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浙东运河史  上
浙东运河史  上

浙东运河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志荣,陈鹏儿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3452161
  • 页数:4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浙东运河历史研究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拟分上、下两卷出版。上卷侧重于运河发展的基础研究。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包括:史前宁绍平原水环境变迁及越族发展,越地舜、禹传说,秦汉越地航运及鉴湖航线的形成和影响,六朝浙东运河的疏凿和沟通,唐宋浙东运河的发展和全盛,明清浙东运河与绍萧运河水系,近代航运,现代整治和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等内容。其学术意义在于:确定浙东运河为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阐明浙东运河为中国大运河的南端;论述浙东运河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影响和历史教训;总结浙东运河保护和整治的理念和实践;研究阐述水利与航运、文物、文化、城市等发展的关系。
《浙东运河史 上》目录
标签:运河

上卷 1

概述 1

一、浙东运河的历史演变和地位 2

(一)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2

(二)汉唐时期格局基本形成 5

(三)两宋时期为国家级主航道 9

(四)明清时期为中国大运河的南端 12

二、浙东运河的工程技术和特色 17

(一)系统的航道水位控制工程 18

(二)早期先进的木桩基础处理、木制设施应用 22

(三)举世闻名的石堤、石桥营建工艺 23

(四)卓越的航船制作能力 26

三、浙东运河的文化风情和影响 29

(一)文化学术承载之河 29

(二)历史名人荟萃之地 34

(三)风光名胜卓绝之乡 37

四、浙东运河的现代整治、保护与开发 42

(一)河道综合整治 42

(二)清水与引水工程 44

(三)新航运运河建设 45

第一章 史前宁绍平原水环境变迁及越族发展 48

第一节 海侵海退对宁绍平原的影响 48

一、越民族的流散 48

二、越族先民与大自然的抗争 51

三、越族重返山麓地带 51

第二节 古越文化遗址中的水运及其工具 53

一、小黄山遗址 54

二、跨湖桥文化遗址 54

三、河姆渡文化遗址 55

第二章 越地舜、禹传说 57

第一节 舜的传说及影响 57

一、百官与上虞 57

二、舜江 58

三、绍兴舜王庙 59

四、上虞大舜庙 59

第二节 大禹治水传说和大禹陵 61

一、大禹到越 61

二、相关地名 63

三、大禹陵、庙 67

四、影响与地位 70

(一)祭禹中心 70

(二)《会稽大禹庙碑》之评说 72

第三章 越国时期的运河及航运 75

第一节 宁绍平原水系 76

一、钱塘江 76

二、浦阳江 78

三、曹娥江 81

四、绍兴平原河网 83

(一)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 83

(二)平原水网 87

五、甬江 89

第二节 越国小大城的建设 92

一、无余旧都 92

二、句践小大城 92

三、城中水道 94

第三节 山阴故水道的开凿 95

第四节 山阴故水道的功能和地位 97

一、沟通了纵横交错的越国水上交通网络 97

(一)山阴城内河道 98

(二)若耶溪河道 98

(三)山会平原西部河道 100

(四)山阴故水道过曹娥江再东到句章港的航道 104

二、为越国强盛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105

(一)提供淡水资源 105

(二)连通各生产、军事基地 105

三、促进了对外通航与文化交流 110

(一)对吴国交往 110

(二)对楚国交往 111

(三)对中原交往 112

四、确保水战航道的顺达 112

(一)齐越之战 112

(二)檇李之战 113

(三)夫椒之战 113

(四)姑苏之战 113

五、具有先进的航道、造船与排灌技术 114

(一)内河与海上航运控制 114

(二)造船业 116

(三)排灌 119

第四章 秦汉越地航运及鉴湖航线的形成和影响 123

第一节 秦始皇巡越及秦至西汉航运 123

一、秦始皇巡越 123

二、西汉浙东航运 128

三、造船与水战 130

第二节 鉴湖兴建及对浙东航运的作用与影响 131

一、鉴湖兴建之前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131

二、马臻筑鉴湖与被冤杀 133

(一)马臻到会稽面临的环境 134

(二)马臻为何决断筑鉴湖 134

(三)马臻和前任太守马棱之间的关系 137

(四)对孔灵符《会稽记》的深入分析 139

(五)梁家阴谋 144

(六)推断与结论 148

三、鉴湖工程的规模和效益 151

(一)上蓄 153

(二)中灌 153

(三)下控 157

(四)效益 160

四、鉴湖工程技术的先进性 161

(一)工程的完整性和规模 161

(二)基础处理 161

(三)控制计量 162

(四)水闸结构 163

五、鉴湖堙废 163

六、鉴湖航运 165

(一)主航线 165

(二)对以外航线的连通 166

(三)对浙东航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1

第五章 六朝浙东运河的疏凿和沟通 175

第一节 西兴运河 176

一、疏凿背景 177

二、运河名称 180

三、位置长度 185

四、运河流向 190

五、运河主创 191

六、功能效益 191

第二节 会稽郡城运河 194

一、大越城运河 194

二、东汉会稽郡城运河 206

三、六朝会稽郡城运河 214

第三节 鉴湖运河航道 219

第四节 曹娥江以东航线 222

第五节 六朝运河建筑物 224

一、渡 224

二、港口 225

三、埭 230

四、堰 233

五、水门 236

六、桥 237

第六章 唐宋浙东运河的发展和全盛 241

第一节 唐代浙东运河 241

一、后海塘修筑 242

二、越州城运河 245

三、明州分设 249

四、对外贸易之路 250

五、文化交流之路 251

六、浙东唐诗之路 253

(一)诗路神游 254

(二)形成原因 257

(三)几点启示 264

第二节 宋代浙东运河 266

一、后海岸北移 267

二、慈江、中大河航道整治 270

三、鉴湖运河航道变迁 270

四、浦阳江改道 273

五、宋室南迁 279

六、绍兴府城运河 281

七、赵构运河行程 283

第三节 唐宋运河建筑物 283

一、港口 284

二、塘 287

三、堰 288

四、闸 295

五、水门 299

六、桥 301

第四节 航运与疏浚整治 304

一、通航能力 304

二、运河疏浚整治 307

第七章 明清浙东运河与绍萧运河水系 310

第一节 绍萧运河水系 310

一、钱塘江江道北移 311

二、浦阳江改道治理 313

三、三江闸创建 320

第二节 绍兴水城 322

一、形成 322

二、价值 324

第三节 运河建筑物兴废 325

第四节 明清运河水道 336

一、运河流径 336

二、张德中运河之行 337

三、崔溥运河之行 341

四、黄钺运河之行 346

第八章 近代航运 349

第一节 航道 349

一、其时多难 349

二、民间捐修 354

第二节 航运业发展 356

一、萧绍段 356

(一)民营航运 356

(二)过塘行及进出物资 357

二、宁波段 358

(一)民营航运 358

(二)宁波港战时畸形繁荣 360

第三节 船舶及制造技术 361

一、不同类型的船只 361

二、造船技术 363

第四节 伟人运河行程 364

一、孙中山宁绍之行 365

(一)到绍兴 365

(二)到宁波 366

(三)殷切之望 367

二、周恩来回故乡绍兴 368

第五节 沿运、港口惨案 369

一、新江桥断桥 369

二、“景升”轮倾覆 370

三、日军火烧渔船、残杀民众 371

四、“新宁绍”轮炸沉 371

五、“江亚”轮沉没 371

第九章 现代整治 372

第一节 航道整治 373

一、绍兴段 373

(一)逐年开展的航道整治 373

(二)绍兴段沟通工程 374

二、宁波段 375

(一)姚江 375

(二)甬江 377

(三)三江六岸整治 378

(四)镇海港区整治 379

三、主要航道 380

(一)杭甬运河甲线 380

(二)杭甬运河乙线 381

(三)虞甬运河 383

第二节 航运建筑设施 383

一、闸 383

二、升船机 387

三、港口码头 390

四、宁波港 393

第三节 运河保护与景观建设 397

一、绍兴段 397

(一)绍兴环城河 397

(二)绍兴运河园 399

(三)绍兴龙横江 399

(四)绍兴古城水街的修整与保护 401

(五)清水与引水工程 403

二、宁波段 405

(一)运河整治中的人文生态保护 405

(二)三江百里文化长廊 405

第四节 杭甬运河改造工程 407

一、杭甬运河的开通 407

二、新杭甬运河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407

三、各分段建设 408

第五节 曹娥江大闸和浙东引水 409

一、曹娥江大闸 409

二、浙东引水工程 410

附录 传承古越文脉 展示水乡风情——绍兴浙东运河整治的理念与实践 411

第十章 浙东海上丝绸之路 423

第一节 形成与发展 423

一、越国早期对外交往 423

(一)越人航海能力 423

(二)对台湾文化的影响 424

(三)得天独厚的港口 425

二、秦汉时期对外贸易往来 425

(一)秦始皇遣方士渡海 425

(二)句章港口 426

(三)对外交流 427

三、隋唐时期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迅速发展 427

(一)越州、明州城市发展 427

(二)唐代明州水利与浙东运河 428

(三)鉴真东渡日本 429

(四)日本遣唐使 430

(五)对朝鲜、东南亚等的航线与商贸 431

(六)五代吴越海运 432

(七)发达的造船业 433

四、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433

(一)鼎盛原因 433

(二)港口和市舶司 434

(三)宋代对外商贸与海运能力 435

(四)宋代对日文化交流 436

(五)元代庆元港地位 437

五、明清海禁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438

(一)明代海禁与“勘合贸易” 438

(二)明代海禁时的中日文化交流 440

(三)清代海禁与“开海” 441

(四)明清私商海运贸易 443

六、宁波开埠与曲折艰难发展 444

(一)外国人居留区的设立 444

(二)浙海新关的开设 444

(三)贸易和航运 445

(四)码头和航道设施的建设 446

七、绍兴沿海的主要贸易港口 447

第二节 主要对外贸易产品 447

一、陶瓷 448

二、丝绸 450

三、茶叶 452

四、黄酒 453

(一)绍兴黄酒起源 453

(二)独特的黄酒水源 453

(三)绍兴主要产酒地和品种 455

第三节 外国人记浙东运河 457

一、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中的浙东运河 458

(一)由杭州经运河到天台山 458

(二)自天台经运河回杭州 459

(三)自杭州经运河至明州 460

二、崔溥《漂海录》中记浙东运河 461

(一)浙东沿运城市和水道的记载 462

(二)明朝海禁记载 466

(三)明代运河堤坝闸堰 467

(四)江南沿运风情 468

三、平托《远游记》记宁波双屿港 469

四、李明《中国现势新志》中的宁波城 471

五、林斯豪顿《东印度水路志》中的运河连接 472

六、法国加略利《1838年的中国沿海行记》中的普陀山 473

七、法国奥古斯都·奥斯曼《中国、交趾支那、印度和马来西亚游记》中的宁波港 474

八、冈千仞《观光纪游》中的运河风情 476

九、卫匡国《鞑靼战纪》中的绍兴古城 479

第四节 历史地位、特色和教训 480

一、数千年发展形成的优越地位 480

(一)国内、国际转运枢纽港 480

(二)四位一体的航运格局 481

(三)多样性的经济文化交往 482

二、人才杰出、思想卓越为其根本 482

(一)地灵人杰 482

(二)群贤毕至 483

(三)文化特点 485

三、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强大的国防保障 486

(一)优越的海洋环境资源 486

(二)历史教训 486

(三)光明前程 488

后记 4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