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红镜头  下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
红镜头  下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

红镜头 下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保孜撰文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5127463
  • 页数:638 页
图书介绍:中南海里无小事,高层人物不平淡。本书通过中南海摄影师的镜头,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描写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命运故事。真实记录了他们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地建党、建国的心灵历程,从他们衣食住行的平凡琐事到关乎民生大计的重大决策;从温馨一刻的点点滴滴到生死关头的分分秒秒,不仅将我们似乎熟悉又觉陌生的红墙往事与领袖故事通过镜头还以原貌,而且能近距离地感受他们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此外还用独特视角记录了当时一批风云人物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红镜头 下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目录

第十二章 毛泽东真的老了 319

澳大利亚总理访华期间,将彩色胶卷送往香港冲冼。这一细节被周恩来知道,他决心建立中国第一流的图片冲洗基地,改变摄影冲洗的落后状况 320

毛泽东走进垂暮岁月,他苍老多病的形象被红墙阻隔了。他仍神采奕奕站在亿万人民心中,而我们却站在一位食五谷度岁月的老人身旁。令人焦虑的镜头无法再现完美无缺的形象,为了完美,我们备受责难和委屈 323

1973年春,周恩来指示我们拍摄毛泽东必须限制在3分钟以内。为了主席的眼睛,我们别无选择 327

1973年,江青提议在毛泽东书房安装摄影固定灯,解决了摄影灯刺眼的问题。我们第一次使用固定灯,就开错了两组灯。姚文元叫我写检查 331

周恩来担心摄影灯里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对人体有害,责令我们提供有关数据,同时限制使用摄影灯,并批评我是“三十无害论者”。直到毛主席书房里重新安上无害光线固定灯,历时半年的“有害光”风波才告结束 343

第十三章 江青的红都女皇梦 349

第一次和江青讲话,她并不骄横,显得文雅朴素。1962年江青要拜师学习摄影,毛泽东亲自出面替她请老师。江青开始学习摄影很认真,“圆月亮怎么变成了长月亮?” 350

10年后,江青已失去风雅。兴致大发叫我们拍摄《颐和园》,拍后又轻而易举一笔勾销。一场辛苦几乎付之东流,直到1977年才和观众见面 359

1974年初,西沙群岛打了一仗,同时也崛起了一名摄影家,引起江青极大的兴趣,她倾注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和热忱。一纸数语,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四个人的政治性格:江青信口开河,为所欲为;王洪文奉迎势利;张春桥老谋深算;姚文元圆滑 366

第十四章 再次复出的邓小平 374

1973年3月29日,复出一年多的邓小平出现在毛泽东的书房里,在场的人都为之欣然。邓小平沉稳地坐在周恩来的位置上。这之后,周恩来因病再也没有坐到原来的座位上 375

1974年4月邓小平走上联合国大会讲坛,10月又访问法国,带来特殊的面包,让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战友分享当年的美好时光 380

1974年5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面对摄影镜头最后一次握手道别。忧伤深邃的瞬间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框架里。6月1日周恩来住进305医院,有生之年再没有回到西花厅 387

1974年5月初,病理检查发现癌乳头状组织脱落。王洪文中断周恩来输血,张春桥振振有词拖延治疗时间 389

周恩来抱病飞长沙,毛泽东一锤定音,邓小平掌握重权。心情舒畅的周恩来,想去日本和美国,可是无情的手术正悄悄地等待着他 399

第十五章 “样板戏”之戏外戏 405

毛泽东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江青要当“旗手”,就下大力普及“样板戏” 406

毛泽东看了电影《红灯记》,给江青泼了一盆冷水:“这算什么样板戏?革命的人都被敌人杀光了,这就是样板戏呀?”江青的心血来潮,造成不少冤案 409

江青对周恩来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用着了就请,用不着就躲。审看《智取威虎山》时,周恩来说:“不要突出乐队嘛!” 412

第十六章 荣辱不惊叶剑英 415

叶剑英是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元帅,他以刚柔并济、大智若愚、荣辱不惊的优良品格彪炳于世 416

1969年春天,周恩来安排叶剑英到工厂参加劳动,先和群众多接触,以便早日解放 423

叶剑英调离北京,“发配”到长沙,元帅的心在寂寞中静静地等候着 428

1970年8月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毛泽东半夜秘密会见叶剑英,交给他一项特殊使命 431

林彪“自我爆炸”,叶剑英重新走上中央军委的领导岗位。1972年参加接待尼克松,因为说“谢谢”而遭到批判 434

第十七章 空寂的中南海 438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1974年下半年,江青焕发了从未有过的“青春活力”。我们的拍摄境地更加艰难,处处受到她的指责 439

1974年10月底,江青心血来潮放大她的摄影作品,想取而代之钓鱼台18号楼的国画。毛泽东加以制止。江青一腔恼火变成一把大火,烧毁自己的摄影作品 442

江青抛出臭名昭著的“黑诗”,又怕野心太露,几经反复,终于没有发出。她不停地变换自己的笔名,要画刊每期留版面,遭拒绝后,气急败坏地收回所有照片 445

江青一生中有好几次想举办个人影展,但是都被主席制止而化为乌有的影展梦。江青爱好摄影,却没有办过一次摄影展,这或许是她的一大遗憾 452

第十八章 伟人的最后瞬间 453

毛泽东在南方长达8个月,外宾南下寻觅拜会毛泽东,他潇洒瞬间犹如闪电。之后他拒绝我们拍摄合影,不许走进他的书房。我们便“悄悄地干活”,为毛泽东留下了许多传神的瞬间 454

晚年的毛泽东爱看年轻时的照片。他思绪万千,在反映他波澜壮阔一生的摄影照片审阅单上,重重地画了个句号 464

毛泽东双目失明,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为他动了手术。周总理亲自研究毛主席的病情。1976年5月17日,毛泽东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471

周恩来在305医院向我最后诀别,说:“好了就好了,好不了就了啦。”也和医护、工作人员最后合影留念,说:“以后不要在我脸上打‘叉叉’” 475

1975年9月7日上午,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生涯随着照相机的“咔嚓”声而永远地结束了 488

周恩来于9月20日再次手术。他为自己的历史写下甄词,为邓小平高声讨回公道。周恩来最后和领导人相见,希望大家帮助王洪文 493

第十九章 大寨的落日余晖 496

1975年9月,江青在大寨极尽表演之“才华”。有着浓郁淳朴乡野气息的大寨在她眼里——绝了!而江青在我们眼里——疯了 497

江青似乎忘了前几天的不快,忙着给邓小平夫妇选角度,对焦距,拍了一张合影。我见江青拍完了,就答应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给他们和邓小平照一张合影,这时邓小平脸上又露出了平时的微笑 501

会场上有近百人,各人心态也很复杂,会场秩序跟着江青一惊一乍、一抑一扬的讲话而一阵安静一阵骚乱 504

江青从大寨返回北京,想办个人影展的愿望又一次被毛泽东拒绝。社会上对她传言颇多。江青情绪一落千丈,四面楚歌。她恶毒地给我安了两条罪名。主席出面保护,我才免遭江青的陷害 508

第二十章 周恩来与世长辞 514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恩来合上了眼睛再没有醒来。临终前他想回“家”,想“哼哼”解痛;空前绝后的悼念,抒发了人民的真挚感情 515

周恩来去世后,我们开始了艰难的追悼,在百般刁难中我们决不放弃属于我们的那份权利。一定要拍一张江青低头的镜头;坚持发四版总理的照片;叫记者偷拍天安门广场;针锋相对回驳“四不要” 516

身边的工作人员早已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喉咙。这时他们等候在炉前的房间里,准备将总理的骨灰装进骨灰盒里,可是没有想到骨灰盒竟然盛不下总理的遗骨 528

周恩来骨灰抛洒江河大地,邓大姐痛哭着搂住实现了“恩来同志遗愿”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警卫 534

第二十一章 乔冠华的沉浮人生 549

50年代末,一出《乔老爷上轿》喜剧电影逗乐倾倒了许多观众,乔冠华也沾了笑星的光,大家借花献佛,把“乔老爷”美名送给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部长助理 550

乔冠华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人,不擅攀附,没有心计,对人对事都是“直来直去,辛辣味苦”。这大概决定了他命中注定要经受磨难 555

联大报告出来后,他却因劳累过度发生了心绞痛,幸好夫人懂得一点病理常识,送医院及时,控制了病情 560

第二十二章 玉宇澄清万里埃 562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举国哀悼。我拍毛泽东遗容,却显得那样神秘 563

毛泽东治丧期间,姚文元特别强调突出集体领导,而且特别注意维护江青的形象。千方百计在新闻照片上做文章。追悼会上“五人照片”使我坠入历史的困惑之中 570

毛泽东追悼会后,王洪文突然频频找我,先是叫我拍摄毛泽东遗体的资料照片,后又一反常态急切要拍标准照,并阴阳怪气地说:“留着开追悼会用。” 579

10月4日,张春桥叫嚣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10月6日,江青摘下了最后的苹果。当夜,“四人帮”被粉碎 585

华国锋登上了天安门,他用浓重的山西口音宣布了“文革”的结束。几乎与此同时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政治磨难 592

第二十三章 胡耀邦的最后绝照 598

1989年4月6日,我为胡耀邦拍摄的照片,成了他的最后瞬间。他为我题写的影集书名也成为他的绝笔。初次相见竟是永诀 599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匆匆地走了,我连夜赶制出照片,李昭看见那张西装彩照说,这张最像耀邦;中央同意使用彩色照片作为追悼会遗像 608

一个生性好动的政治家,静悄悄地在一片充满激情与理想的红土地上安歇了。简单的安葬仪式,铸成了人们永恒的记忆 611

1995年冬季我迎着寒风,匆匆赶往火车站,和五年前匆匆赶往机场一样,远方有座红色山丘系着我的心 616

“30岁,你们就祝寿啊?”回荡耳际。转眼迎来了40岁,胡耀邦英灵已经融进共青城年轻的生命里 618

富华山的陵园已经成为森林公园,情侣漫步,孩童玩耍,充满了盎然生机。大家都愿意用心去悼念一个纯真的人 622

十里相闻鞭炮声,家人45年后才回归故里。胡家走出伟人,房屋却破旧得几乎倒塌。“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权” 626

胡耀邦参加革命,有缘聆听毛泽东的一番演讲。打开家谱,孩子才发现父亲字“国光” 630

后记 634

返回顶部