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春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9750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依托辽宁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政治情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L09BDJ024)、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2013lslktzimks-1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ZXAN1309)、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2013-GXTZC22)研究的部分成果。本书从“结构”入手,作为研究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逻辑起点,从内容和过程两个角度深入剖析大学生政治素质各维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静态方面讲,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内容结构包括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品德、政治实践五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动态方面讲,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形成过程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仰、政治行为五个环节,各环节之间接续变化,螺旋上升。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体系的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以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的现代公民意识为基本指向,包括培养政治人主体意识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内在引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根本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营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选题意义 3

一 理论意义 3

二 实践意义 4

第三节 研究综述 5

一 国外研究现状 5

二 国内研究现状 9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一 研究的视角与思路 15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17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0

一 研究的方法 20

二 研究的创新点 20

第二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 22

第一节 概念厘定与辨析 22

一 政治素质的定义 22

二 政治素质与思想素质 27

三 政治素质优化与政治社会化 29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理论基础 30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奠定理论基石 30

二 政治社会化理论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2

三 政治心理学理论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提供理论借鉴 34

四 结构功能理论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拓展理论空间 35

第三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战略价值 38

一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呼唤 38

二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具体落实 40

三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是新时期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41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结构与功能 43

第一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内容结构 43

一 政治价值系统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内核 44

二 政治心理系统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基础 47

三 政治思想系统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灵魂 48

四 政治品德系统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方向 50

五 政治实践系统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表现 51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形成过程 54

一 正确政治认知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发端环节 56

二 激发政治情感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中介环节 56

三 锤炼政治意志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模铸环节 58

四 坚定政治信仰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中心环节 59

五 规范政治行为是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助推环节 60

第三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功能定位 61

一 导向功能为大学生政治价值判断提供选择标准 62

二 推动功能为大学生传承政治文化提供精神源泉 62

三 支撑功能为大学生适应政治生活提供桥梁纽带 64

四 凝聚功能为大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提供内在动力 65

第四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影响因素 67

第一节 影响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宏观因素 67

一 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本质的影响 68

二 经济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条件的影响 70

三 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内涵的影响 71

四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过程的影响 72

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中观因素 74

一 学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主要因素 74

二 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直接因素 76

三 大众传媒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重要因素 78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微观因素 80

一 朋辈团体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影响 80

二 自身个性对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影响 81

第五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作用机制 84

第一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现实基础 84

一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客观基础 84

二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主观基础 85

三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实践基础 86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动力机制 87

一 大学生政治素质客体的外部环境制约 87

二 大学生政治素质主体的内部矛盾运动 88

三 大学生政治素质主体客体间的平衡协调 89

第三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演进趋势 89

一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总体形态 90

二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互动过程 90

三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形成特征 93

四 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基本趋势 94

第六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的现实考量——以辽宁省高校为例 96

第一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总体表现 98

一 大学生普遍接受先进的政治文化 99

二 大学生的政治视野日渐开阔 101

三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显著增强 103

四 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逐渐提升 107

五 大学生的政治分析趋于理性 109

第二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时代特征 111

一 大学生政治价值主导的一元化 112

二 大学生政治参与途径的多样化 114

三 大学生政治评价取向的实用化 117

四 大学生政治行为选择的理性化 120

第三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现实困境 124

一 部分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亟待提高 124

二 部分大学生政治理论认知水平相对较低 128

三 部分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相对淡漠 129

四 部分大学生政治动机现实功利性较强 131

第四节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问题归因 133

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聚与西方政治文化扩张的博弈 133

二 社会共同理想与当代大学生个体政治需求的失衡 133

三 家庭政治观念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背景的碰撞 134

四 高校政治教育平面化与政治信息来源立体化的冲突 135

第七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的对策思考 137

第一节 根本途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38

一 明确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政治认知能力 138

二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定大学生政治方向 139

三 培养政治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140

四 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 141

第二节 有效措施: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 143

一 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 143

二 提倡志愿服务,增强大学生政治实践活力 144

三 引导网络参政议政,拓宽大学生政治诉求渠道 145

第三节 可靠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46

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 147

二 加快民主法治建设,引导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148

三 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 149

四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定大学生政治信念 150

第四节 重要条件:构建政治生态环境 151

一 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创建良好育人氛围 151

二 充分调动家庭力量,营造良好成长空间 152

三 加强媒介监督管理,创建良好虚拟环境 154

四 培育社区民主环境,拓展良好实践阵地 155

第五节 整体合力:充分利用有效社会资源 157

一 发挥党团组织优势,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感 157

二 引导同辈群体交往,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 159

三 依托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政治情感 160

四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 161

五 科学借鉴国外经验,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提供有益启迪 162

第八章 结论 167

参考文献 170

附录A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调查问卷 185

附录B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访谈提纲 200

附录C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说明 201

附录D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价模型 209

后记 2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