦583 132

一四七、农大1108 134

一四八、中育9398 135

一四九、焦麦266 136

一五○、许农7号 137

一五一、中新78 138

一五二、郑麦379 139

一五三、天禾3号 140

一五四、国麦301 142

一五五、郑麦0856 143

一五六、濮麦26号 144

一五七、中洛1号 145

一五八、先麦10号 146

一五九、中焦3号 147

一六○、阳光851 148

第四章 河南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151

第一节 小麦根的生长 152

一、根的发生与生长规律 152

二、根系与地上部生长的关系 158

三、根系生长的主要类型 159

四、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60

第二节 小麦茎的生长 161

一、茎的形成与伸长 161

二、茎秆干重的动态变化 163

三、茎秆与穗粒重的关系 163

四、茎秆性状与倒伏 165

第三节 小麦叶的生长 167

一、叶的形态结构 167

二、叶的分化与叶片数 168

三、叶的生长 168

四、叶片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169

五、叶片与穗粒重的关系 169

第四节 小麦的分蘖 171

一、分蘖的作用 171

二、分蘖的消长规律 172

三、分蘖的成穗规律 174

四、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 176

第五节 小麦穗的形成 178

一、幼穗发育时期划分 179

二、幼穗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 179

三、幼穗发育进程 182

四、影响幼穗发育的因素及促进穗大粒多的途径 187

第六节 小麦的籽粒形成与灌浆 189

一、抽穗、开花与受精 189

二、籽粒形成与灌浆 192

三、河南小麦籽粒灌浆特点及影响因素 194

四、提高粒重的途径与技术措施 196

第五章 小麦栽培技术 198

第一节 小麦栽培技术概述 198

一、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198

二、麦田整地 199

三、底肥和种肥的施用 200

四、足墒播种 203

五、播种 204

六、田间管理 214

第二节 河南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221

一、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 221

二、培育高肥力的地力基础,重视施用有机肥 222

三、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优化播种基础,实现苗全苗匀 223

四、超高产小麦的肥水运筹 224

五、超高产麦田病虫害防治 226

六、加强以中耕锄草为主要措施的田间管理及灾害预防 227

第三节 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28

一、河南小麦品质概况 228

二、优质强筋麦、弱筋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30

第四节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34

一、旱地小麦“135”栽培技术 234

二、旱地小麦应变栽培技术 237

三、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 245

第五节 淮南稻茬麦栽培技术 251

一、淮南稻茬麦区的主要生态条件 251

二、限制淮南稻茬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 252

三、淮南稻茬麦常规栽培技术 253

第六章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 262

一、全蚀病 262

二、纹枯病 266

三、胞囊线虫病 271

四、离蠕孢根腐病和叶枯病 273

五、锈病 275

六、白粉病 282

七、黄斑叶枯病 285

八、雪霉叶枯病 286

九、链格孢叶枯病 288

十、霜霉病 289

十一、黄矮病 290

十二、真菌传花叶病 292

十三、普通腥黑穗病 294

十四、矮腥黑穗病 296

十五、散黑穗病 297

十六、赤霉病 299

十七、黑胚病 302

十八、麦角病 303

十九、镰刀菌根腐和基腐病 304

二十、黑颖病 306

第七章 小麦主要害虫及防治 308

一、蝼蛄类 309

二、金针虫类 311

三、蛴螬类 315

四、小麦沟牙甲 321

五、根土蝽 323

六、黏虫 324

七、棉铃虫 327

八、东亚飞蝗 329

九、麦蚜 332

十、灰飞虱 339

十一、小麦叶蜂 342

十二、绿麦秆蝇 343

十三、麦蜘蛛类 345

十四、吸浆虫类 349

第八章 小麦主要草害及其防治 355

第一节 麦田阔叶杂草 355

一、播娘蒿 355

二、荠菜 356

三、藜 356

四、小藜 357

五、酸膜叶蓼 357

六、萹蓄 358

七、卷茎蓼 358

八、田旋花 359

九、打碗花 359

十、刺儿菜 359

十一、大刺儿菜 360

十二、苣荬菜 360

十三、苦苣菜 361

十四、婆婆纳 361

十五、猪殃殃 362

十六、繁缕 362

十七、牛繁缕 363

十八、米瓦罐 363

十九、泽漆 364

二十、麦家公 364

第二节 麦田禾本科杂草 364

一、野燕麦 365

二、看麦娘 365

三、节节麦 366

四、雀麦 366

五、硬草 367

六、马唐 367

七、牛筋草 368

八、狗尾草 368

九、毒麦 369

第三节 麦田杂草的防除 369

一、农业措施 370

二、化学除草 371

第九章 小麦气象灾害及非传染性异常 380

第一节 干热风灾害 380

一、干热风的类型 380

二、干热风发生规律 380

三、干热风的影响及防御 381

第二节 小麦冻害及其预防 383

一、越冬冻害 384

二、冬季冻害 385

三、晚霜冻害 386

第三节 小麦风雹灾害及其预防 389

一、小麦风灾倒伏 389

二、小麦冰雹灾害 394

第四节 小麦渍害及其防治 396

一、小麦渍害发生的机理及影响 396

二、渍害发生的规律 397

三、麦田渍害防治方法 398

第五节 小麦缺素症及其防治 399

一、小麦缺素症的异常表现 399

二、小麦缺素症的成因和对策 401

第六节 小麦旺长苗及其防治 403

一、小麦旺长苗的表现 404

二、小麦旺长苗的成因 404

三、小麦旺长苗的防治对策 404

第七节 小麦异常苗及其防治 405

一、小麦异常苗的表现 405

二、小麦异常苗成因和对策 406

第八节 小麦穗发芽及其防治 408

一、小麦穗发芽的成因与发生规律 408

二、小麦穗发芽的防治对策 409

主要参考文献 4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