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中国化探论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中国化探论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中国化探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少进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5021305
  • 页数:2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包括六章,分别为:第一章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阐明马克思民生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理论渊源;第二章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三章马克思民生思想人本论的中国化,主要探讨马克思民生思想人本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民生内涵;第四章马克思民生思想目标论的中国化,主要探讨马克思民生思想目标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民生内涵;第五章马克思民生思想实践论的中国化,主要探讨马克思民生思想实践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六章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主要探讨马克思民生思想解答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现实运用。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中国化探论》目录

导论 1

一、选题缘由 1

二、概念阐释 4

三、研究综述 10

四、本书构架 13

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几个问题 14

第一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过程 17

第一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17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前提 17

二、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的斗争为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19

三、成长环境对马克思恩格斯个人观念的影响为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观条件 21

第二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 23

一、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民生观 23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主义民生观 25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民生观 28

第三节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民生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理路 30

一、开始萌芽:从《博士论文》到《莱茵报》 30

二、初步形成:从《德法年鉴》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33

三、走向成熟: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 37

四、继续发展:从《资本论》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 39

第二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42

第一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人本论:以满足“现实的人”的民生需要为本 42

一、“现实的人”的民生需要及其满足 43

二、“现实的人”民生需要的基本特征 48

第二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目标论:构建“自由人联合体” 50

一、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民生的实现是民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51

二、资本主义民生发展是以人的不自由和片面发展为代价 53

三、共产主义民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55

四、共产主义民生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 60

第三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实践论:革命地“改变世界” 63

一、民生与异化批判:民生发展的理论前提 64

二、民生与生产力: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67

三、民生与生产关系:民生发展的制度前提 70

四、民生与教育:民生发展的文化条件 73

五、民生与社会保障:民生发展的安全保证 76

六、民生与分配公平: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81

第四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特征 86

一、实践性 86

二、科学性 87

三、批判性 88

四、人本性 89

五、开放性 91

第三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人本论的中国化 93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4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其宗旨地位的确立 94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 97

第二节 “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 102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及其实质 103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民生旨归 106

第三节 “三个代表”价值标准 110

一、“三个代表”标准的提出及其实质 110

二、“三个代表”标准的民生内涵 113

第四节 以人为本 117

一、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118

二、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119

三、发展为了人民 120

四、发展依靠人民 121

五、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22

第四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目标论的中国化 125

第一节 毛泽东与“四个现代化”民生目标 125

一、以改善民生为主旨的“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 126

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民生内涵解读 128

第二节 邓小平与“共同富裕”民生目标 132

一、“共同富裕”目标的形成和发展 133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民生目标 135

第三节 江泽民与“全面小康社会”民生目标 139

一、“全面小康社会”民生目标提出的过程及缘由 140

二、“全面小康社会”民生目标的内涵 144

第四节 胡锦涛与“和谐社会”民生目标 147

一、和谐社会:民生建设的新目标 148

二、和谐社会目标的民生维度解析 151

第五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实践论的中国化 156

第一节 两次革命解放民生 156

一、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民生解放提供政治前提 157

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民生解放提供制度基础 159

三、实现“耕者有其田”为民生解放提供现实动力 160

四、实施“双百方针”为民生解放提供思想条件 16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发展民生 163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直接动力 164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体制保障 166

三、以“先富带后富”为核心的改革新思维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现实路径 168

四、“三步走”的革新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步骤 170

第三节 全面创新提升民生 171

一、所有制结构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前提 171

二、分配制度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直接保障 173

三、发展战略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现实路径 175

四、微观举措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176

第四节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178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奠定改善民生的经济基础 178

二、提出并强化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发展,提升改善民生的战略地位 17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协调发展,提供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 181

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提供改善民生的环境保障 182

第六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民生建设 184

第一节 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184

一、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184

二、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基本成因 189

第二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民生建设路径 193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 193

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94

三、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195

四、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生保障机制 196

结束语 198

参考文献 200

后记 2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