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产业组织与竞争政策前沿研究丛书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的实验研究
产业组织与竞争政策前沿研究丛书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的实验研究

产业组织与竞争政策前沿研究丛书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的实验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玥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9545
  • 页数:168 页
图书介绍:该书以中国独立董事任免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创新性地采用实验方法对任免机制、独立性与竞争因素如何影响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控制声誉和其它次要影响因素条件下,通过组别关系这一变量识别实质独立或形式独立的情形,对独立董事机制(包括提名机制、罢免机制和竞聘机制)如何影响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这一问题进行检验和分析,为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及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产业组织与竞争政策前沿研究丛书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的实验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中国独立董事任免机制研究的现实背景 4

三 独立董事任免机制现状 7

四 研究意义 11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5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 15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17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18

一 研究目标 18

二 研究内容 18

三 逻辑框架 20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21

一 研究方法 22

二 技术路线 23

三 创新之处 23

小结 25

第二章 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文献回顾 26

第一节 独立董事机制的有效性 26

一 独立董事机制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经验证据 26

二 (董事会)监督机制改进的实验证据 35

三 独立董事任免机制的有效性及影响 37

四 现有独立董事文献与本研究的关系 41

第二节 独立董事监督激励的理论基础 42

一 声誉激励理论 43

二 利他惩罚理论 45

三 互惠偏好理论 51

四 第三方惩罚博弈与独立董事监督博弈的提出 53

第三章 任免机制、独立性与竞争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57

第一节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的内在激励分析 57

第二节 提名方式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62

第三节 基于组别关系独立性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65

第四节 罢免方式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68

第五节 竞争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71

第六节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73

第七节 理论模型 76

第四章 提名方式与独立性对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实验检验 79

第一节 实验设计 79

第二节 实验方法 81

一 被试者 82

二 程序 82

第三节 实验结果 83

一 独立董事监督行为的利他惩罚激励检验 83

二 提名方式对监督作用的单一影响 87

三 组别对监督作用的单一影响 91

四 提名方式与组别因素的相互影响 94

小结 99

第五章 罢免方式与竞争对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实验检验 101

第一节 实验设计 101

第二节 实验方法 102

一 被试者 103

二 程序 103

第三节 实验结果 104

一 独立董事监督的利他惩罚激励检验 104

二 解任(罢免)方式的影响 107

三 竞争因素的影响 113

四 交互影响 116

小结 119

第六章 性别对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的影响 121

第一节 公司治理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背景 121

一 女性经济时代的现实意义 121

二 女性董事与公司治理 122

第二节 提名方式与独立性对机制设计影响的性别差异检验 127

第三节 解任方式及竞争对机制设计影响的性别差异检验 131

小结 133

第七章 后续实验与效度检验 134

第一节 监督激励与独立性影响的外部有效性检验 134

第二节 提名方式与形式独立影响的外部有效性检验 137

第三节 罢免方式与独立性影响的外部有效性检验 139

第四节 真实货币支付条件下的实验外部有效性检验 141

小结 142

第八章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机制设计改进的建议及研究展望 1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43

一 独立董事监督的利他惩罚激励 143

二 提名方式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144

三 独立性(组别)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144

四 罢免方式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144

五 竞争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影响 145

六 任免机制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影响的性别差异 145

小结 145

第二节 改进建议与研究展望 146

一 建议与对策 146

二 研究展望 147

附录 实验总体说明 149

参考文献 151

后记 1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