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专题研究
刑法专题研究

刑法专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朴生著
  • 出 版 社:三民书局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54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法学概论下一篇:官道的把握
《刑法专题研究》目录

刑法理论之基础 1

一、主观与客观 1

一、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 3

1.结果无价值论(物的违法观) 4

2.行为无价值论(人的违法观) 8

3.折衷说 15

二、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 25

1.客观的违法性 26

2.主观的违法性 27

三、犯罪能力与刑罚能力 28

四、主观危险与客观危险 30

五、犯罪共同与行为共同 32

六、共犯独立性与共犯从属性 33

七、罪质论与罪量论 34

二、形式与实质 37

一、形式犯与实质犯 37

二、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 37

三、侵害与危险 41

一、侵害犯与危险犯 41

二、抽象的危险与具体的危险 42

汰益概念 61

一、法益概念之变迁 61

二、法益概念之内容 63

三、侵害法益与危险性 67

四、刑汰之任务 69

五、违法性之中心 69

犯罪之构成 73

一、犯罪之概念 73

二、犯罪之体系 73

三、构成要件 78

不作为犯 85

一、行为 85

一、概念 85

1.因果的行为概念 86

a.自然的行为概念 86

b.社会的行为概念 86

c.精神的行为概念 87

2.目的的行为概念 87

a.主观的目的的行为概念 87

b.客观的目的的行为概念 88

二、行为之形式 89

三、行为之构造 90

四、行为性之根据 92

五、行为与规范之关系 99

六、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之区分 101

二、纯正不作为犯 104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 106

一、作为犯,可否以不作为犯之 106

二、总则问题与分则问题 108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成立 109

1.构成要件相当性 109

2.违法性 131

3.责任 132

四、减轻原因 137

五、共犯 137

1.不作为共犯 138

2.共犯不作为 141

加重结果犯 145

一、本质 145

二、基本犯罪 146

一、内在危险 146

二、类型 148

1.犯罪形态 150

a.混合形态 150

b.结合形态 152

2.纯正加重结果犯与不纯正加重结果犯 153

3.可分性与不可分性 153

三、犯罪类型 154

1.故意犯与过失犯 154

2.形式犯与结果犯 156

3.侵害犯与危险犯 156

a.抽象的危险犯 157

b.具体的危险犯 158

4.作为犯与不作为犯 161

四、犯罪形式 162

五、诉追条件 163

三、加重结果 164

一、构造 164

二、责任要素 167

1.故意加重结果犯 169

2.过失加重结果犯 171

3.能预见 171

三、处罚方法 175

四、结合犯之加重结果犯 177

五、共犯与加重结果犯 177

正当化事由 183

一、概说 183

1.肯定说 183

2.否定说 187

二、自救行为 191

三、被害人之承诺 198

四、正当防卫之适法性 205

责任论 213

一、责任 213

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214

二、责任与危险性 215

二、责任理论 217

一、心理责任与规范责任 217

二、道义责任与社会责任 225

三、行为责任与行为人责任 228

四、个人责任、团体责任与共同责任 232

五、自己责任与组织责任 239

三、责任主义 266

一、结果主义与责任主义 266

二、绝对责任与相对责任 267

1.绝对责任 267

2.相对责任 268

a.消极的责任主义 269

b.积极的责任主义 275

原因之自由行为 283

一、立法例 283

二、原因 285

一、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 286

二、责任能力有无之判断 286

三、如何定其责任意思 289

三、以何时为着手 290

四、行为一贯性 291

五、原因行为之责任 293

六、结论 298

过失论 299

一、责任原则 299

二、责任要素 299

三、过失之含义 300

四、过失犯在犯罪体系上之地位 301

一、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 303

二、构成要素、违法要素与责任要素 304

五、过失理论之发展 306

一、旧过失论 306

二、新过失论 309

三、危惧感说 311

六、过失犯之构造 315

一、过失行为 316

二、过失犯之违法性可以允许之危险性之理论 324

三、过失信赖原则 339

七、过失相杀 340

八、结论 341

未遂之可罚性 343

一、刑法规范之构造 343

二、犯罪类型及构成要件 344

三、未完成阶段犯罪之处罚 346

一、定为独立犯罪者 346

二、设有处罚未遂犯之规定者 348

四、未遂犯 348

一、概念 348

二、处罚根据 350

三、可罚范围 351

四、总则性规定与分则性规定 352

五、未遂行为及其危险性之判断 353

六、着手实行 374

七、成立时点 377

1.隔地犯 377

2.间接正犯 377

3.原因之自由行为 378

八、是否独立犯罪 379

九、何种犯罪,有成立未遂犯之可能 380

1.过失犯 380

2.不作为犯 381

3.加重结果犯 383

4.擧动犯 383

5.危险犯 384

十、普通未遂 389

十一、不能未遂 389

1.可罚性 390

2.不能发生犯罪之结果 397

3.危险性 400

十二、中止未遂 408

1.可罚性 408

2.成立要件 408

3.预备中止 409

4.着手中止与实行中止 411

正犯与共犯 415

一、立法之趋向 415

二、正犯 417

一、正犯之含义 417

二、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 418

1.直接正犯 418

2.间接正犯 419

a.间接正犯应否明文化 423

b.间接正犯之类型 424

甲、纯正正犯 425

乙、不纯正正犯 427

c.错误 429

d.未遂 430

e.亲手犯 430

甲、身分犯 432

乙、目的犯 435

丙、纯正不作为犯 435

丁、单纯擧动犯与形式犯 436

三、单数正犯与复数正犯 436

1.同时正犯 436

a.故意行为之同时正犯 436

b.过失行为之同时正犯 437

2.共同正犯 444

三、共犯 445

一、共犯理论 445

1.单独犯原理 445

2.团体犯原理 451

二、共犯 452

三、共同正犯 453

1.成立要件 453

a.意思之共同 454

b.实行之共同 456

2.实行共同正犯与共谋共同正犯 459

a.实行共同正犯 460

b.共谋共同正犯 460

四、教唆犯 468

1.客观要素(教唆行为) 468

a.未遂教唆 471

b.教唆未遂 472

2.主观要素(教唆故意) 474

五、从犯 474

1.客观要素 475

2.主观要素 476

六、身分犯于共犯性之影。 476

四、正犯之共犯性 477

一、间接正犯 478

二、共同正犯 483

五、共犯之正犯性 488

犯罪之竞合 493

一、立汰发展之方向 493

二、罪数概念 494

一、犯罪之构造 494

1.行为之单复 495

2.犯罪之单复 496

二、一罪一刑、一人一刑 498

三、处分单位与执行单位 500

三、罪之竞合 500

一、想像竞合犯 法条竞合 500

二、牵连犯 509

三、连续犯罪 510

1.连续一罪 511

2.连续犯 517

四、刑之竞合 519

一、数罪 519

二、并合范围 520

三、并合时间 521

四、并合制度 525

五、并合裁判 531

1.同时裁判 531

a.并合宣告刑 531

甲、同种刑之竞合 531

乙、异种刑之竞合 531

b.并合执行刑 533

2.异时裁判 534

3.一部赦免 536

六、处断方法 537

1.单一刑制 537

2.并合刑制 537

a.并合处断 537

甲、并合刑制 537

乙、统一刑制 538

b.分别处断 538

五、结论 5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