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璞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8125988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围绕两个研究问题展开:知识工作中的创新是怎样形成的,在创新形成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工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具体研究时,是从认知视角切入,一方面提炼了知识工作中个体创新形成的核心认知行为,另一方面归纳了不同类型信息技术工具对创新过程中不同认知行为的作用。书稿的贡献,一方面是在理论上对目前知识创新领域内的权威理论进行了拓展和深化(认知要素的引入),另一方面对知识工作中怎样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促进个体创新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稿运用了案例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解决方案。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与信息技术 基于认知视角的分析》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问题 4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1.3.1 研究目的 5

1.3.2 研究意义 6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7

1.4.1 研究内容 7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9

1.5 研究的创新点 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

2.1 基本概念 13

2.1.1 知识工作 13

2.1.2 创新 15

2.1.3 信息技术及其组成 16

2.2 创新的形成 22

2.2.1 创新形成过程的流程式探讨 22

2.2.2 创新形成过程的机理性认识 24

2.2.3 创新形成机理的其他研究 25

2.3 信息技术的作用 29

2.3.1 信息技术对知识存储、检索的影响 29

2.3.2 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32

2.3.3 信息技术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35

2.3.4 信息技术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36

2.3.5 信息技术对知识应用的影响 38

2.4 文献评述 40

2.4.1 有关创新形成的研究评述 40

2.4.2 有关信息技术作用的研究评述 41

2.4.3 本书拟探索的问题 42

2.5 本章小结 43

第三章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 44

3.1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及其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 44

3.1.1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本质与界定 44

3.1.2 知识工作中创新的来源 45

3.1.3 知识工作中创新模型的总体构建思路 48

3.2 创新过程中的“体验”认知行为及其过程 49

3.2.1 基于体验的共同化过程 49

3.2.2 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 50

3.2.3 体验的实现机制 54

3.2.4 体验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 59

3.3 创新过程中的“隐喻”认知行为及其过程 61

3.3.1 基于隐喻的表出化过程 61

3.3.2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 61

3.3.3 隐喻的实现机制 64

3.3.4 隐喻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 69

3.4 创新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认知行为及其过程 72

3.4.1 基于逻辑思维的联结化过程 72

3.4.2 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 72

3.4.3 逻辑思维的实现机制 74

3.4.4 逻辑思维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 77

3.5 创新过程中的“再体验”认知行为及其过程 78

3.5.1 基于再体验的内在化过程 78

3.5.2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 78

3.5.3 再体验的实现机制 80

3.5.4 再体验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换的相互关系 83

3.6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模型 84

3.7 本章小结 86

第四章 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对创新的作用 87

4.1 知识工作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87

4.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87

4.1.2 技术的基本概念 88

4.1.3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89

4.1.4 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对创新的重要性 91

4.2 信息技术在知识工作中的应用 92

4.2.1 语义组织工具——数据库系统 92

4.2.2 图示表征工具——办公绘图软件 93

4.2.3 思维表征工具——思维导图软件 94

4.2.4 同步协作工具——多媒体会议系统 96

4.2.5 异步协作工具——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系统、协同编辑系统 97

4.2.6 复杂计算工具——专业软件 101

4.2.7 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工具的功能小结 101

4.3 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对核心认知行为的作用 102

4.3.1 信息技术对“体验”认知行为的作用 102

4.3.2 信息技术对“隐喻”认知行为的作用 103

4.3.3 信息技术对“逻辑思维”认知行为的作用 105

4.3.4 信息技术对“再体验”认知行为的作用 106

4.3.5 知识工作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对认知行为作用的总体假设 107

4.4 本章小结 109

第五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10

5.1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原因 110

5.2 案例研究设计 111

5.2.1 研究问题与假设 112

5.2.2 典型研究对象的选取 113

5.2.3 实证研究思路 114

5.2.4 数据来源 115

5.2.5 数据分析与编码流程 117

5.3 案例研究的规范性及本研究的策略 119

5.3.1 建构效度 120

5.3.2 内部效度 120

5.3.3 外部效度 121

5.3.4 信度 121

5.4 本章小结 123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基本发现 124

6.1 案例背景 124

6.1.1 基本情况 124

6.1.2 创新过程概述 125

6.2 创新过程中知识转换模式的划分 125

6.2.1 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条目 126

6.2.2 知识转换量表 128

6.2.3 行为条目的评分与知识转换模式的判定 131

6.2.4 四种知识转换模式下对应的行为条目 133

6.3 创新过程中知识转换模式对应的核心认知行为 133

6.3.1 核心认知行为的特征维度 134

6.3.2 行为条目与核心认知行为的对应 135

6.4 创新过程中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 136

6.5 基本发现 136

6.5.1 知识工作中的创新来源于认知行为与知识转换的相互作用 136

6.5.2 创新过程中的四种核心认知行为 137

6.5.3 信息技术对创新过程中核心认知行为的作用 148

6.6 本章小结 158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59

7.1 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 159

7.1.1 主要工作 159

7.1.2 研究结论 160

7.2 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62

7.2.1 理论意义 162

7.2.2 实践意义 162

7.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163

7.3.1 研究的局限性 163

7.3.2 进一步研究展望 164

参考文献 165

附录 185

附录1 初次深度访谈速记材料整理 185

附录2 二次深度访谈录音资料整理 191

后记 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