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
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

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楚德新,楚毅,楚俊,楚音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84901536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
《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目录

第一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艺术总论 1

第一节 “毕兹卡”和她们的“傢伙哈” 1

一、土家族的民族特征 1

二、土家族的传统习俗 4

(1)“梯玛”祭祖 4

(2)“舍巴日”摆手堂 5

三、土家族的古老艺术 6

四、土家族打溜子缘起诸说 8

(1)锣鼓乐起缘的共性说 9

(2)民族个性的具体体现 11

(3)打溜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3

第二节 打溜子的特性与历史地位 14

一、打溜子的特性 15

(1)关于“溜子”说 15

(2)关于“挤钹”说 15

(3)关于“锣”说 16

(4)打溜子的整体效果 17

二、打溜子的历史地位 18

(1)打溜子之“缘” 18

(2)“八仙师傅”锣钹手 19

(3)关于“傢伙厅” 19

第三节 打溜子的群众性质与生命力 20

一、理解生活,表现生活 21

(1)美哉大自然“六畜兴旺” 21

(2)生活、生产:相应相连 22

(3)神话缘起“吉祥如意” 23

二、深刻的寓意,多层次的内涵 24

(1)生动的形象寓于娴熟的技艺 24

(2)结构的“规律性” 25

(3)规范的表现艺术 27

(4)严谨而求实的精神 28

第四节 打溜子的综合论述 29

一、一般规律:共性、共存 29

二、特殊规律:特点、特性 31

(1)乐器形制与“配器” 31

(2)单钹路子与双钹路子 33

(3)锣鼓乐的“旋律” 34

第二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结构艺术 37

第一节 节奏、句式、曲体和识体 37

一、节奏与节奏型 37

二、句型与句式 40

(1)打溜子的句型 40

(2)“打溜子”的句式 42

三、曲体与结构手法 43

(1)重复、变化重复 44

(2)对比、对答 45

第二节 桥子(饺子)、牌子(调子)和溜子(撩子) 47

一、关于[桥子](绞子) 48

二、关于[牌子]、[调子]或[头子] 50

(1)创意与灵变性 50

(2)“神似胜于形似”:巧妙 51

三、关于[溜子] 54

第三节 单曲、套曲 59

一、单曲体“溜子曲” 62

(1)龙山、保靖溜子说 62

(2)永顺溜子说 63

二、“溜子曲”的联套 65

(1)“结构图式” 72

(2)特性(形象性)句型 74

第三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创作艺术 79

第一节 “打溜子”的创作原则与创作特点 79

一、创作题材的思考 79

二、群众性与衍袭性 83

三、形象性与逻辑性 90

四、节奏性与表型性 99

第二节 创作技巧与创作方法 109

一、“变奏原则”与变奏方法 110

(1)“变格”重复 110

(2)“变格式”对比、对答 114

(3)加花变奏 116

(4)自由变奏 119

二、节奏与“旋律”的处理 122

(1)单钹与挤钹 123

(2)马锣、大锣的“加花” 123

(3)钹的砍、擦、敞、闷相间 124

(4)句法的“依章”联缀 125

(5)音色对比与“和音”效果 126

三、结构程式的可塑性 128

四、“多声部”写作法 130

(1)“锣声部”的写作 130

(2)“钹声部”的写作 134

(3)立体性——各“声部”的结合效果 137

第四章 土家族打溜子的演奏艺术 142

第一节 乐器的形制、特性与演奏组合 142

一、乐器的形制与特性 142

二、溜子乐曲的“字谱规范” 145

三、乐器的组合与配置 148

(1)“三人溜子”:基本形态 148

(2)“四人溜子”:相应的发展 148

(3)“五人溜子”的结合手法 151

第二节 锣、钹的演奏艺术 164

一、锣及“锣声部”的演奏法 165

(1)马锣的作用与演奏技法 165

(2)大锣的演奏技法 168

(3)“锣声部”的配合与“极限” 170

(4)“硬槌”、“软槌”和“软槌软”的演奏法 171

二、钹的演奏技法与相互配合 175

(1)“钹声部”的表现特性 175

(2)头钹、二钹的演奏特点 178

(3)钹部演奏的“配配”技法 186

(4)钹部演奏的“极限”与结合 188

第三节 演奏的“层次”与多声部组合效果 191

一、“撞声”乐的集体性质 191

(1)锣声部的“独奏”效果 192

(2)钹声部的“独奏”效果 194

二、演奏的不同层次与艺术体现效果 196

三、多声部组合的立体效果 203

小论 204

附:主要参考书目和“简注”(疏) 208

简注 209

后记 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