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水稻
水稻

水稻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9203495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全书共17章,重点介绍了高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及营养生理特点,水稻“三定”栽培的理论依据与关键技术,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的技术原理及种植方法,水稻机械化栽培的农机具配置及其物化技术产品应用,以及水稻生产的防灾、减灾技术。另外,还讨论了不同目标、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穗型要求以及不同种植密度等规模化水稻生产必须直面的问题。
《水稻》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

1.1.1 发挥水稻品种高产潜力的综合栽培技术 1

1.1.2 克服水稻高产限制因子的抗逆栽培技术 3

1.1.3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省工轻简栽培技术 4

1.2 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形成 5

1.2.1 研究概况 6

1.2.2 推广应用情况 7

1.3 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的展望 8

1.3.1 由以有机肥施用为主到以化肥施用为主的转变 9

1.3.2 由以精耕细作为主到以省工轻简栽培为主的转变 10

1.3.3 由以人工劳动为主到以机械生产为主的转变 10

第2章 水稻高产栽培的生物学特性 14

2.1 水稻根系的生长 14

2.1.1 根系生长特征 15

2.1.2 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 19

2.1.3 根系活力 19

2.1.4 根系酶活性 23

2.1.5 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 25

2.2 水稻叶片和分蘖的生长 25

2.2.1 叶片生长动态 27

2.2.2 叶面积扩展 30

2.2.3 分蘖生长动态 31

2.2.4 株型特点 33

2.2.5 剑叶的生理特性 34

2.3 水稻籽粒的灌浆特性 35

2.3.1 不同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 35

2.3.2 稻穗枝梗维管束特征及生理特性 38

2.3.3 稻穗强、弱势粒激素含量的差异 40

2.3.4 稻穗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形成的差异 43

2.3.5 稻穗强、弱势粒总RNA、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44

2.3.6 稻穗籽粒灌浆的化学调控 46

第3章 水稻的干物质生产与产量构成特点 47

3.1 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 47

3.1.1 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地点间差异 48

3.1.2 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因型差异 51

3.2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 58

3.2.1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地点间差异 60

3.2.2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基因型差异 64

第4章 水稻的营养特性与需肥特点 71

4.1 水稻的营养特性 71

4.1.1 大量元素的功能特点 71

4.1.2 中量元素的功能特点 75

4.1.3 微量元素的功能特点 76

4.1.4 硅元素的功能特点 77

4.2 水稻的需肥特性 78

4.2.1 氮素需要量 78

4.2.2 磷素和钾素需要量 80

4.3 水稻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与积累特点 81

4.3.1 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地点间差异 82

4.3.2 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85

4.4 水稻的水肥(氮肥)耦合 93

4.4.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稻的产量与氮素利用率 93

4.4.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稻植株中氮素的来源 94

4.4.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肥料氮素的去向 94

第5章 水稻“三定”栽培的原理与方法 96

5.1 水稻高产栽培的途径 96

5.2 水稻“三定”栽培的概念 98

5.2.1 定目标产量 98

5.2.2 定群体指标 99

5.2.3 定技术规范 99

5.3 水稻“三定”栽培的原理 100

5.3.1 目标产量与种植区域生态条件相一致 100

5.3.2 目标产量与群体生长发育相一致 101

5.3.3 目标产量与栽培技术措施相协调 102

5.4 水稻“三定”栽培的关键技术 102

5.4.1 群体苗数控制技术 102

5.4.2 测苗定量施肥技术 104

第6章 水稻目标产量的确定方法 108

6.1 水稻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依据 108

6.1.1 水稻产量的地点间差异显著 109

6.1.2 水稻施肥产量依赖于基础地力产量 112

6.1.3 水稻产量对氮肥反应敏感 116

6.1.4 水稻产量的年度间差异显著 119

6.2 水稻目标产量确定的方法 122

6.2.1 回归模型确定法 122

6.2.2 区域平均确定法 123

6.2.3 实现水稻目标产量的思考 124

第7章 水稻高产群体指标的确定及其构建方法 125

7.1 水稻的高产群体指标 125

7.1.1 最高苗数 125

7.1.2 有效穗数 127

7.1.3 叶面积指数 128

7.1.4 株高 130

7.1.5 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 131

7.2 水稻群体指标的构建方法 133

7.2.1 合理密植 133

7.2.2 适宜基本苗 139

7.2.3 平衡施肥(氮肥) 140

7.2.4 间歇灌溉 142

7.3 水稻的合理密植方法——黄金分割法 143

7.3.1 株行距配比的优化与秆高密度模型的建立 143

7.3.2 基于黄金分割法的水稻合理密植优化试验验证 146

第8章 水稻测苗定氮施肥方法 162

8.1 水稻氮素的吸收速率与快速诊断 163

8.1.1 不同生育期氮素吸收速率 163

8.1.2 氮素营养状况的快速诊断 163

8.2 水稻测苗定氮施肥方法的原理 164

8.2.1 氮肥、磷肥、钾肥的平衡施用 164

8.2.2 土壤养分供应和平衡施肥 165

8.2.3 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 167

8.3 水稻测苗定氮施肥方法 167

8.3.1 与传统施肥方法的比较 167

8.3.2 估计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168

8.3.3 计算肥料氮施用量 171

8.3.4 估计肥料磷、钾施用量 173

8.4 水稻氮素反应的品种间差异及其调控 174

8.4.1 氮素反应的品种间差异 174

8.4.2 氮肥施用的调控 175

8.4.3 氮肥用量及施肥时间 177

8.5 水稻测苗定氮施肥方法的应用效果 179

第9章 双季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181

9.1 长江流域双季早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181

9.1.1 技术规范 181

9.1.2 技术模式 187

9.2 长江流域双季晚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187

9.2.1 技术规范 187

9.2.2 技术模式 190

9.3 华南双季早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193

9.3.1 技术规范 193

9.3.2 技术模式 194

9.4 华南双季晚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197

9.4.1 技术规范 197

9.4.2 技术模式 198

第10章 一季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201

10.1 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区一季籼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201

10.1.1 技术规范 201

10.1.2 技术模式 205

10.2 长江上游丘陵山区一季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205

10.2.1 技术规范 205

10.2.2 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对策 212

10.2.3 技术模式 212

10.3 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区单季粳稻“三定”栽培技术规范及模式 215

10.3.1 技术规范 215

10.3.2 技术模式 216

第11章 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的原理与方法 219

11.1 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的原理 219

11.2 适度规模生产的品种选择方法 221

11.2.1 选择以高产为目标的超级稻品种 221

11.2.2 选择以稻米品质好为目标的优质稻品种 222

11.2.3 双季稻等多熟种植的品种搭配 224

11.3 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的栽培技术规范 226

11.3.1 技术原理 226

11.3.2 技术要点 227

11.4 水稻适度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230

11.4.1 成本利润率 230

11.4.2 成本的构成 231

11.4.3 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 232

11.4.4 来自湖南水稻生产成本与效益的调查 233

第12章 适度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其装备 235

12.1 稻田机械化耕整方法及其农机具 236

12.1.1 稻田耕整的农艺要求 236

12.1.2 稻田耕整方法 236

12.1.3 稻田耕整的农机具 237

12.2 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法及农机具 238

12.2.1 机插秧及育秧农机具 238

12.2.2 机抛秧及农机具 239

12.2.3 机直播及农机具 240

12.3 水稻农药施用原则及施用机具 240

12.3.1 农药施用原则 240

12.3.2 农药施用机具 241

12.4 水稻肥料施用原则及施用机具 242

12.4.1 肥料施用原则 242

12.4.2 肥料施用机具 242

12.5 水稻机械收割技术及农机具 243

12.5.1 机械收割的农艺要求 243

12.5.2 联合收割机 243

12.6 稻谷干燥方法及烘干机 245

12.6.1 稻谷烘干方法 245

12.6.2 稻谷烘干机 246

12.7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及农机具 247

12.7.1 全程机械化生产 247

12.7.2 农机具配置 248

第13章 水稻规模化生产的物化技术及其产品 250

13.1 种子包衣剂 251

13.1.1 种衣剂的功效 251

13.1.2 种衣剂的类型及特点 252

13.1.3 专用种衣剂产品 253

13.1.4 种衣剂应用效果 254

13.2 水稻机插秧的育秧基质 259

13.2.1 育秧基质 259

13.2.2 基质育秧 260

13.3 水稻叶面肥 260

13.3.1 叶面施肥的特性 261

13.3.2 叶面肥的种类 262

13.3.3 叶面肥产品及施用方法 262

13.4 缓/控释肥 264

13.4.1 缓/控释肥的概念 264

13.4.2 缓/控释肥的种类 265

13.4.3 缓/控释肥的优点 269

13.4.4 缓/控释肥产品 270

13.4.5 缓/控释肥的应用效果 270

13.5 水稻生长调节剂 273

13.5.1 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274

13.5.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剂型与施用方法 277

13.5.3 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78

13.5.4 减少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方法 280

第14章 基于适度规模生产的机插秧栽培技术 282

14.1 水稻机插秧栽培的特点 282

14.1.1 机插秧栽培的优势 282

14.1.2 机插秧栽培需要注意的方面 282

14.2 水稻适度规模化生产对机插秧栽培的要求 283

14.2.1 种植制度及前后茬的要求 284

14.2.2 插秧机和育秧方式的选择 284

14.2.3 播种间隔 284

14.3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285

14.3.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85

14.3.2 育秧技术 286

14.3.3 稻田耕整技术 293

14.3.4 田间管理技术 294

14.3.5 收割、干燥技术 297

14.4 水稻机插栽培实例分析 298

第15章 基于适度规模生产的抛秧栽培技术 300

15.1 水稻抛秧栽培的特点 300

15.1.1 抛栽稻的生育特点 300

15.1.2 抛秧栽培的优势 301

15.1.3 水稻抛秧栽培需要注意的方面 302

15.2 抛秧栽培技术 302

15.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302

15.2.2 塑盘育秧技术 303

15.2.3 稻田耕整与抛秧技术 305

15.2.4 本田施肥技术 306

15.2.5 本田灌溉技术 307

15.2.6 本田主要病虫害防治和杂草防除技术 307

15.2.7 收割、干燥技术 308

15.3 水稻抛秧栽培实例分析 309

第16章 基于适度规模生产的直播栽培技术 311

16.1 水稻直播栽培的类型 311

16.1.1 根据播种方式分类 311

16.1.2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播种前后灌溉方式分类 312

16.2 水稻直播栽培的特点 312

16.2.1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 312

16.2.2 直播栽培的优缺点 313

16.3 直播稻栽培技术 313

16.3.1 品种选择 313

16.3.2 种子处理技术 314

16.3.3 稻田耕整技术 316

16.3.4 播种全苗技术 316

16.3.5 杂草防除技术 318

16.3.6 水分管理技术 319

16.3.7 施肥技术 319

16.3.8 病虫害防治技术 320

16.3.9 收割、干燥技术 320

16.4 水稻直播栽培实例分析 321

第17章 水稻生产的气候灾害及倒伏防控技术 323

17.1 低温冷害 324

17.1.1 早稻育秧期间 324

17.1.2 早稻分蘖期到幼穗分化期 325

17.1.3 晚稻开花结实期间 325

17.2 高温热害 326

17.2.1 秧苗期到孕穗期 327

17.2.2 开花结实期间 327

17.3 洪涝灾害 328

17.3.1 育秧期间 329

17.3.2 分蘖期到成熟期 329

17.4 旱害 330

17.4.1 秧苗期到分蘖期 331

17.4.2 幼穗分化期到开花结实期 331

17.5 暴雨、风暴和冰雹灾害 332

17.5.1 暴雨 332

17.5.2 风暴 334

17.5.3 冰雹 334

17.6 倒伏 336

17.6.1 倒伏发生的原因 336

17.6.2 倒伏对产量的影响 337

17.6.3 倒伏防控技术 337

主要参考文献 3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