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语完成体的认知功能研究
汉语完成体的认知功能研究

汉语完成体的认知功能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思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9408
  • 页数:2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运用多种理论,如“有界”“无界”理论、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语言类型学理论,全方位透视现代汉语完成体的共时变异和历时演变过程。具体探讨了补语“完”的内部划分、语义指向、有界化差异、融合度等级等,对汉语史上的“完成”义动词的历史沿革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性地探讨了完成在汉语体貌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汉语完成体的认知功能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

第三节 完成体的含义及研究范围 10

第四节 研究理论、方法和语料 13

第五节 书稿框架与主要内容 14

第一章 补语“完”的内部划分规律 15

第一节 动结式“V单+完”的含义 15

一 动结式的含义 15

二 动结式“V单+完” 15

第二节 “完1”“完2”“完3”的划分 16

一 补语语义指向的复杂性 16

二 “完1”“完2”“完3”划分的依据 17

第三节 “完1”“完2”“完3”的分布规律 24

一 “完1”存在的句法环境 24

二 “完2”存在的句法环境 25

三 “完3”存在的句法环境 26

第四节 三个“完”与“V单”的融合度等级 27

一 语义关联与融合度 27

二 历时角度的印证 29

第二章 补语“完”的有界化作用 31

第一节 “有界”“无界”理论阐释 31

一 “有界”与“无界” 31

二 “界性”的意象图示分析 32

三 “有界”与“离散”的共性 34

第二节 动词有界化的手段及其完句作用 34

一 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34

二 有界成分的完句作用 36

第三节 “完1”“完2”“完3”的有界化作用 39

一 “完1”对“V单”的有界化 40

二 “完2”对“V单”及“宾语”的双重有界化 41

三 “完3”对主语的有界化 43

四 “有指”“无指”对宾语的“界性”影响 48

第三章 补语“完1”与“了1”“过1”功能同一性 55

第一节 “了1”“过1”新释 55

一 “了1”的双重作用 55

二 “过1”是补语动词 58

第二节 单事件中都对动词有界化 61

一 “了1”的有界化作用 61

二 “过1”的有界化作用 62

三 “完1”的有界化作用 63

第三节 双事件中都对前一动词有界化 63

一 “了1”“过1”“完1”的互换 63

二 三者互换的深层次动因 66

三 三者互换的限制条件 67

第四节 都只表“体”而不表“时” 68

一 “体”与“时”的区别 68

二 “了1”“过1”“完1”只表“体” 69

第四章 补语“完”的认知语义分析 71

第一节 三个“完”对“V单”的语义选择 71

一 “完1”“完2”与“V单”的搭配 71

二 “完3”与“瞬间动词”搭配的认知解释 75

三 “完”与“V”搭配的词典统计 78

第二节 三个“完”的自动义和使动义差异 80

一 表达使动的两种手段 80

二 语义指向与使动义 80

三 “完2”使动义的形式验证 82

第三节 “V单+完”的否定特性及解释 83

一 定量/非定量、离散量/连续量 83

二 “不”与“没”否定的区别 84

三 动补结构的否定与一般动词否定的差别 85

四 “V单”为非自主动词时否定词的选择 87

第五章 补语“完”的词汇化倾向 90

第一节 “词”“短语”划界难的历史成因 90

一 “双音化”与“词”“短语”划界难之关系 90

二 句法成分词法化 91

三 历时事实的印证 93

第二节 动补结构:“词”还是“短语” 95

一 “词”与“短语”的区分方法 95

二 动补结构是“词”与“短语”的讨论 96

第三节 “V单+完”是词、短语、短语词 98

一 “V单+完”的动态性 98

二 “V单+完”词汇化倾向及动因 99

第四节 “短语词”的认知解释 101

第六章 补语“完”的虚化 103

第一节 完成体标记“了”的虚化过程 103

第二节 “完1”的虚化方向 104

第三节 “完1”向体标记虚化的依据 107

第四节 “完2”与“V单”的融合 108

一 体标记不能词汇化的原因 109

二 “完2”词汇化的可能性 112

三 “完2”词汇化为类词缀 113

四 从韵律词看“V单+完2”的词汇化 114

第七章 完成体的历时演变与方言变异 116

第一节 “完成”义动词的历时沿革过程 116

第二节 补语“完”的产生及其语法化历程 122

一 补语“完”的历时产生过程 122

二 补语“完”的进一步语法化及动因 133

第三节 现代汉语“完成”义补语的语法化 136

一 现代汉语“完成”义虚化动词 137

二 “完成”义动词语法化的动因 138

第四节 完成体与完成体构式的方言类型学 139

一 完成体的跨方言考察 139

二 完成体构式的跨方言考察 145

第八章 完成体构式中的“异构同义”现象 150

第一节 汉语中的完成体构式 150

第二节 完成体构式与“异构同义” 153

第三节 从“V+O+完”到“V+完+O” 155

第四节 “V+O+完”格式的逐渐消失 159

第九章 体貌研究概况与存在问题 161

第一节 “体貌”的含义及分合 161

第二节 “体貌”的层级性 162

第三节 “体貌”与“时制”的差异 164

第四节 “体貌”研究现状 165

第十章 “完成”在情状体中的地位 167

第一节 情状的含义及分类 167

第二节 情状类型的决定性因素及转化 170

第三节 动结式的情状类型与后置核心 175

第四节 句子的情状类型对补语虚化的影响 181

第五节 完成在情状体中的重要性 182

第十一章 “完成”在阶段体中的地位 185

第一节 阶段体的含义及分类 185

第二节 完成体与结果体的区别 190

第三节 结果补语的易虚化性 191

第四节 动结式的句法语义双核心 193

第五节 动结式与“时间顺序原则” 194

第十二章 “完成”在视点体中的地位 196

第一节 完整体与非完整体 196

第二节 完成、完整与“有界”“无界” 197

第三节 完成体与事件 200

第四节 完成的编码方式 203

第十三章 三层级体貌之间的关联 206

第一节 三层级体貌之间的区别 206

第二节 三层级体貌中补语的虚化等级 208

第三节 三层级体貌之间搭配的语义限制 209

第四节 体貌系统中的终止点类型 210

第五节 体貌与主观性、主观化 212

结语 214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