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
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

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瑞荣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208080300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
《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 核心概念“大一”的简要解释 1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范围及对基本资料的说明 4

上编 道家“大一”思想研究 9

第一章 道家以“大”、“大同”等类似概念群论道 9

第一节 道家以“大”论道 11

第二节 道家以“大同”、“大通”、“玄同”、“浑沌”和“至”论道 29

第二章 道家以“一”、“大一”、“太一”等类似概念群论道 45

第一节 道家以“一”论道 45

第二节 道家以“大一”、“太一”论道 68

第三章 道家以“不二”、“无二”等类似概念群论道 76

第一节 《老子》中的“不二”概念群 79

第二节 《列子》中的“不二”概念群 83

第三节 《黄帝四经》和《管子四篇》中的“不二”概念群 86

第四节 《庄子》中的“不二”概念群 88

第五节 《文子》中的“不二”概念群 93

第六节 《淮南子》中的“不二”概念群 96

第七节 《老子指归》中的“不二”概念群 98

第四章 道家无知论——无知是超越二分对待的知 102

第一节 “知”是二分性的对事物的认识 103

第二节 “不知”、“无知”是道家认识论的最高境界 108

第三节 达到“无知”境界的方法 119

第四节 道家无知论的“大一”性质及其对现代人类的意义 129

第五章 道家无言论——无言如何言说不言之道 133

第一节 “言”的二分性质、对象与限度 133

第二节 “无言”、“不言”是道家语言论的最高境界 141

第三节 “不言”之言如何“言” 151

第四节 道家无言论的“大一”性质及其对现代语言哲学的启示 159

第六章 道家无心论——二分意识的起源及其超越 163

第一节 道家关于二分意识起源的境界型模式 164

第二节 道家论二分意识出现的过程及其原因 173

第三节 超越二分意识境界的方法 181

第四节 道家无心论的“大一”性质及其对现代哲学与心理学的启示 187

下编 道家“大一”思想的表达式研究 193

第七章 道家的否定表述系统 193

第一节 “不一式”或“单遣单非”否定形式 194

第二节 “不二式”或“双遣双非”表达式 199

第三节 穷尽否定表达式 210

第四节 定性否定表达式 213

第五节 道家四类七种否定表达式的关系 217

第八章 道家“双遣双非”表达式的历史考察 221

第一节 《老子》中的“双遣双非”表达式 225

第二节 《列子》中的“双遣双非”表达式 226

第三节 《黄帝四经》和《管子四篇》中的“双遣双非”表达式 230

第四节 《庄子》中的“双遣双非”表达式 235

第五节 《文子》中的“双遣双非”表达式 242

第六节 《淮南子》中的“双遣双非”表达式 249

第七节 《老子指归》中的“双遣双非”表达式 253

第九章 道家特殊表达式的历史考察 260

第一节 《老子》中的特殊表达式 261

第二节 《列子》中的特殊表达式 268

第三节 《黄帝四经》和《管子四篇》中的特殊表达式 271

第四节 《庄子》中的特殊表达式 273

第五节 《文子》中的特殊表达式 281

第六节 《淮南子》中的特殊表达式 284

第七节 《老子指归》中的特殊表达式 292

第十章 道家的肯定表述形式 304

第一节 肯定性的表达式 304

第二节 概括性概念 316

第三节 道家论否定与肯定表述形式的关系 319

结语 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329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329

第二节 对道家“大一”思想的评价 341

附录 关于道经之外的文化典籍中的“不二”、“不贰”等概念的考察 349

第一节 《老子》之前早期文化典籍中的“不二”或“不贰”概念的考察 349

第二节 对先秦到两汉的儒家、法家和杂家使用“不二”等概念的考察 353

参考书目 362

后记 3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