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牙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少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7048514
- 页数:298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牙齿解剖生理 4
第一节 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4
一、牙的组成 4
二、牙的分类及其功能 4
第二节 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5
一、牙的萌出 5
二、临床牙位记录法 6
第三节 牙体一般应用术语及表面标志 6
一、应用术语 6
二、牙冠各面的命名 7
三、牙冠的表面标志 7
第四节 牙体形态的生理学及美学意义 8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学意义 8
二、牙根形态的生理学意义 9
三、牙体形态的美学参数 9
第五节 髓腔形态 10
一、髓腔的解剖标志 10
二、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10
三、髓腔形态的临床意义 10
四、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 10
第三章 牙弓、?、颌位与面部的协调关系 12
第一节 ?的生长发育 12
一、?的建立 12
二、建?的动力平衡 12
三、?的发育阶段 13
四、发育畸形 14
第二节 牙列 14
一、牙列的外形 14
二、牙列的生理意义 15
三、牙齿排列的倾斜情况 15
四、牙齿的上下位置关系 15
五、牙尖高度 16
六、牙列、?、面的形态及其美学意义 16
第三节 面部的美学关系 17
一、面部距离与?间隙 17
二、面部左右的对称性 17
三、唇齿关系 18
四、牙形、牙弓形与面形的关系 18
第四章 牙科检查及病历书写 19
第一节 检查前的准备 19
一、器械准备 19
二、椅位准备 20
三、照明准备 20
第二节 检查方法 20
一、一般检查法 20
二、特殊检查 23
第三节 病历书写 26
第五章 美容牙科的诊断与治疗学基础 28
第一节 美容牙科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 28
一、框架与参考 28
二、比例与理想状态 30
三、对称与多样性 31
四、视错觉与透视 32
第二节 美容牙科诊疗的一般常规 33
一、主诉 34
二、病史 34
三、口外检查 35
四、口内检查 35
五、美学评价 35
六、资料记录 38
第三节 美容牙科的医患沟通与治疗参项 38
一、沟通 39
二、治疗参项 42
第六章 美容牙科与微笑重建 44
第一节 微笑审美 44
一、微笑本质 44
二、微笑的形式审美 45
第二节 微笑设计 49
一、微笑分析 49
二、利用电脑影像系统设计微笑 51
第三节 微笑重建 54
一、微笑重建技术 54
二、变老微笑的重建 55
第七章 美容牙科的色彩学原理 58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概念 58
一、色彩产生的基础 58
二、光与色彩 58
三、视觉与彩色的关系 60
四、影响色觉的主要因素 61
五、同色异谱与颜色匹配 62
第二节 表示色彩的指标和色彩模型 62
一、表示色彩的指标 62
二、表达色彩的模型 63
第三节 颜色的测定 66
一、颜色的测试方法 66
二、颜色测试中的光源问题 66
第四节 色差学基础 67
一、色差的基本概念 67
二、色差的表示方法 68
三、关于色差的计算方法 68
第五节 比色与选色 69
一、辨色能力 69
二、比色板 69
三、比色、选色时的照明条件 69
四、选色、配色的其他要求 70
第八章 美容牙科的视觉原理 71
第一节 视觉基本原理 71
一、视觉直觉 71
二、图-底关系 71
三、参照环境 72
四、后像作用 72
五、同步对比 72
六、边界对比 73
七、轮廓对比 73
第二节 视错觉在美容牙科中的应用 73
一、错觉与审美 73
二、视错觉概述 74
三、视错觉的表现 74
四、视错觉的临床应用 76
第三节 前牙审美的视觉规律 77
一、牙齿表面对光的漫反射 77
二、视觉平衡 77
三、视觉面型 78
四、性别的视觉体现 79
五、性格的视觉体现 80
六、年龄的视觉体现 80
七、变线透视状态 81
八、牙列线条的视觉特征 81
九、前牙“黄金比”的视觉效果 81
十、天然牙唇面的视觉特征 82
第四节 义齿形式美的视觉特征 82
一、单纯齐一 83
二、对称均衡 83
三、协调对比 83
四、比例和谐 84
五、节奏韵律 84
六、多样统一 84
第五节 阴性空隙及其视觉审美功能 85
一、阴性空隙的视觉生理 85
二、阴性空隙的视觉过程 85
三、阴性空隙的构成及其审美功能 85
第九章 牙体牙髓疾病 87
第一节 龋病 87
一、发病因素 8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88
三、龋病的治疗 88
四、龋病的预防 91
第二节 牙髓病 92
一、分类和诊断要点 92
二、牙髓病的治疗 93
第三节 根尖周病 95
一、分类及诊断要点 95
二、根尖周病的治疗 96
第四节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98
一、牙齿发育异常 98
二、牙体损伤 99
第十章 牙周病 102
第一节 牙龈病 102
一、主要症状 102
二、牙龈病常见类型 103
第二节 牙周炎 106
一、主要症状 106
二、牙周炎类型 108
第三节 洁牙术 111
一、龈上洁治术 111
二、龈下刮治术 114
第四节 牙周病的修复治疗 116
一、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 116
二、膜龈手术 117
第十一章 义齿的个性化修复 123
第一节 义齿个性化修复的基本概念 123
一、个性的定义与内涵 123
二、个性义齿的基本概念 123
第二节 个性义齿的历史发展 124
第三节 个性审美在牙医学中的地位 125
第四节 个性义齿的表现形式 125
一、翻转式排牙法 125
二、重叠式排牙法 126
三、间隙排牙法 126
四、个别牙错位排牙法 126
五、变色牙式个性义齿 126
六、牙体缺损式个性义齿 127
七、修复体式个性义齿 127
八、错觉与修饰性排牙 127
九、饰齿与文齿 127
第五节 个性义齿的修复原则 128
一、个性义齿的“功能”原则 128
二、个性义齿的“真实”原则 128
三、个性义齿的“变化”原则 129
四、个性义齿的“形式”原则 129
五、个性义齿的“伦理”原则 129
第六节 个性义齿的心理学分析 130
第七节 个性义齿的美学意义 131
第十二章 美容牙科粘结修复技术 133
第一节 粘结材料与粘结机制 133
一、粘结剂与粘结的形成 133
二、牙齿粘结面的处理 135
第二节 粘结贴面修复技术 137
一、贴面修复术前准备与牙体制备 137
二、直接贴面修复 138
三、烤瓷间接贴面修复技术 139
第三节 粘结固定义齿 140
一、概述 140
二、粘结桥的设计原则 141
三、粘结桥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 142
第四节 粘结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142
第十三章 变色牙与漂白术 145
第一节 牙齿外源性着色 145
一、牙釉质表面着色 145
二、牙体疾病导致的着色 146
三、修复体引起的着色 146
四、局部治疗牙齿的药物引起的着色 147
五、外着色牙的预防和治疗 147
第二节 牙齿变色的原因 147
一、牙齿的增龄性变色 147
二、牙髓变性、失活引起的变色 148
三、药物引起的牙齿变色——四环素着色牙 148
四、氟斑牙 148
五、全身疾病引起的牙齿变色 149
第三节 变色牙的脱色治疗 149
一、活髓牙漂白术 149
二、无髓牙的漂白技术 151
第十四章 牙体缺损的美容修复 153
第一节 临时冠技术 153
一、适应证 153
二、制作要求 153
三、直接法 153
四、直接印模备牙法 153
五、间接法 154
第二节 金瓷修复体 154
一、基本化学 154
二、金瓷修复体的合金 154
三、适应证 155
四、禁忌证 155
五、全冠修复体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155
六、牙体制备 157
七、填写技工单与金属支架的试戴 157
八、选色 157
九、试戴和最终粘固 158
第三节 铸造玻璃瓷冠 158
一、铸造玻璃瓷冠的特性 158
二、临床操作 159
第四节 全瓷冠 161
一、优点与缺点 161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61
三、牙体制备标准与方法 162
第十五章 牙列缺损的美容修复 163
第一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美容修复 163
一、传统式可摘局部义齿 164
二、隐形义齿 169
三、可摘局部覆盖义齿 173
第二节 固定义齿的美容修复 175
一、固定义齿的组成与分类 176
二、固定义齿的设计与制作 176
第十六章 牙列缺失的美容修复 179
第一节 取印模与制模型 179
一、印模的要求 179
二、印模的范围 179
三、取印模的方法 180
四、模型制作 180
第二节 颌位关系的记录 181
一、颌位关系的基本概念 181
二、颌位关系的确定 181
三、颌位关系的记录 182
四、颌位关系的转移 185
第三节 人工牙的排列 186
一、机械力学原则 186
二、典型排牙法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187
三、生物力学原则 190
四、个性排牙的方法 191
五、排牙的几个具体问题 191
第四节 全口义齿的平衡咬合 192
一、平衡?的概念 192
二、前伸平衡?五因素 192
三、达到前伸平衡?的条件 194
四、侧?平衡 194
五、平衡?理论的应用 195
第五节 全口义齿基托的美学 195
一、基托的牙龈颈曲线 196
二、唇颊侧基托磨光面外形 196
三、基托的舌侧形态 196
四、恢复腭皱襞自然形态 197
五、基托的“仿生”处理 197
第六节 全口义齿制作不当对面容的影响 197
一、人工牙选择不当的影响 197
二、人工牙位置排列不当的影响 198
三、垂直距离过大过小对面容的影响 199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缺损的美容修复 200
第一节 口腔颌面缺损的病因、分类及影响 200
一、口腔颌面缺损的病因 200
二、口腔颌面缺损的分类 201
三、口腔颌面缺损的影响 201
第二节 口腔颌面缺损美容修复的原则 202
一、先天性唇腭裂美容修复的原则 202
二、颌骨及面部缺损美容修复的原则 202
第三节 先天性唇腭裂的美容修复 203
一、先天性唇腭裂美容修复的目的 203
二、先天性唇腭裂美容修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03
三、先天性唇腭裂美容修复前的检查与准备 204
四、腭裂阻塞器 205
五、腭护板 206
六、一般美容修复体 206
第四节 上颌骨缺损的美容修复 209
一、上颌骨缺损的分类 209
二、上颌骨缺损美容修复的固位设计 211
三、上颌骨缺损的即刻美容修复 213
四、上颌骨缺损的正式义颌美容修复 214
第五节 下颌骨缺损的美容修复 218
一、防止下颌骨移位的颌导板治疗 218
二、具有连续性的下颌骨缺损的美容修复 219
第十八章 牙颌畸形的矫治基础 221
第一节 牙颌畸形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21
一、遗传因素 222
二、环境因素 223
三、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 224
第二节 牙颌畸形的检查诊断 225
一、正常? 225
二、错?的分类 228
三、正畸常用的检查方法 230
第三节 牙齿移动的基本原理 234
一、矫治力及牙齿移动 235
二、矫治中的组织反应 236
三、牙齿移动与支抗 237
第四节 正畸矫治器 240
一、矫治器应具备的性能 240
二、矫治器的类型 240
三、矫治器的组成及作用原理 241
第十九章 常见牙颌畸形的矫治 245
第一节 早期预防及阻断性矫治 245
一、早期预防及预防矫治 245
二、阻断性矫治 249
第二节 常规正畸矫治 254
一、全面的正畸矫治 255
二、小范围的牙移动治疗 262
第三节 外科-正畸联合矫治 266
一、适应证 266
二、术前诊治程序 266
三、术前正畸 267
四、常见颌骨畸形及手术 268
五、术后正畸 269
第二十章 外科正牙术 270
第一节 概述 270
第二节 历史 270
第三节 生物学基础 271
第四节 手术适应证 273
第五节 术前准备 273
一、病历记录 273
二、患者和医生的心理准备 274
三、图像和模型记录 274
四、手术器械 274
五、术前准备和麻醉 274
第六节 基本手术操作 274
一、切开 275
二、截骨 275
三、钻骨 275
四、复位与调整 276
五、缝合与固定 277
第七节 诊断和基本手术方法 277
一、前牙拥挤畸形 277
二、多数前牙反?畸形 278
三、多数前牙开?畸形 278
四、前牙过大牙间隙和多生牙畸形 279
五、上牙槽前突畸形 280
六、上下牙槽前突畸形 281
七、其他畸形 281
八、修复前外科正牙术 281
第八节 术后处理和并发症防治 282
一、术后处理 282
二、并发症防治 282
第二十一章 口腔预防医学与牙齿美容保健 283
第一节 龋病的预防 283
一、龋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283
二、龋病预防措施和方法 285
第二节 牙周病的预防 290
一、牙周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290
二、牙周病预防措施和方法 292
第三节 口腔保健 296
一、食物与口腔保健 296
二、妇幼牙齿保健 296
三、中小学生口腔保健 297
四、中老年人口腔保健 298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新闻走向科学》吴勤如著 1992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科学令人如此开怀 电磁的魔力》纸上魔方 2017
- 《环境科学专业化学类实验教程》王刚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