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

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玉秋,田力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1092317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中国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成型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949年,大体可分为:一、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二、封建制时期的哲学;三、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哲学。前两段称为中国古代哲学,后一段称为中国近现代哲学。本书依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各哲学流派和不同哲学家的思想观点作出了简要的阐述与评析。本书适合做为党校研究生教材。
《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目录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与文化 1

第一章 老子 7

第一节 “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7

第二节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9

第三节 神秘主义认识论 11

第四节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12

第二章 孔子 14

第一节 天命鬼神观 14

第二节 仁学思想 16

第三节 认识论思想 18

第四节 中庸之道 20

第三章 孟子 23

第一节 “仁政”学说 23

第二节 “性善”论 25

第三节 “良知”说和“英雄史观” 27

第四章 庄子 31

第一节 “自本自根”的道论 31

第二节 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33

第三节 逍遥游的人生观 36

第五章 墨子 38

第一节 “兼以易别”的社会思想 39

第二节 “非命”“尚力”与“天志”“明鬼”的世界观 42

第三节 “必以众之耳目之实”为标准的经验主义认识论 44

第六章 后期墨家 47

第一节 后期墨家的宇宙观 47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认识论 48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逻辑理论 50

第七章 孙武、孙膑 53

第一节 孙武的哲学思想 53

第二节 孙膑的哲学思想 60

第八章 惠施、公孙龙 65

第一节 惠施的“合同异”思想 66

第二节 公孙龙的“离坚白”思想 72

第九章 荀子 77

第一节 “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 77

第二节 “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 80

第三节 “性恶”论 82

第四节 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84

第十章 韩非 89

第一节 法、术、势不可一无 89

第二节 “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 92

第三节 “道尽稽万物之理”的天道观 93

第四节 反“前识”、重“参验”的认识论 95

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哲学与文化 97

第一章 董仲舒 106

第一节 “大一统”的政治理论 106

第二节 “天人感应”的宇宙论 108

第三节 “性三品”说 111

第二章 王充 113

第一节 “元气自然”的宇宙观 113

第二节 “疾虚妄”“重效验”的认识论 114

第三节 “汉胜于周”与“百代同道”的矛盾历史观 115

第三章 王弼 117

第一节 名教出于自然 117

第二节 “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118

第三节 “忘言忘象得意”的认识论 121

第四章 郭象 123

第一节 名教即自然 123

第二节 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 124

第三节 “莫知”“不知”的认识论 126

第五章 佛教哲学 128

第一节 佛教概述 128

第二节 道安、慧远的佛学思想 132

第三节 僧肇的般若学 135

第四节 竺道生的涅槃佛性说 139

第五节 范缜的“神灭论”思想 141

第六节 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 144

第六章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 153

第一节 韩愈的哲学思想 153

第二节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 156

第三节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159

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与文化 163

第一章 理学的产生与周敦颐 170

第一节 北宋时期理学思想的产生 170

第二节 周敦颐的太极动静说 171

第二章 张载 174

第一节 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174

第二节 辩证法思想 177

第三节 认识论 180

第四节 人性论与道德学说 181

第三章 程颢、程颐 185

第一节 二程的天理论 185

第二节 二程的人性论和道德学说 189

第四章 朱熹 191

第一节 理本气末的理气论 191

第二节 “格物穷理”论 197

第三节 人性和道德学说 200

第五章 陆九渊 205

第一节 “心即理”的宇宙观 205

第二节 “发明本心”的认识论 207

第三节 朱陆之争 209

第六章 王守仁 212

第一节 从“心即理”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213

第二节 知行合一论 216

第三节 致良知说 218

第七章 王夫之 223

第一节 “太虚即气”的自然观 224

第二节 “一分为二”与“合二以一”的辩证法 226

第三节 能必副所、行可兼知的认识论 228

第四节 “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231

第八章 颜元 233

第一节 “理气融一”的宇宙观 234

第二节 重“习行”的认识论 235

第三节 “舍形无性”的人性论 237

第九章 戴震 240

第一节 “气化即道”的自然观 240

第二节 “理存乎欲”的伦理观 242

第四编 近代哲学与文化 243

第一章 康有为 248

第一节 “仁”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吸纳 248

第二节 仁礼、仁智关系的新诠释 251

第三节 “仁道”原则的全幅呈现——人间大同 254

第四节 以儒学为孔教 258

第二章 严复 267

第一节 “物竞天择”的社会观 267

第二节 “质力相推”的自然观 269

第三节 “阅历为采和”的认识论 271

第四节 “孔教不必保”的孔教观 273

第三章 孙中山 280

第一节 进化自然观 281

第二节 知行观 283

第三节 民生史观 285

参考书目 288

后记 2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