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学校课程领导研究
学校课程领导研究

学校课程领导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6001795
  • 页数:227 页
图书介绍:《学校课程领导研究》梳理了中外课程领导研究文献,回顾了课程领导的缘起与发展、课程领导的模式以及目前主要的课程领导理论。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课程领导的涵义与层次、角色与功能、任务与原则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校课程领导的基本理论。
《学校课程领导研究》目录

引论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一)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型 2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

(三)新课程实施中学校面临困难与挑战的检视 5

(四)学校课程领导研究现状的分析 6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

(一)研究的目的 8

(二)研究的意义 9

第一章 课程领导的缘起与发展 10

一、西方课程领导的缘起 10

(一)对传统课程管理范式的批判 10

(二)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运动的兴起 12

(三)领导学理论在学校中的发展 13

二、课程领导的发展 14

(一)课程领导的萌芽与确立 14

(二)课程领导的发展 16

(三)课程领导的模式 17

(四)主要的课程领导理论 21

第二章 学校课程领导的基本理论 31

一、课程领导的内涵 31

(一)领导的概念 31

(二)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32

(三)课程领导的内涵 35

(四)相关概念辨析 40

二、课程领导的层次 47

(一)格拉索恩的研究 47

(二)我国课程领导的层次 49

(三)学校课程领导 52

三、课程领导的角色与功能 57

(一)课程领导的角色 57

(二)课程领导的功能 63

四、课程领导的任务和原则 67

(一)课程领导的任务 67

(二)课程领导的原则 72

第三章 本研究的思路与设计 77

一、研究的思路 77

二、研究的设计 79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79

(二)研究的方法 80

(三)研究的取样 84

(四)数据的分析 87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学校课程领导的认知现状 89

一、对学校课程领导含义的认知 89

二、对学校课程领导首要任务的认知 93

三、对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的认知 97

四、小结 102

(一)学校课程领导就是“对课程与教学的引领和管理” 102

(二)学校课程领导的首要任务是“在学校中培养一种支持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 102

(三)学校课程领导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等成员” 102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校长的课程领导现状 104

一、校长在学校中的工作和角色 104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 111

(一)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111

(二)学校对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的鼓励与倡导 116

(三)学校资源的投入与使用 123

(四)学校外部资源和外在力量的争取 127

(五)学校的权力运作和民主程度 129

三、小结 135

(一)校长在学校工作中仍然以行政事务为主 135

(二)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程度有待提高 135

(三)学校比较重视教师的教研和培训工作 136

(四)学校内部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基本满足教师教学需求 136

(五)学校在外部资源及外在力量的争取和获得方面还需加强 136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学校课程领导中的教师参与 138

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意愿 138

二、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中的教师实际参与 148

三、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满意度以及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 161

(一)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161

(二)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 168

四、小结 173

(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意愿、对学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及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存在差异 173

(二)教师在学校课程领导事务中的实际参与较少 175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177

一、研究的结论 177

(一)校长和教师对学校课程领导的认知较清楚 177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相对不足 178

(三)教师缺乏相关知能和时间是其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最大的困难 178

(四)教师的课程领导作用严重不足 178

(五)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工作实效性不高 179

(六)多个问题维度上教师存在年龄、类别、城乡差异 179

二、加强和改善学校课程领导的若干建议 181

(一)重视学校的课程领导工作,校长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转变领导理念,体现转型领导的理念,成为专家型校长 182

(二)建立健全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组织,充分发挥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的教师领导作用,保证学校沟通渠道的畅通 184

(三)为教师赋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力,并组建有效的教师团队,实施学校课程的团队领导 186

(四)创建学校共同愿景,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 188

(五)转变传统的封闭型学校文化,塑造以对话、支持、合作、共享为特点的开放型学校文化 189

(六)重视和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并增强其实效性 191

(七)整合校内资源,积极争取和获得学校外部资源和外在支持力量,建立学校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192

(八)促进学校组织结构的转变,变科层制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学校 194

附录 198

参考文献 209

后记 22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