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长沙市雨花区历史  1921-2002  上
中国共产党长沙市雨花区历史  1921-2002  上

中国共产党长沙市雨花区历史 1921-2002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历史编纂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1998194
  • 页数:4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记述了长沙市雨花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长沙市雨花区历史 1921-2002 上》目录

第一编 中共长沙近郊区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7—1949. 8

第一章 中共长沙近郊区地方组织的建立与大革命时期的群众运动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早期组织在长沙近郊的活动 4

一、五四运动前后长沙近郊的社会状况 4

二、新民学会在长沙近郊的创建及其活动 8

三、五四运动的影响和长沙近郊人民的觉醒 12

四、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在长沙近郊建立 17

五、中共长沙近郊区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区委的诞生 19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大革命时期长沙近郊区群众运动 21

一、农民协会的组建 21

二、妇女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25

三、支援北伐战争 31

四、毛泽东考察长沙近郊区农民运动和近郊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33

五、长沙近郊区人民投身反帝反军阀斗争 43

六、“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艰苦斗争 45

第二章 中共长沙市近郊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 53

第一节 中共长沙近郊区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 54

一、中共长沙近郊地方组织的恢复 54

二、领导农民复仇大队开展斗争 55

三、组织长沙近郊区人民参加秋收起义和灰日暴动 59

四、带领长沙近郊人民支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 63

五、创建长沙近郊第一个乡红色政权 6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长沙市近郊地方组织的恢复和斗争 71

一、中共长沙市近郊地下组织的恢复 71

二、长沙市近郊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74

三、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中日军对近郊的蹂躏 77

四、李绍皇农民自卫队的抗日斗争 79

五、中国军队在长沙市近郊范围内的抗日斗争 82

六、领导豹子岭粜米风潮 84

第三节 组织开展迎接长沙和平解放的斗争 87

一、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长沙市近郊地下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87

二、长沙市近郊中共外围组织的建立 91

三、靳江河武工队的建立及其活动 93

四、领导人民开展迎接长沙和平解放的斗争 97

第二编 中共长沙市郊区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8—1956. 9

第三章 建立与加强地方执政党的建设 105

第一节 建立和整顿执政党的地方组织 105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沙市郊区概况 105

二、中共长沙市委郊区党委的组建及其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108

三、开展“三反”整风运动 111

第二节 建立群团组织 114

一、组建青年团组织 114

二、建立妇女联合会 116

第四章 建立和巩固地方人民政权 119

第一节 建立地方人民政权 119

一、接管旧政权和学校 119

二、长沙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的成立 122

三、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4

四、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基层人民政权 126

五、长沙市郊区人民公安、人民法院的建立 129

六、长沙市郊区人民武装和民兵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133

第二节 为巩固人民政权而斗争 140

一、组织减租退押 140

二、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 142

三、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145

第三节 开展审干和内部肃反 151

一、开展审干工作 151

二、进行内部肃反 155

第五章 领导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 158

第一节 领导土地改革 159

一、做好土改准备工作 159

二、土改工作试点和全面铺开 161

三、进行土改复查 165

第二节 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陋习 169

一、实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169

二、禁毒、禁娼、禁赌,净化社会风气 174

第三节 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发展社会事业 182

一、平抑物价,稳定群众生活 182

二、发展文化事业 185

三、发展教育事业 188

四、发展卫生事业 194

五、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197

第六章 领导社会主义改造 203

第一节 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204

一、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204

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208

第二节 领导社会主义改造 214

一、组织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4

二、开展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22

三、建立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 227

第三编 中共长沙市郊区地方组织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9—1966. 5

第七章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开展整风、反右运动 235

第一节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调整经济关系 236

一、学习宣传中共八大精神 236

二、调整经济关系,促进生产发展 238

三、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242

第二节 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48

一、进行党内整风 248

二、开展民主整社和“反资”斗争 251

三、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258

第八章 组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62

第一节 组织“大跃进”运动 263

一、掀起农业“大跃进” 263

二、组织工业“大跃进” 270

三、开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大跃进” 277

四、支援京广复线建设 283

第二节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85

一、建立人民公社 285

二、大办公共食堂 288

三、“五风”的形成及其危害 290

四、“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293

第九章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各种关系 297

第一节 国民经济困难和生产自救 298

一、国民经济困难的形成 298

二、组织生产,救灾渡荒 300

第二节 调整国民经济和各种关系 303

一、恢复长沙市郊区建制 303

二、贯彻《农业六十条》,调整公社体制 304

三、改善经营管理,搞好定权发证 309

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调整 312

五、下放干部职工支援农业 316

六、甄别平反,调整政治关系 318

第十章 开展“四清”运动和思想政治建设 322

第一节 开展新“三反”和整风整社运动 323

一、新“三反”运动 323

二、整风整社运动 325

第二节 开展“四清”运动 330

一、贯彻“双十条”,开展“四清”运动 330

二、贯彻《二十三条》,开展高标准“四清” 339

三、清理教师队伍 345

第三节 思想战线的学习和教育 349

一、全民学习毛泽东著作 349

二、组织学雷锋活动 353

三、开展对接班人五项条件的学习 356

第四编 中共长沙市郊区地方组织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与徘徊前进的两年(1966.5—1978. 12

第十一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 36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面内乱 364

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364

二、“造反派”夺权与基层组织的瘫痪 367

三、实行“三支两军” 370

第二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与整顿恢复中共基层组织 375

一、长沙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及其中共核心小组的建立 375

二、开展整党建党 378

三、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385

第三节 开展“斗、批、改” 386

一、组织农村“斗、批、改” 386

二、清理阶级队伍 389

三、创办“五七”干校与干部下放劳动 393

四、开展农村教育革命 395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00

六、创办农村合作医疗 405

第四节 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409

一、领导干部坚持抓生产建设 409

二、知识分子坚持教学科研 415

三、积极发展社队企业 421

四、参加“三线”和湘江大桥建设 423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反复及终结 427

一、进行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 427

二、开展“批林批孔” 431

三、实施全面整顿 434

四、“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邓” 439

五、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443

第十二章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445

第一节 批判“四人帮”和粉碎帮派势力 446

一、肃清“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影响 446

二、清查与“四人帮”有关的人和事 449

三、开始拨乱反正 453

四、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457

第二节 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财贸“双学”运动 459

一、组织干部赴外地学习经验 459

二、建设“大寨式”郊区 461

三、大兴农田基本建设 467

四、开展“工业学大庆”、财贸“双学”运动 470

第三节 新的个人崇拜与“两个凡是”的影响 473

一、宣传新的个人崇拜 473

二、“两个凡是”思想的影响 475

三、“左”的指导思想在延续 479

第四节 两年中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的新成就 481

一、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481

二、工业和社队企业快速发展 482

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483

第五编 中共长沙市郊区地方组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12—1992. 9

第十三章 全面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转移 491

第一节 全面拨乱反正 492

一、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492

二、解放思想,彻底清“左” 495

三、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01

四、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 504

第二节 工作重点转移 508

一、执行新八字方针,实施工作重点转移 508

二、组织干部学文化 512

三、长沙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长沙市郊区人民政府 515

第十四章 农村改革开放的起步 518

第一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

一、自发的分组分队与“纠偏” 519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522

三、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27

四、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30

第二节 农村配套改革和实施计划生育 536

一、供销社、信用社改革 536

二、农机、农技、农电改革 542

三、实施计划生育 549

第三节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556

一、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556

二、实行粮食合同定购 564

三、放开农村集市贸易 568

四、扶植专业户 572

五、实施扶贫工程 580

第十五章 全面整党和政治体制改革 587

第一节 全面系统整顿中共长沙市郊区基层组织 588

一、学习贯彻《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588

二、进行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 591

三、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593

四、清理“三种人”,处置不合格党员 598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 600

一、进行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 600

二、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人民政府 603

三、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607

四、恢复、完善区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608

五、加强统战工作,建立人民政协和发展民主党派组织 612

六、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616

七、人民武装部体制改革 619

第十六章 全面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24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625

一、计划、价格体制改革 625

二、财政、税务、金融体制改革 631

三、流通体制改革 640

第二节 其他各项事业的改革 651

一、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651

二、文化、体育体制改革 659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665

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669

五、在改革中扩大对外开放 673

第十七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676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676

一、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676

二、坚持“两手抓”,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681

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687

第二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692

一、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 692

二、打击刑事、经济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695

三、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699

四、实施“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703

第十八章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709

第一节 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 710

一、贯彻中共十三大和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 710

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716

三、中共长沙市郊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722

四、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 724

第二节 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733

一、贯彻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 733

二、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坚持开展“四二”廉政教育日活动 736

三、开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746

第六编 中共长沙市郊(雨花)区地方组织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2.9—2002. 11

第十九章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63

第一节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64

一、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 764

二、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768

三、调整“八五”计划,确立市场经济发展战略 770

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 772

五、深化农村改革,初步建立市场农业 777

六、深化计划、物价、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781

七、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 790

八、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行住房制度改革 793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02

一、狠抓重点工程,改善基础设施 802

二、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 807

三、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811

四、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816

五、确立“科教兴区”战略,促进市场经济全面发展 821

第二十章 加强政权、民主政治和两个文明建设 826

第一节 加强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826

一、长沙市区划调整和雨花区的诞生 826

二、支持人大、政协充分履行职能 830

三、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836

四、进一步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 840

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844

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行风建设 853

七、开展机构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 860

八、中共长沙市雨花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866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868

一、弘扬雨花精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868

二、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877

三、加强法制建设和综合治理 881

四、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889

第三节 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 892

一、振兴工业 892

二、发展市场农业 897

三、在竞争中发展商贸业 903

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907

五、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13

第二十一章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 916

第一节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917

一、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 917

二、开展“三讲”教育 919

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22

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926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932

六、中共长沙市雨花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937

第二节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 939

一、以工业园为龙头,加快工业化进程 939

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942

三、实施带动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 946

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人口素质 949

五、抓好社区建设,促进改革发展 953

六、以区治迁址为动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958

第三节 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谋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60

一、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 960

二、制定发展蓝图,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路 962

结语 971

附录 972

中共长沙市雨花(郊)区区委历届领导成员名录(1926.11—2002.11) 972

长沙市雨花(郊)区历届人大常委会领导成员名录(1980.12—2002.11) 980

长沙市雨花(郊)区历届人民政府(办事处、工作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名录(1950.3—2002.11) 983

政协长沙市雨花(郊)区历届委员会领导成员名录(1984.3—2002.11) 990

后记 993

第一编 中共长沙近郊区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7—1949. 8

第一章 中共长沙近郊区地方组织的建立与大革命时期的群众运动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早期组织在长沙近郊的活动 4

一、五四运动前后长沙近郊的社会状况 4

二、新民学会在长沙近郊的创建及其活动 8

三、五四运动的影响和长沙近郊人民的觉醒 12

四、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在长沙近郊建立 17

五、中共长沙近郊区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区委的诞生 19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大革命时期长沙近郊区群众运动 21

一、农民协会的组建 21

二、妇女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25

三、支援北伐战争 31

四、毛泽东考察长沙近郊区农民运动和近郊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33

五、长沙近郊区人民投身反帝反军阀斗争 43

六、“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艰苦斗争 45

第二章 中共长沙市近郊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 53

第一节 中共长沙近郊区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 54

一、中共长沙近郊地方组织的恢复 54

二、领导农民复仇大队开展斗争 55

三、组织长沙近郊区人民参加秋收起义和灰日暴动 59

四、带领长沙近郊人民支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 63

五、创建长沙近郊第一个乡红色政权 6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长沙市近郊地方组织的恢复和斗争 71

一、中共长沙市近郊地下组织的恢复 71

二、长沙市近郊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74

三、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中日军对近郊的蹂躏 77

四、李绍皇农民自卫队的抗日斗争 79

五、中国军队在长沙市近郊范围内的抗日斗争 82

六、领导豹子岭粜米风潮 84

第三节 组织开展迎接长沙和平解放的斗争 87

一、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长沙市近郊地下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87

二、长沙市近郊中共外围组织的建立 91

三、靳江河武工队的建立及其活动 93

四、领导人民开展迎接长沙和平解放的斗争 97

第二编 中共长沙市郊区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8—1956. 9

第三章 建立与加强地方执政党的建设 105

第一节 建立和整顿执政党的地方组织 105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沙市郊区概况 105

二、中共长沙市委郊区党委的组建及其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108

三、开展“三反”整风运动 111

第二节 建立群团组织 114

一、组建青年团组织 114

二、建立妇女联合会 116

第四章 建立和巩固地方人民政权 119

第一节 建立地方人民政权 119

一、接管旧政权和学校 119

二、长沙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的成立 122

三、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4

四、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基层人民政权 126

五、长沙市郊区人民公安、人民法院的建立 129

六、长沙市郊区人民武装和民兵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133

第二节 为巩固人民政权而斗争 140

一、组织减租退押 140

二、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 142

三、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145

第三节 开展审干和内部肃反 151

一、开展审干工作 151

二、进行内部肃反 155

第五章 领导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 158

第一节 领导土地改革 159

一、做好土改准备工作 159

二、土改工作试点和全面铺开 161

三、进行土改复查 165

第二节 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陋习 169

一、实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169

二、禁毒、禁娼、禁赌,净化社会风气 174

第三节 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发展社会事业 182

一、平抑物价,稳定群众生活 182

二、发展文化事业 185

三、发展教育事业 188

四、发展卫生事业 194

五、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197

第六章 领导社会主义改造 203

第一节 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204

一、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204

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208

第二节 领导社会主义改造 214

一、组织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4

二、开展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22

三、建立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 227

第三编 中共长沙市郊区地方组织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9—1966. 5

第七章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开展整风、反右运动 235

第一节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调整经济关系 236

一、学习宣传中共八大精神 236

二、调整经济关系,促进生产发展 238

三、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242

第二节 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48

一、进行党内整风 248

二、开展民主整社和“反资”斗争 251

三、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258

第八章 组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62

第一节 组织“大跃进”运动 263

一、掀起农业“大跃进” 263

二、组织工业“大跃进” 270

三、开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大跃进” 277

四、支援京广复线建设 283

第二节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85

一、建立人民公社 285

二、大办公共食堂 288

三、“五风”的形成及其危害 290

四、“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293

第九章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各种关系 297

第一节 国民经济困难和生产自救 298

一、国民经济困难的形成 298

二、组织生产,救灾渡荒 300

第二节 调整国民经济和各种关系 303

一、恢复长沙市郊区建制 303

二、贯彻《农业六十条》,调整公社体制 304

三、改善经营管理,搞好定权发证 309

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调整 312

五、下放干部职工支援农业 316

六、甄别平反,调整政治关系 318

第十章 开展“四清”运动和思想政治建设 322

第一节 开展新“三反”和整风整社运动 323

一、新“三反”运动 323

二、整风整社运动 325

第二节 开展“四清”运动 330

一、贯彻“双十条”,开展“四清”运动 330

二、贯彻《二十三条》,开展高标准“四清” 339

三、清理教师队伍 345

第三节 思想战线的学习和教育 349

一、全民学习毛泽东著作 349

二、组织学雷锋活动 353

三、开展对接班人五项条件的学习 356

第四编 中共长沙市郊区地方组织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与徘徊前进的两年(1966.5—1978. 12

第十一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 36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面内乱 364

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364

二、“造反派”夺权与基层组织的瘫痪 367

三、实行“三支两军” 370

第二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与整顿恢复中共基层组织 375

一、长沙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及其中共核心小组的建立 375

二、开展整党建党 378

三、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385

第三节 开展“斗、批、改” 386

一、组织农村“斗、批、改” 386

二、清理阶级队伍 389

三、创办“五七”干校与干部下放劳动 393

四、开展农村教育革命 395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00

六、创办农村合作医疗 405

第四节 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409

一、领导干部坚持抓生产建设 409

二、知识分子坚持教学科研 415

三、积极发展社队企业 421

四、参加“三线”和湘江大桥建设 423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反复及终结 427

一、进行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 427

二、开展“批林批孔” 431

三、实施全面整顿 434

四、“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邓” 439

五、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443

第十二章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445

第一节 批判“四人帮”和粉碎帮派势力 446

一、肃清“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影响 446

二、清查与“四人帮”有关的人和事 449

三、开始拨乱反正 453

四、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457

第二节 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财贸“双学”运动 459

一、组织干部赴外地学习经验 459

二、建设“大寨式”郊区 461

三、大兴农田基本建设 467

四、开展“工业学大庆”、财贸“双学”运动 470

第三节 新的个人崇拜与“两个凡是”的影响 473

一、宣传新的个人崇拜 473

二、“两个凡是”思想的影响 475

三、“左”的指导思想在延续 479

第四节 两年中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的新成就 481

一、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481

二、工业和社队企业快速发展 482

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4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